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中国文化元素简析

2016-06-25吴小静

人间 2016年18期
关键词:老夫妻西雅图老爷子

吴小静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中国文化元素简析

吴小静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341000)

摘要: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为观众展现了一场跨越大洋两岸的隔空爱恋,看似无意地加入诸如“书信、古诗词、春节、饺子、拜年、古典爱情”等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元素符号,让这场充满传奇色彩的柏拉图式爱恋更加浪漫和厚重,向世界展示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发展。

关键词: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国文化

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薛晓璐执导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于2016年4月29日正式上映,电影上映以来4天票房过4亿,连续3天拿下单天亿元票房,创造爱情片新纪录,上映6天票房过5.2亿,突破由《北京遇上西雅图》保持至今的华语影史,《不二情书》作为《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续集,实则是个全新的故事,一个是15岁随父亲从内地移居澳门的赌场公关小姐焦娇,一个是14岁只身从内地赴美留学的洛杉矶的房地产经纪人罗大牛,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人意外因《查令十字街街84号》这本书结缘,像书中的海伦和书店老板一样,两个人开始了长期的书信来往,书信内容包含现代社会男女关系、金钱、价值观等,从最初的相互对立和冲突,到逐渐心意相通,最终在英国伦敦的查令十字街的书店相遇终成眷属,谱写了一部极尽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

《不二情书》作为向《查令十字街84号》的作者海莲·汉芙逝世100周年的献礼,不仅是向这部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的著作的致敬,同时其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渗透也使每一位中国人反思。

一、“我从来没想过要做导演”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副教授薛晓璐她每周都要去给学生上课,她建议自己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电视栏目制作,在走南闯北中收获自己对于人生与社会的独到体验,为今后的创作积淀下充足的养分[1],“如果作品中对当下生活没有观察、没有态度、没有反射,那我不认为这是现实题材。”[2]也许是她曾在中央电视台做过节目编导的缘故,在剧本创作中她坚持自己的观点与创作风格,写出了很多反映现实题材的剧本,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10年前一夜爆红;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也因剧情取胜让喜爱它的观众泪流满面。

这位受人瞩目的知名编剧,曾在采访中透露:“我从来没想过要做导演。”机缘巧合之下,却因《海洋天堂》的剧本以导演的身份进入公众视野,一身书卷气的她有着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独有的矜持和含蓄,她曾说过她是一个有传统人文价值观念的人,我想这也是电影《不二情书》的故事背景虽然是中国澳门和美国洛杉矶,但却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气息的原因。

二、“勿惮劳,勿恃贵”

“勿惮劳,勿恃贵”一句出自张之洞的《诫子书》,他告诫儿子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影片中罗大牛写信借此告诫焦娇,在焦娇错把和邓先生的交易当真爱而备受伤害之后大彻大悟,当焦娇一边走一边哭地再次想起这句话,我们不禁感叹中国古人的智慧,短短六个字,直逼人心。回顾前情,焦娇为躲债,答应和邓先生前往拉斯维加斯跨年,登机之前写信给罗大牛说道:“有人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有人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而我两种都不是,我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被逼上绝境的焦娇把自己比作出战的将士,悲壮之情油然而生,仿佛她又成了那个十五岁手拿砍刀解救赌鬼父亲的娇爷,勇敢而倔强,让人感慨又心疼。薛晓璐导演似乎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影片中多次加入古诗词的运用,追债人为追回债务,把三个孩子放在焦娇的继母家里,焦娇回到家中看见家里一片混乱,为控制局面,焦娇拿出古诗书要求三个孩子一人背三首,在孩子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的朗朗书声里,焦娇默默走近独自哽咽的继母,不惜抽自己一耳光向继母道歉,她知道是她让继母一如从前地再次陷入躲债的恐惧中,勾起了继母不愿意回想的痛苦记忆,她自责无助,决定随邓先生去逃离澳门去拉斯维加斯跨年。

三、“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一句出自陆机的《猛虎行》,意思是:就算口渴也了也不要去饮用被污染的泉水,就算酷热难耐也不要在不好的树木下荫凉。老爷子借此告诫罗大牛,作为男人要仰不愧天,罗大牛作为一个功利的房地产经纪人,靠近老夫妻的初衷就是千方百计买下房子拆掉改建,从而谋取更多利益,老爷子发现实情以后在医院的病床上写下了这句话,虽然和老夫妻相处的日子里罗大牛明白了房子对于老夫妻的意义,业已悄然改变了初衷,从心里觉得房子需要一个好买家,这句话一出,还是像一根针一样深深刺他进心里,不禁怀疑自己怀疑人生。老夫妻在美国生活多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中国思想,老爷子虽然感慨老祖宗的那套在美国不管用,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仍是心心念念,从第一次和罗大牛交谈无意中说起 “去国怀乡”的惊喜,到让罗大牛帮忙翻译给孙子写的信,老爷子成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拥护者,也是薛晓璐导演良苦用心的角色赋予。罗大牛和老夫妻的相遇源于巧合,但而后的缘分却绝非巧合,罗大牛说自己是个很无趣的人,背下来一边的话就恨不得说一辈子,他的内心也是一个念旧而传统的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的时候罗大牛一个人买了饺子跑去海边吃,也许是因为都是中国人,也许是因为都是念旧而重情的中国人,罗大牛和老夫妻相遇相知越走越近,像家人一样在这异国他乡共度春节,一起吃饺子看电视,其间还加入了老夫妻的孙子汨来通过卫星信号在电视上拜年的情节,充满暖暖温情和浓浓的年味儿,独具中国特色。

四、“此心安处是吾乡”

1948年夫妻二人从湖北宜昌坐船去了上海,后来去了美国,夫妻到了耄耋之年依然恩爱如初,回想70年前虽只是送了几头驴也算是明媒正娶,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连一张结婚证书都没有转眼已经白了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有比这更美好的爱情吗?在这个感情快速消费的时代,怎能不让人艳羡无比?

老爷子离世以后,奶奶把骨灰带回了故乡洒向河中随河水而逝,大牛问奶奶要不要给老爷子立块碑,奶奶说,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回家了,碑立不立立在哪,不重要,人在哪儿,家在哪。大牛问那人不在了,家在哪,奶奶说在心里,正应了苏轼的那句诗“此心安处是吾乡“。影片中无论是古诗的运用,还是故事情节中传达的文化内核,都包含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落叶归根的情怀,是古典和现代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古典文化在现代爱情电影中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魏征,薛晓璐 “有些题材,我能做得比别人好”特别策划 2012 12-9 38-40

[2]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1995.

中图分类号:G 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32-01

作者简介:吴小静,女,河南省驻马店市人,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猜你喜欢

老夫妻西雅图老爷子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风与雨
NBA重回西雅图?
折纸圣诞老人
西雅图
楼猫
遇见西雅图
爱情是什么
解梦
占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