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大脑和“三境”人生
2016-06-24贺岭峰
贺岭峰
人类自我意识遭受了四次半打击
最近热议的AlphaGo和李世石人机大战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李世石在大战之前声称要大比分五比零战胜机器人,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以一比四惨败。人们感叹说:人脑还行吗?未来的世界会不会像美国科幻电影中所演的那样,由机器来统治人类?其实这一问题已经持续困扰了人类上千年。自从人类有了文明和历史记载之后,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就一直存在。在历史上,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曾经历过四次沉重的打击,这次人机大战只能算是半次。
小时候写作文,开头习惯套用这样一句话:“早晨起来,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我背着书包上学去。在上学的路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直到我自己学了心理学以后才发现,其实这句开头是极其狂妄的。因为太阳根本不会从东方“冉冉升起”,太阳一直在那里,“冉冉升起”的是地球和地球上的我们。我们总是以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来诠释这个世界,觉得这个世界是为我们而设计的,太阳为我们而升起,月亮为我们而落下。直到一五四三年,哥白尼在临死之前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他发现地心说是错的,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其实现在我们知道,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在整个银河系中,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银河系在宇宙中也只是一小部分。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大,但总而言之,我们生存的星球很渺小,人类也很渺小,这个世界不是为我们而设计的,这就是人类自我意识遭遇的第一次打击。一五四三年以后,我们逐渐承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我们却是地球的中心。
东西方文化都曾经认为人是神造的,是神的儿子,死后会去天堂或极乐世界。可一八五八年,达尔文乘船去了南美洲,回来后说,人类可能不是上帝的儿子,而是猿猴的儿子。人们嘲笑他自甘堕落,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跟其他生物一样,拜自然进化所赐,也是一种动物而已,身上有很多动物基本的本能和属性。这是人类自我意识遭遇的第二次打击。
令我们聊以自慰的是,我们是高等动物,是万物之灵,脱离了兽性,有自己的文明,有爱、公理、正义等,这些是动物世界中所没有的,所以人性和兽性是截然不同的。可是人真的有自己说的那么美好吗?一八九九年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理论。他指出,人的意识在整个人的心理结构当中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心理的更多成分是藏在意识之下,是潜意识。而这个未被觉察的潜意识实际上充满了欲望、本能、恶及死亡。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工具杀死同类的生物。动物为了争夺配偶、地盘和食物,也会有相互之间的冲突,但基本上都是只分输赢,不判生死。弗洛伊德的这个发现,对人类而言是第三次沉重的打击。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科接受了弗洛伊德的解释,我们也有动物性,也有丑恶的一面。
是啊,我们可能没有我们自我描述的那么美好,但人类是地球真正的主宰者。这个世界所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我们创造的,人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美丽的城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动物相比,人类是有梦想、目标和智慧的。所以,我们相信自己比其他的动物更聪明。对人类尊严的第四次打击是,一九九七年IBM电脑“深蓝”首次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战胜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当时引起的反响并没有今天这么大,但这却是历史上第一次人类输掉的人机大战,是里程碑事件,说明人的创造物有可能最终战胜人。尽管如此,这次AlphaGo事件还是令我很震惊,因为它有多核并行的计算能力,不止有高速计算的落子系统,还有一个对整个棋局进行价值评估的系统。这一系统对棋形进行判断,而不是单对每步棋的计算,这也是以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的国际象棋大师和新手之间的最基本的差别。我们说,机器是没有感情的,但其实我们人所谓的情感也只不过是对物我关系进行价值判断后产生的一个反应。所以,这次AlphaGo战胜李世石的确是了不起的事情,但我觉得还算不上是对人类的第五次打击,姑且说四次半吧。
“四位”大脑
那么经历过这些打击后,我们就会思考:人脑还行吗?
我们生活中很多事的完成靠的都是大脑。人类和其他生物在进化树上的差别在于人类的进化走上了脑进化的道路。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只是说明人在整个进化树的某个分枝上比较优秀,并不是树尖,人不是超越所有生物的物种。我们没有豹跑得快,没有鹰眼神好,没有猪狗的鼻子好,没有鸽子能认路,就是随便找一只在春天发情季节的甲虫,它只要一闻就知道两公里之外还有一个青春萌动的异性。这是个很神奇的世界,人类确实不能太高傲。
发达的大脑是我们人类引以为豪的,但我们要知道,大脑也不是人类独有的,其他动物也有。我们个体遇到的困惑,实际上是人类大脑共有的困惑。比如说减肥,想要节食,但看到好吃的东西又忍不住,内心有两个小人一直在斗争,一个想吃,一个阻拦。大脑中不是有一个“我”,而是有好几个“我”。如果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大脑构成的话,我们会发现人类大脑其实是由四部分构成,这四部分在决策中各自为政,同时发挥作用。
一、“本能蛇”。大脑的这一部分包括脑干和小脑,是我们跟蛇共有的。从环节动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到软体动物开始出现脑神经节,最后到爬行动物的脑半球,已经发展出了包括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的脑神经系统,这些功能在人的脑干部分都还在,所以又叫它“爬行脑”或者“本能蛇”,是人跟爬行动物共有的脑。人的这部分脑很厉害,比如说呼吸、心跳、条件反射、运动都与它相关联。“爬行脑”在我们的生命中非常重要,重要到别的部分没了无所谓,但这一部分没有不行。比如头部受伤,额头受伤不一定会死,而后脑受伤就很难存活。所以在大脑中越原始的部分越重要,越低级的越根本。一个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本能脑,“本能蛇”还是会跳出来对这个世界作出自己的反应。比如人类的祖先在丛林中走,一下子跳出一只黑熊,“本能蛇”不管你怎么判断,它都会让你呼吸加快、心跳加快,把内脏的血流到四肢,然后肾上腺激素升高调动身体机能,加快凝血因子分泌等,提前把止血的东西准备好。为你的战斗与逃跑做好准备,为避免你在战斗中因受伤失血而死做好准备。至于你自己怎么分析判断形势,它不管,这就是“本能蛇”做的事。如今文明社会,这个反应你依然控制不了。比如周一一上班突然老板冲进来训斥你,然后你的“本能蛇”马上就让你的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往上涌,凝血因子增加,和祖先一样,这种反应你无法控制。虽然你的身体做好了战逃准备,可是你既不能攻击老板也不能逃跑,久而久之,就只能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了。
二、“情绪猴”。它在我们大脑的中间区域,包括下丘脑、海马回以及杏仁核,这是人与哺乳动物共有的,我们也称之为“哺乳脑”或“情绪猴”。大脑的这一部分跟记忆、攻击性、各种情感—愤怒、悲伤、快乐、喜悦、开心、挫败感等等—都有关。爬行动物是没有情感的。鳄鱼会流眼泪,但其实它不会哭,流眼泪只是清洁眼睛而已。但是从哺乳动物开始就有情感了。生物由卵生变成胎生之后,繁殖的数量急剧下降,如果后代不被关心、关照,就很容易夭折。因此,情感是维系物种生存的依据,也就是我们说的母爱。我们看到牛羊在被宰杀之前会哭、会绝望,因为它们有情感。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看似弱小的动物会挺身而出,跟它的天敌去搏斗,甚至会牺牲自己,这种伟大的母爱力量已然是“情绪猴”的一种本能。
再比如从减肥这件事来看。体重其实并不是由人的意志所掌控的,而是“本能蛇”和“情绪猴”共同控制的。你不曾看到过体态臃肿的蛇和猴,但却一定看到过减肥失败的人。人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人企图用个人意志去单枪匹马地完成减肥任务。可是“本能蛇”和“情绪猴”却不一定听你的。它们不支持,你的减肥一定会失败。所谓失败的减肥就是人们认为减肥应该少吃东西多运动。结果你一饿着自己,身体就会自动降低基础代谢,排出多余水分,增进食欲、捕捉进食线索,尽可能生产和储存脂肪,怕你饿死自己。因为你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给它们,那它们做的事情都会和你的减肥意志相反。从“情绪猴”的角度来说,增肥主要是因为心理和情感上缺少安全感,所以才要身体储存这么多东西以应对危机。想要把体重减下来,你得跟“本能蛇”和“情绪猴”合作才行,不能和它们对着干。现代心理学发现,“情绪猴”参与了我们生命当中的很多重要决策,很多时候作判断都不是理性大脑说了算,而是由“情绪猴”来控制的。
三、“说书人”。又称“新皮质”,也就是我们人类的大脑皮层。人类的很多理性功能都发生在大脑皮层,我们听、说、思考、判断的能力都和大脑皮质功能有关。新皮质构成的“理性脑”是我们唯一可以自我觉察和言说的部分,所以这部分又称“说书人”。“说书人”串起我们人生的片段,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但是,“说书人”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它怎么解释你的感受?解释得正确,可能会使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解释得不正确,可能会误导人生。科学研究到现在还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大脑皮层会产生这么一个部分,但是很显然,它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我现在越来越相信,人活一辈子,就是在讲一个关于“我”的故事,一个以“我”为主角的故事。我们的前半生,就是不断地在编这个剧本,找各种各样的素材,去认识“我”是谁、“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的使命是什么、“我”应该怎样面对这个世界?后半生,基本上就是找各种素材,来完善这个故事。换句话说,就是用故事来剪裁生活。所以那种头脑固着的人,一旦形成了关于自己的一个故事,后面不管世界怎么变,完全看不见,他只看见那些跟他的故事一致的东西。
举一个例子,“林黛玉之死”。一般的解读说是以贾母、王熙凤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扼杀了她与贾宝玉之间纯洁的爱情,使她郁郁而终。但试想一下,假使贾母、王熙凤不扼杀她的爱情呢?假设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婚之后,她的命运会怎样?结婚后她就开心了吗?假设她的愿望达成了,从此与贾宝玉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两天,一个人闲着没事到后花园遛弯,看到贾宝玉在那儿和史湘云打情骂俏、和袭人偷偷摸摸,她会怎么想?她会想,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呢?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受人白眼,好不容易找个老公,却还拈花惹草。于是见花落泪,见月伤心,然后葬花吟诗,最终还是会郁郁而终。这就是她解释世界的方式,她的故事不会改变,这跟外面世界的变化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因此我们发现,这一悲剧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在她心中已经有了那样一个故事,她已经扮演了那样一个角色,她只是找到另外一些人来完成她的角色而已。
所以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小朋友特别喜欢听《大灰狼与小白兔》《喜羊羊和灰太狼》这样的故事,但问题是,当我们的孩子在听这样的故事的时候,会把自己认同为里面的大灰狼,还是小白兔?很遗憾的是,在成人世界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永远是里面的受害者。这些人可能就是从小就认同了那个受害者的角色,然后终生就在证明自己确实是一个受害者。所以,一个人要想突破自己的人生,就必须得突破自己的故事;否则即使外面的世界再改变,他的人生也没办法再改变。
四、“观照佛”。我们不确定“观照佛”到底藏在大脑中的哪个部位,但它肯定在那里。比如在大脑皮层中存在一种镜像神经元,使人不仅能感受自己,还能感受到别人产生的心理体验,就如同自己感同身受一样。这是一种超越自身的体验。看电影的时候,我们明知故事是假的,却依然被故事感动,哭得稀里哗啦,这是很神奇的。共情,这种能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其实很了不起,是一种近乎“佛”的终极关怀,而这竟然是大脑的一项基本功能。关于人类的幸福感,我们现在研究得比较多的是端脑额叶。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过得怎么样,如果用生理指标来测量的话,和他的端脑额叶关系很大,尤其是大脑左额叶的兴奋性。左额叶兴奋程度高的人,生活会更幸福。幸福,居然不是来自外在的快乐刺激,而是来自于大脑最高级部分的沉静体验。“观照佛”,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在每个人的大脑里。
国际心理学研究基本达成这么一个共识,即一个人的幸福感,百分之五十来自于遗传,作为一种脑功能,它会对你的幸福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个结论主要来自于对双生子和领养儿童的研究。比如说,一个来自悲观的、消极的、不幸福的家庭的孩子,被一对幸福的夫妻收养,在一个开朗、积极、幸福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等他长大成人之后,他的幸福感指数,是跟生育他的父母关系更大还是跟养育他的父母关系更大?研究表明,他的幸福指数跟他生父母的相关度要大于跟他养父母的相关度。也就是说,生理因素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自己幸不幸福竟然主要来自于生我们的父母,甚至我们的家族。
但这同时也可以是一个好消息,遗传影响只占百分之五十。在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当中,百分之十来源于生存境遇,就是一个人遇到的顺境、逆境、生活过得怎么样。还有百分之四十的影响,来自于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他个人所作出的解释以及心理上的自我调整。换句话说,在于一个人如何修改自己的人生图式和心理地图,如何修改自己的故事,如何提高自己的境界,如何控制自己的人生。虽然这一部分的影响只占百分之四十,但是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是自己可以努力的空间。幸好,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那么一个部分—“观照佛”。
再回到刚才的坏消息,左额叶兴奋程度高的人,幸福感指数更高。但这里面又有一个好消息:左额叶的兴奋程度是可以训练的,最有效的训练是冥想。经过训练之后,左额叶的兴奋程度就会发生改变。过去我们说人脑生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了,人们只能按照这个“机器”设计成的样子去工作。但现在看起来,情况并不是这样,一个人如何应对这个世界,是可以改变他的大脑结构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有十几万人得了海湾战争综合征,回国经过检查发现,患者大脑中的海马回发生了萎缩。人们发现,原来情绪体验会改变大脑结构,海马回萎缩当然是个坏消息,但想一想反过来也是个好消息。人们又去研究那些活得非常幸福的人群,结果发现,他们的大脑也发生了永久性改变。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幸福的体验当中,他大脑左额叶的兴奋程度会增加,然后它就会变厚、会增大。就是说,幸福的体验可以永久性地改变人脑的生理结构,就是“观照佛”的那部分。
所以我们心中的那个产生幸福、平和、观照、慈悲的部分,是存在的,但是唤醒它并不容易。为什么?
大脑董事会
前文提及,我们的大脑是由四部分构成的,分别是“本能蛇”“情绪猴”“说书人”和“观照佛”。这四个部分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如何选择,决定了我们每一天过得开心不开心、幸福不幸福。但问题在于,这四个“我”在作决定的时候,决策权是不一样的。
“本能蛇”占有决策权中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更多,别看它最原始、最低等,但是它的决策权最大,有最终拍板权;“情绪猴”,占有余下决策权的大部分,估计有百分之二十几的股份;然后是“说书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智,自我能够意识到、觉察到的这部分,决策权估计只剩百分之十左右了;最后,我们所说的“观照佛”,决策权可能只有百分之一。所以说,当人脑在作决策的时候,如果情况紧急,更多的是根据本能,由“蛇”来决定怎么做。要是想让那个“佛”说话有影响力,就必须先把前面几位大佬都安抚好,同时给“佛”留出时间,让它说话,给它机会。所以“佛心”往往只有在我们生活、情绪都安顿好,人生故事也讲得很好时,才有可能会显现出来。
那这四个部分,在人生当中都负责什么呢?本能蛇做一件事,就是预警和反应,发现危险,作出反应。有一句老话叫“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们体验到的情绪,大多是不良情绪,觉得好日子没过几天。为什么这样?人的大脑,如果跟电脑比、跟AlphaGo比,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内存”极小。内存就是操作平台的空间,就是同时处理信息的平台有多大。研究表明,人类只能同时处理七加减二个比特的信息,远远弱于电脑。这就遇到一个问题,人脑同时运作的工作平台非常小,没那么多空间让这么多信息同时进来,外界有许多信号需要通报,我们应该优先让哪些信息进来?打个比方,一个老板,每天早上公司有二十几个部门经理要来汇报。他是优先让报告好消息的人进来,还是优先让报告坏消息的人进来?结果一定是谁的消息越坏,谁越优先进来。因为对坏消息的掌握,关系到整个公司的生死存亡。人也是一样。于是大家就知道,人为什么体验到那么多不愉快的情绪了。因为我们的“内存”太小,所以我们会让那些不好的消息优先报告。这样说来,要想让幸福的消息进来报告,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让一切都安静下来。我们说的安心,就是把那几个“脑”摆平,别让它们惹事,那个“佛”就进来报告了。
“情绪猴”要做的是什么事?它所做的事情就是趋乐避苦,快乐越多越好,痛苦越少越好。在我看来,中国人现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个快乐的追求,这是中国文化西化带来的一个恶果。在英文当中幸福这个词叫“happiness”,它的词源是“happy”,就是开心、快乐、积极愉悦的情绪。西方人觉得人只要开心、快乐、情绪积极愉悦,这就是幸福。但实际上,中国人从来不这么理解。我们过年,贴春联,然后上面贴个横批,写“五福临门”,这是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说的都是福,“五福”包括哪五样东西?《尚书》上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要是五样东西都具备了,这样就叫幸福。而这种幸福跟积极愉悦的感觉没有任何关系。中国人认为“快乐”不是一个好东西—“乐极生悲”“喜伤心”,太快乐不好。你要想过幸福生活,只要这五样东西都具备了就可以了,和开心不开心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因为有一个“情绪猴”在,它总是在不断地追寻快乐。因此,我们要对它高度警惕。所有带来快乐的东西,都是值得警惕的。有人喜欢吃甜食,只要一吃到甜食就很开心,这是值得警惕的;有人一喝酒就很兴奋,这是需要警惕的;有人觉得吸毒可以带来强烈的快乐体验,快乐致死。不能让“猴子”替人做主,要监控这个过程。
“说书人”,它常常容易讲两个故事,受害者和拯救者的故事。在这里,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讲成拯救者的故事。不管经历了多少苦难,经历了多少悲惨,你得知道你是一个有使命的人,你所经历的苦难是有意义的,你是一个能够拯救自己、拯救别人、拯救这个世界的人。在这个自己书写,而不是别人为你写的故事里面,你一定要把自己写成一个正面的、阳光的、积极的主角,而不要把自己写成一个受害者。
最后就是“观照佛”,不断地观照自己,化解那些“蛇”“人”“猴”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化解界限、化解冲突、化解矛盾。
大脑的自我冲突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第一,“本能蛇”,它会判断事情的对错,但是对它而言,对的可能是错的,错的东西有可能是对的。为什么?因为它是在远古时代进化出来的,它不知道今天的世界变成了这个样子。它作出的决定一定有它的道理,但不一定适合今天。可是人的自我意识也不能老是跟它对着干。“本能蛇”对你是好的,是在帮你,只不过它是活在远古时期,它不知道你需要它干什么,所以它有时候会帮倒忙。第二,“情绪猴”,最容易沉溺于某一种快感模式当中。它玩得好,但是它玩得太开心,容易让人受伤害,不管是在玩一个恋爱游戏,还是一个电脑游戏。第三,“说书人”,是自证预言者。它讲了一个故事,然后它就开始证明自己这个故事是正确的,罔顾事实。人生的后半生,经常容易用自己的故事来剪裁生活。生活明明不是这样的,但是它坚持认为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它的故事就是这样一路编下来的。所以人这一生坚持要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那就是要防止自己对一件事情的判断,是来自于故事,而非客观事实。最后,“观照佛”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智力资源不充足,它没法显现。所以一个人必须要有闲下来的时间,必须要有仰望星空的时间,有一个人静下来观察自己内心、思考自己内心的时间。那个“佛”才会出来,那个“佛”出来的时候,人的心灵里才会充满慈悲、充满喜悦。
再说大脑的能量指向,我们看到“本能蛇”训练的是反应能力;“情绪猴”,训练的是学习能力,它根据趋乐避苦、优胜劣汰的原则,感觉好的事情就重复,感觉不好的事情就去掉;“说书人”,训练的是解释力,有很强的解释自己人生的能力;“观照佛”训练的是对生活的感应力,这可能就是那个“佛”在我们生命中显现之后,它能够产生的影响。所以一个人要提升境界,就是你如何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作出感应。
诸脑归位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过?我觉得,就是要安抚好我们的“四位”大脑。你始终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你是四个“小人”在一起合作。“我”不是单数的,而是复数的,是好多自我一起在共生,不要跟自己对抗和纠结。很多人的痛苦就来自于自我的纠结和对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所以,请安抚好我们的“四位”大脑。
对“本能蛇”而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它提供安全感。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一生的情绪体验跟他三岁之前母亲对他的抚养方式关系很大。亲子之间的依恋模式,是他一生情感的基础。换一句话说,三岁以前的依恋模式出了问题,将来进入婚姻以后的相处模式,肯定会出现问题。但是这样的人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不会出现问题。
对于“情绪猴”,我们面对情绪最好的态度,就是接纳。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没有什么好或不好,它都是一个信号,都是生命传递给我们的一个信号。愤怒不是不好的,恐惧不是不好的,它只是一个信号,你要接纳它,跟它对话,不要压抑它。
对于“说书人”,就是让人听见,听见你自己的故事,听见别人的故事。我们跟别人交往,包括跟自己的配偶、孩子交往,其实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听听他的故事。我们都太没有耐心去听别人的故事了,其实只要善于倾听,你可以马上和任何一个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哪怕是谈判的对手,只要你花时间坐下来,听听他的“说书人”是如何说故事的,那么谈判的时候会顺利得多。
最后,对待“观照佛”,要给它宁静,只有生命中有这个宁静的时间,我们才能让那个“佛”与我们同在。
“三境”人生
人生主要面对着三种环境。第一种环境,叫作“物境”,是我们的“本能蛇”在漫长的进化中,与外部环境相互斗争、交往、适应的过程,是人类与其生存的物理环境的关系。
在“物境”中,我觉得就是要做到两点。第一,是取予平衡。一个生命活着,能呼吸,能吃喝,才是活着。生命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不断地把东西吸取进来,也不断地把东西施予出去,这才是生命。只出不进,像貔貅一样,这不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也不是生命的本质。所以必须要取予平衡。不是都要,不是都攫取,该给的就要给,该付出的就要付出,该放弃的就要放弃,该舍的就要舍。
第二,就是节律有度。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律,睡觉有睡觉的节律,吃饭有吃饭的节律。我的一个师弟,前些天发了一个朋友圈,讲了一个事说,前两天早上去吃自助餐,吃培根。有煎好的培根放在那儿,但是他觉得放在那儿的培根可能不好吃,想吃厨师现做的新出炉的,所以,他就端着盘子在那儿等着,还排了一会儿队。等培根煎好了,拿过来以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就开始思考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等想明白了,他发现培根已经吃完了,然后就发现他排了这么长时间的队等到的这个培根,到底是什么味道却忘记了。所以他发了一段感悟说:看起来,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专心。其实人生中很多事情都应该是这样,日本内观大师就曾经说:“你吃米饭,要能够吃到每一粒米的味道,你才能吃出米的香甜。”因为每粒米都是在不同的稻穗上长的,所以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只有你用心了,才能品出那些不一样,生活的滋味才出来。这就是“物境”。
第二种环境,叫“人境”,“情绪猴”活跃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这一方面。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在我看来也是两点。第一点,就是儒家说的“克己复礼”,过去这些常常被我们批判,但现在看起来,这其实是一种很高明的应对方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克制自己,按照基本的礼来行事。第二个,是助人自助。一个人要开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别人。心理学界一直在讨论抑郁症到底该怎么治疗,其实抑郁症治疗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帮助别人。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的快乐,比他人帮助自己获得的快乐,要大得多。
丹麦这个国家不是特别富裕,但是在最近几年国际幸福指数排行榜上,始终是排名第一的。为什么?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因素是特别让我震撼的,那就是在丹麦有百分之八十三的人在做志愿者。百分之八十三是什么概念?那就意味着,除了老人、孩子、残疾人,几乎全民都在做志愿者。报纸上说,曾经有一个美国的记者去采访那里的志愿者:“你在这儿做志愿者,那么你自己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我失业了。”“你失业了怎么不去找工作?”“我失业了,闲着也是闲着,就来这里帮助有需要的人。”所以,为什么这个国家的幸福指数这么高?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快乐,而是因为他们在不断地给别人带来快乐。
最后一种环境,是“我境”,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第一,你的故事一定要是一个强者的故事。不管你今天如何解释你的人生,你都应该努力让它成为一个强者的叙事,不要成为一个受害者的叙事。不要觉得今天的悲惨,今天的不幸是由谁造成的,因为人一旦这样写故事了,今后他就要不断地重复这个故事。所以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二点,要倒着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是成功的、幸福的,那么当他回头看自己的人生时,肯定会觉得过往所经历的那些都是好事。
再比如学心理学的人做婚姻家庭咨询,怎么判断一对夫妻的婚姻是否还有救,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他们的记忆是否被改写。只需要问他们一件事:“你现在要离婚了,那么当初你们在一起出去旅游过吗?那你说说当年旅游的事吧。”如果听到的是抱怨、指责,我们就知道这对夫妻完了,因为当时的事实肯定不是这样。如果事实是这样,他们肯定不会结婚。在他们一起的经历中,一定会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但是很可惜,在当事人的记忆中这些经历都已经被窜改掉了。
如果一个故事前面已经被改掉了,还想顺着这些写成一个美好的故事,这是比较困难的。
而如果一个妻子说:“不要看现在这个样子,其实当年他对我还是很好的。还记得我当时爬山崴了脚,他还背我下山,我看他浑身是汗,就觉得他是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段婚姻还是有救的,只要有这个记忆在,他们的故事还可以延续。
其实,美好的人生故事每一个人都有,只是有的人改过,有的人没改过;有的人改成了好的故事,有的人改成了不好的故事。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为了诗与远方我们不必苟且,我们每天都在下笔,而我们是可以从幸福的归处倒写我们的人生的。
最后,用几句话作为结语:脑中有脑海上山,人佛共在额之端。自性安好心生福,拈花一笑便晴天。
(本文为作者二○一六年三月十九日在新华·知本读书会所作演讲,刊发时经作者审定。录音整理:孙明洁、梅龑)
作者更正
本人在《书城》二○一五年三月号发表一篇《“大报五老”》的文章,文中将“苏式”作为陶亢德的笔名加以介绍。但不久前我发现金性尧写给中国社科院王向民的一封信(http://www.kongfz.cn/20897196/pic/),谈及笔名一事,其中将“苏式”归于自己名下。
另据金性尧以“文载道”笔名刊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社会日报》的文章,亦可印证“苏式”并非陶亢德,而是金性尧自己的笔名。这就是说,所谓“大报五老”其实应是“大报四老”。
撰文时未加细考,因有此误,谨向读者致歉。
祝淳翔 二○一六年四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