APP下载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
——基于中高职衔接及专本衔接的探讨

2016-06-25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055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0635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

石 岚,周 莉,张 宁(.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055;.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0635)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
——基于中高职衔接及专本衔接的探讨

石 岚1,周 莉2,张 宁1
(1.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2.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5)

摘 要:围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需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规划课程路线。根据课程规划路线,按照“多层次、多模块、重岗位”的基本思想,基于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规划路线;课程体系框架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符合职业或劳动环境所需的技能或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职业需要为导向,以实践应用性技术和技艺为主要内容,传授职业必需的技能、知识、态度,并使学习者获得或者扩展职业行动能力,进而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的一种教育类型[1]。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学习呈等级性或累积性规律,即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或技能是学习高级知识和技能的先决条件[2]。在职教领域,学生的能力水平主要体现在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上。高层次的职业能力是建立在低层次的职业能力基础之上的,从基本技能到高级技能的转变,是一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提高与发展过程,需要反复的学习、实践、再学习。所以,中高本职衔接符合学习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途径之一。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工程机械、通用机械、汽车、模具等机械行业,培养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工艺装备设计、产品组装、产品质量检测等具有良好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或技术型人才的专业。

职业教育的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研究,课程体系构建是核心和落脚点,是衔接的关键。如何使课程体系的构建适用职业教育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由单一操作型向复合操作型、终结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培养适应生产、管理等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就此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3-4]。

1 课程规划路线

根据相关调查,广东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教育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中,主要有产品开发、产品制造、产品组装、产品质量控制、设备及产品维护、企业管理等工作岗位,具有初次就业岗位、发展岗位和拓展岗位不同层次的岗位。

职业教育本科学生专业知识能力高于高职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设计组织、实施、维护和监控实际的技术系统能力;具有发现、分析、解决综合性技术问题能力,具有管理、协调工作的能力。而高职学生其专业知识能力高于中职,应具有娴熟的岗位技能,适应企业岗位及岗位变换的能力,能够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技术问题,以及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工作能力。中职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以技能操作为主要的工作能力。

在通过对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调研、对专业岗位需求情况、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中职、高职、本科高职适应的各岗位或岗位层次职业的能力,进而确定产品开发、产品制造、产品组装三个专业核心能力,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为依据、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能力递进规律,规划课程路线,如图1所示。相应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产品组装能力,其专业核心能力递进,分别经过四个阶段的培养——技术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而每个阶段又有对应的课程规划。

例如“产品开发能力”的课程规划路线是:经过机械制图与 CAD、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知识)、产品的设计制造、装备设计、优化改进产品、优化工艺的培养阶段,最后进入岗位适应训练。

图1 课程规划路线

2 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规划路线,采用“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的课程衔接模式,按照“多层次、多模块、重岗位”的基本思想,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划分人才培养阶段, 并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设置相应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职业化课程、素质拓展课程,而中职、高职、本科高职之间的衔接课程为选修课,为部分希望升学的学生提供,既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又照顾不继续升学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要,并确保各阶段的专业课程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2.1课程层次

中职阶段课程专业理论知识要求较低,岗位定向的广度较小,专业理论知识的拓深、岗位定向的拓宽与提高在高职、本科高职阶段,高职、本科高职应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高的职业能力,所以,中职、高职、本科高职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依次上一个台阶,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课程有多个层次,层次不同但又相互联系、逐层递进。例如《机械基础1》、《机械基础2》、《机械基础3》(机械设计)课程分别是中职、高职、本科高职的衔接课程,是同一门课程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其课程描述比较如表1所示。

2.2课程模块

对于中职、高职、本科高职不同的教育层次,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不同,体现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课程体系分解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化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四个模块。

2.2.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是中高职、专本衔接的基础,以提升基本素质为目标,在课程体系中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满足“构建必须基础、提供发展平台”,中、高职阶段主要有为升学准备和为职业发展需要开设的基础课程,本科高职阶段则主要面向职业发展开设基础课程。

课程模块设置有;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

表1 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课程《机械基础》的不同层次课程标准和内容比较

2.2.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桥梁和纽带,位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职业化课程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岗位迁移奠定基础。

例如:中职以专业基础性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为主,学习的是入门知识内容。 其课程模块设置:机械制图(机械识图)1、机械基础1 、机械制造技术1、电工电子技术1(电工基础)。

高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拓宽、拓深,其课程模块设置:机械制图2、机械基础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2、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2、Solidworks软件应用。

本科高职在高职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拓深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侧重设计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其课程模块设置:机械基础3(机械设计)、UG软件应用、 Pro/E软件应用。

中职进入高职、高职进入本科高职的衔接课程,主要为转段升学服务,衔接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设置:机械基础强化、机械制造技术强化。

2.2.3职业化课程模块

职业化课程模块是学生获得专业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的开设是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置的,重在培养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就业服务。

例如:中职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注重的是学生“经验技能”,以技能操作训练为主,所以中职职业化课程模块设置有:普通机床维护与维修 、机械零件常规加工 、车工实训 、钳工实训 、铣工实训 、电工实训 、考证培训 、毕业综合实践1,为满足岗位技能要求、顺利进入工作岗位而设置。

高职以培养技能型的应用人才为重点,高职生不仅要有娴熟的岗位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教育既注重操作训练,也兼顾学生“策略技能”的培养,所以高职职业化课程模块设置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工艺装备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人机工程学 、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生产与运作管理、机械制造技术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考证、机械装备拆装实训、产品测绘实训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作、毕业综合实践2 ,为满足岗位技能要求、顺利进入工作岗位而设置,并奠定将来进入发展岗位的基础。

本科高职以培养技术型的应用型人才为重点,本科高职生要有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发现、分析及解决综合性技术问题能力,有协调管理的工作的能力,本科高职教育侧重“策略技能”,其职业化课程模块设置有:数控加工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逆向设计、现代制造技术、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修维 、数控原理与系统、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数控机床机械拆装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级考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毕业综合实践3。

中职进入高职、高职进入本科高职的衔接课程,主要为转段升学服务,以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衔接的职业化课程模块主要设置:实训课程、考证培训。2.2.4 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表2 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的公共拓展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为开发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形成最优化的素质结构的教育,是为将来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如:美术欣赏、音乐欣赏、社交礼仪、演讲艺术、文学等等。

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的专业拓展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适应不断变化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教育,如:工厂供电、机床电气控制与 PLC技术、刀具设计等等。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本衔接的课程体系框架由浅到深,由初级到高级,从基础到职业,既有满足中职、高职、本科高职学历教育和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有为满足中、高职学生继续学习需要或准备升学考试的个性化要求,如表2所示。

3 结 语

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对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积极的意义:符合学习规律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途径之一;为接受职业教育中、高、本学生了解自我、清晰自我发展目标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叶绪江.对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再认识[J].教育探索,2002(3).

[3] 逯铮.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诉求及国际借鉴[J].职教通讯,2013(7).

[4] 漆军,余蔚荔.数控技术专业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318(2016)02-0076-05

DOI:10.13899/j.cnki.szptxb.2016.02.013

收稿日期:2015-09-21

作者简介:石岚(1962-),女,广东兴宁,副教授,机械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高职教育。周莉(1975-),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难加工材料高速精密加工等研究。张宁(1985-),男,河南通许,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高职教育。

The Discuss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onnection of Junior College and Regular College Course for the Major in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HI Lan1, Shou li2, Zhang Nimg1
(1.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515, China;2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510540,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plan the route of course about the jobs, structure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needed for the major in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planning route, the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curriculum system about 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onnection of junior college and regular college course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basic idea "Multi-level, multiple modules and important jobs".

Key words:vocational ability, the route of course, the curriculum system

*项目来源:1. 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课题“(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GDJY-2014-B-b053),项目主持人:石岚;2. 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职与本科协同育人一体化教学标准研制”(201401006),项目主持人:周莉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能力供需差异的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化学分析工的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平台构建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