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迷茫问题探析
2016-06-25吕理然孙美苏
吕理然 孙美苏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迷茫问题探析
吕理然孙美苏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650000)
摘要:大学阶段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是思想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趋于成熟的阶段。大学生迷茫问题是大学生容易陷入的一个困境。一些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加之外在引导和帮助不足,很容易陷入迷茫状态,不知所措,甚至无所事事。内在原因主要有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外在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缺失,外在引导和帮助不足。研究大学生迷茫问题,就是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迷茫问题;明确目标;家庭教育;外在引导
大学生迷茫问题是大学生容易陷入的一个困境,进入大学后,从原来老师全面指导和约束,到宽松自由地自主性学习,一些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却找不到自我,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有的想要改变却又无能为力。此时,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引导缺失或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就陷入迷茫状态,导致时光虚无,缺乏存在感和成就感,甚至精神散漫,行为随意,陷入颓废状态,其后果对学生自身、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严重消极影响。本文试图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大学生迷茫问题概述
(一)大学生迷茫问题的定义。
“迷茫”是指没有明确的目标,长时间处于困惑状态,在一定阶段内不知道要干什么,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进入大学之后,从老师无微不至的指导和约束变为自由宽松的教学和学习,生活和学习自主性强,一些大学生面对新的教育模式和新的环境,不能很好的适应,在宽松的环境中却感到心里空虚,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作可行的计划和安排,在飞速流过的大学时光中,没有得到预期的发展,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同时又充满失望,从而影响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简单地说,大学生迷茫问题是指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家庭教育缺失、理想信念缺失等原因,没有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长期处于困惑中,导致思想意志消沉,精神散漫,从而严重阻碍其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实现的问题。
(二)大学生迷茫问题的表现。
就表现来说,大学生迷茫问题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思想上,迷茫的大学生长时间处于困惑状态,在大环境中比较茫然,找不到真实的自己,看不清自我,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通常表现为思想精神散漫、随意,没有目标,进取心不强,极端的表现为思想意志消沉、精神涣散,陷入颓废状态。心理上,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在快速流过的大学时光中没有留下踏实的脚印,看不到自己的付出表现在什么地方,因而常常感到内心虚无,没有成就感,不实在。表现为对生活学习没有兴趣,对学业、人际关系、爱情以及未来等迷茫。行为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就缺乏动力,在思想和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个问题最终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行为随意,对生活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得过且过,极端的表现为沉溺于网络游戏、谈恋爱等事情中。
(三)大学生迷茫问题的消极影响。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思想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趋于成熟,对一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准备阶段,大学阶段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毕业后进入社会的发展。其次,大学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父母把孩子培养长大成人,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包含着无数汗水和期望,大学生迷茫问题阻碍学生在学校的良好发展,学生毕业后不能收获预期的收获,直接影响学生家庭的和谐幸福。另外,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后备力量,毕业后进入各种行业,踏上各个工作岗位,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没有得以良好发展,对国家来说也是消极因素
二、大学生迷茫问题基本分析
(一)大学生迷茫问题现状描述。
对于大学生迷茫问题的现状,一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调查。白雪在对十六所高校进行大学生对未来迷茫的学校因素分析调查中发现,由于社会、家庭、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迷茫,就所调查的黑龙江科技学院来看,有89.13%的在校大学生对未来有着不同程度的迷茫和无助。中国社会调查所、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显示:迷茫并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大多数学生都曾或正在经历这种煎熬。陈丹对大学生迷茫心理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0.1%的人喜欢或非常喜欢就读专业,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持不喜欢或无所谓的态度。可见,大学生迷茫问题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大学生迷茫问题成因分析。
1.内在原因。
(1)学习动力不足。
从以前的“全包办”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大学的比较开放的教学模式,一些大学生不能及时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大一入学阶段,很多学生觉得一下子全解放了,进入了“天堂”,把自己的重心放在放松娱乐上,没有了中学阶段的考试压力和老师的约束,在轻松的氛围中荒度时光,慢慢的,发现自己各方面的表现和成绩不如意,又陷入失望和消极的情绪中,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为对专业没兴趣,经常逃课,没有时间观念,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游戏、谈恋爱等事情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机。一些人想要改变,却没有自己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就这样在迷茫困惑的状态下走完大学时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成长。
(2)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进入大学后,大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提高,大部分时间需要学生自己去安排学习和生活,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去自主的学习。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清楚地看到自己到大学的目的和任务,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没有理性的思考,在大学求学路上缺少指路的明灯。另外,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上的一些消极思想观念也对大学生有着消极的影响,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加之在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强,对自己的学习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长远的学习目标,看重眼前利益。
2.外在原因。
(1)教育体制大环境的影响。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高考指挥棒仍然发挥着较大的作用,高考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导致中学的教育一切向成绩看齐,让学生形成高考是唯一目标的观念。进入大学后,没有了类似高考的明确的指挥棒,没有了学校和老师的严格约束,一些学生又陷入迷茫困惑中。此外,一些课程设置没有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做出适时适当的调整,课程学习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一些学生觉得学了没什么用,枯燥乏味。
(2)家庭教育缺失。
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大学就没事了,过了大学这道坎,就成定局,其实不然。学生在大学毕业前,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在进入大学前的高中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在学校有老师无微不至的指导和约束,在家里有父母的监督和家庭作业的压力,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锻炼的时间很少,社会阅历较浅。没了父母的督促,面对各种困惑和各种诱惑,很容易思想松懈,精神散漫,沉迷于娱乐性事物中。大学生家庭教育不足或缺失也是导致大学生迷茫问题的重要原因。
(3)大学宽松的教育环境及学生外在引导不足的综合作用。
相对于中学,大学的环境比较宽松,没有像中学一样集体统一的上课,同一间教室,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大学自由选课选老师,学生与老师交流见面的时间少,学习生活自主性高。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完善,一些问题自己不能及时发现解决,此时,外在的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教育资源不足以及科研和行政任务繁重等原因,加之学生反应问题寻求帮助的主动性不强,学校对学生及时而有效的引导基本是缺位的。而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又处于欠缺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身不能解决问题,又不能及时得到或者寻求外在帮助,像陷入迷茫这样的问题也就很难得到及时地解决。
三、对解决大学生迷茫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一)学生自身方面。
1.明确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明确的目标是指路的明灯和努力的方向,是诱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的根本因素,因此,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树立明确的目标是摆脱和预防迷茫的首要前提。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的学习目标和长远的人生目标。在目标的激励下,就会有努力学习的动力,并且学习目标往往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目标,对学习动力的激发比较稳定。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简单地说,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行为具有深层的导向作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面对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在新的环境中,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等关系,摆脱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诱惑,正确区分善恶好坏,对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在大学阶段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前提。
(二)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现不明显,对学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还是只看成绩,分数决定一切,所有努力的方向都指向高考分数,所有的活动都为高考分数服务,只有一个终极目标,拿到大学入学通知书,高考的指挥棒地位仍然没有动摇。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人生理想等较少得到关注甚至被忽视,结果就是学生自己跟自己逐渐被脱离,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把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值得反思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才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能力等都应该是中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让学生在看清自己,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条件下成长。
大学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专业课程设置落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关度低,导致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乏味,缺乏学习动力。另外,重视理论学习,而看轻实践能力锻炼的问题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离。应该与时俱进,消除陈旧无为的因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学以致用,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确人生目标。
2.加强家庭教育。
(1)家庭方面。
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虽已成年,但人生阅历较浅,思想以及意志品质等还不成熟。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大学自己的任务就完了,进入大学后孩子就不需要自己多操心了,其实不然,进入大学后家庭教育对学生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必不可少,比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家庭对学生的期望,知道自己背负的责任和使命。家长应该继续关注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从大方向引导孩子,提升综合素质。
(2)学校方面。
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与家长联系费时费力且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加之学校人手资源不足等原因,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欠缺的状态,只有发生重大问题时学校才会跟家长联系。要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家庭教育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该尽可能的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学校和家庭积极互动合作,了解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条件,家庭和学校两端发力,给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教育的有效性。
3.重视对学生外在的影响和指导。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等有较强的感染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是做好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特别是思想观念的引导,是防止学生陷入迷茫的重要一步。可以采取举办主题讲座、主题班会、贴宣传标语等形式,通过学校的信息网络平台等进行宣传教育,纠正不良之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形成强大的正面外驱力,给予外部正能量。
(2)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生党员的积极影响作用。
大学是学生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辅导员和班主任处于教育一线,充分发挥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积极影响作用,也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另外,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积极优秀分子,在很多方面都是走在前面的,并且与其他学生生活在一起,学生党员的积极影响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有利资源。应该把先进的学生党员动员起来,加入到宣传教育的活动中,发挥其榜样作用,并及时向老师反映学生的问题。同时,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曾颉.从学生的迷茫心理看高校的教学问题[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137—138页.
[2]曹清燕、任晓蛟.大学生“迷茫”与“堕落”的人学解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1(2):12—14页.
[3]罗剑英.大学生迷茫的心理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长廊,2009(中旬刊):62页.
[4]姚芹.对当代大学生迷茫现状的分析与应对策略[J].职业教育,2014:260—261页.
孙美苏,女,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63-02
作者简介:吕理然,男,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