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地一声雷
——从影视剧的创作手法解读《包身工》结构特色

2016-06-25沈超亚

人间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电影艺术结构特点

沈超亚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平地一声雷

——从影视剧的创作手法解读《包身工》结构特色

沈超亚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包身工》是作于1935年的一篇报告文学,由于作者夏衍作为电影艺术家的特殊身份,其在文学的创作结构上不可避免地融汇了电影的艺术手法,电影手法的融入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结构,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本文将结合电影的艺术特色,进一步分析《包身工》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包身工》;结构特点;电影艺术

夏衍先生于1936年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是经过长期地深入了解上海日本纱厂调查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之后写成的,作品一经发表,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研究。在内容上,这篇报告文学通过对包身工悲惨生活的描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滔天罪行,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在结构上,他巧妙地利用电影手法,双线明朗、网状纵横外加巧妙过渡,使得文章浑然天成而又不着痕迹。

一、“一纵三横”的网状结构

作品是一篇内容丰富的报告文学,文中并没有清楚的主人公与事情发展的脉络,却依旧能够有条不紊地叙述,井然有序中有着发人深省的力量,主要得益于巧妙的结构安排。课文以“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为“纵线”,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包身工一天起床、早餐、上工的生活,“上午四点过一刻”——“四点半过后”——“五点钟”——“十二小时工作”,集中展现了包身工每天超过十二个小时的工作量;在目睹包身工工作之后,穿插了包身工的来历、包身工受虐待的典型场景以及包身工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三条穿插完整地构成了文章的“横线”结构。“纵”为表象,“横”为本质,纵横交错,使得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

一部好的电影在编排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有着清晰的线索、明朗的结构,但是更为上乘的电影是故事完整清晰、层次明确而不明显,零乱中有整体、错综中有结构,这便是网状结构的运用。“一纵三横”是文章可以明确看到的线索,而更为深的结构体现构思、揭示本质。比如:作者一方面通过“起床”、“吃粥”、“劳动”等场面,具体细致地展现了包身工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把与“包身工制度”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背景介绍、典型事例、外出时比照、确凿的原因)加以展示,并借助形象贴切的语言进行描述,揭露其罪恶的本质。相比较平铺直叙来说,作者的巧设悬念,一波三折,则更能引人入胜。《包身工》这种错综的布局,把整体与局部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更具艺术感染力和逻辑说服力,从而更能凸显文章的主旨,更利于表达作者对于包身工罪恶制度的愤怒控诉。

二、双线互补,主副分明

从整体上来看,文章的两条线索是齐头并进的。即一条是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包身工的日常生活;第二条是以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为线索,叙述了包身工制度的形成。时间线索这一部分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比较明显的时间轨迹之外,还有几个比较模糊的时间概念,比如:“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这便暗示了整个白天的时间,而“黑夜,静寂得死一般的黑夜”这便是暗示的夜晚的时间,而在他的用词上面便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环境的艰苦以及作者对于包身工制度的控诉。在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上,除了我们明确交代的时间词之外,更多是交代包身工制度的形成过程,包括:包身工的由来、形成的根本原因、与自由劳动力的相比较,在这一部分的描述过程中,我们更能够详细地看到包身工所受到的阶级压迫。正是这两条线索的交织进行,才使得文章在发展的过程中显露出对立的双方,即与帝国主义勾结的封建势力和被逐渐推向深渊的劳动力。第一条线索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而发展到第二条线索的理性认识,两条线索的完美衔接使得整个琐碎的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结构,也将混乱的片段有了有机地衔接。

电影在拍摄的过程中,往往爱用双线的结构交叉进行,在小说《包身工》中,变有效地运用了双线的结构,齐头并进,镜头通过一系列地铺陈和对比在两条线索之间切换,这样的安排结构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单调,而且能够更好地表达主题,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这样的编排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包身工的凄惨处境,深化主题,加强了主题愿望的表达。

三、巧用过渡,转换场景

《包身工》其中包含了复杂的结构和情节安排,然而并非直白铺叙,也并没有在过渡处的生硬套牢,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浑然天成,在衔接处颇具自然之趣。比如:在文章的第二、三、四段的衔接之处,就有很大的跳跃区间,作者在这运用了“明断暗渡”的手法,在第三段和第五段的地方作者分别用了时间的词语来开篇,所以在阅读的同时,也就有了明显的时间界限,而且帮助作者实现了跳跃。过渡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跳跃性的思维,使得文章颇具自然性。

在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过渡性的词语,将那些零散、混乱、无序的文字材料有机地衔接起来,使文章的整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第三、四段的衔接中则运用了关键的过渡性的词语。在第三段的结尾处,作者描述了老板年一系列的凶恶行径,而在第四段一开始写到:“厂家对这种廉价的特殊机器的需求量突然增加了。”在有意重复的“廉价机器”这一关键性的词语中,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承上启下,紧密地联系前后段落,使文章显得紧凑而又整齐。

四、蒙太奇手法运用

所谓蒙太奇手法,即把不同景别角度、地点的镜头剪辑的方法,也就是电影结构。景别就是画面,用各种不同画面的有机组合,更进一步揭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遭遇。作品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画面中去:那穿拷皮衫裤的男子,包身工起床时慌乱的场景,楼上冲下来的懒虫,包身工烧饭时的样子真切地显现在读者的眼前。简短的语言,有条不紊地把一个个拥挤、混乱、忙碌的画面描绘了出来,揭示了包身工生活的紧张。电影不同与绘画的地方,便在于它的运动性,电影的文学剧本以一种“运动的画面”在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包身工》便借助这一特性,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组又一组的特写镜头。比如:“芦柴棒”因重伤风而无法起床被挨打的场景,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便是一个动态的场景,运动的人物以及运动的摄像机共同构成一幅运动的画面。

《包身工》的结构艺术解读时,需要用崭新的角度,即电影的视觉思维来带动学生听课的兴趣,能够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电影的角度来剖析有助于主题的理解,思维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1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31-01

作者简介:沈超亚(1992-),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教育硕士,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电影艺术结构特点
论电影艺术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全球化纪录片的中国之路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基础结构设计探讨
当我们谈论精神分裂题材电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索膜结构体育馆发展综述
网架式客车底架的结构特点及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