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装”“汉服”“戏服”的联系与区别
2016-06-23陈一鸣
陈一鸣
摘 要: 自2003年河南郑州王乐天将汉服穿上大街后,华夏大地上沉沦近400年的汉民族传统服饰再次进入国人眼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与加入,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从无到有,呈现出平民化、实用化、商业化的特点,但也因为370余年的消沉,使得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没有一个严格的并成体系的界定标准,价值当今过度的娱乐化,广大人民群众在对汉民族传统服饰的认知上出现了混乱与误区。
关键词:古装 汉服 戏服 民族 服饰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377-01
一、“古装”“汉服”“戏服”的概念
1.“古装”的定义
顾名思义,古装是以时间性来定义的服饰。但是在当今华夏语境中,古装广义上泛指相对于现今时间点之前的,具有汉民族传统元素韵味的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狭义上指并无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历史根基的具体体现,仅是借鉴其风格元素创作的形制上与汉服相近,更重于审美及趣味性的服饰。
2.“汉服”的定义
汉服,又称为“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 《周易》卷八《系辞下》有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历经周朝规范制式,直至明朝,绵延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民族特色、彰显汉民族民族风貌,囊括了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为一体,体现完备的礼乐文化的衣冠体系。
3.“戏服”的定义
传统意义上,对戏服的定义通常指中国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川剧等戏剧戏曲为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而在特定的场合所穿着的服饰,其显著特点均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经过一定程度的夸张与形制的变形。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与文化娱乐的多元化,已经不仅仅只是戏剧戏曲等传统艺术的演艺服饰的定义,而是包含了所有用于表演的服饰均可称之为戏服。例如影楼写真装、影视剧服饰、cosplay等。
二、“古装”“汉服”“戏服”的区别与联系
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有相补的。汉服从字面上理解可指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另一解释为汉朝时期的服饰。汉服不仅作为一个族群的象征,还具有其时间性、历史性及延续传承性。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舆服志》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战国《竹书纪年·五帝纪》:“帝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可见汉服自先秦时期就已经登上了华夏的历史舞台。《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可见汉服成制于周,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明十六个朝代或时期均是以宗周法汉、承制汉衣冠为立国之首。
汉服传承三千余年,无论款式如何变化,但关键的特征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并未变化,而这一特征也始终贯穿在戏服的发展与演变上。传统的中国戏剧戏曲服饰以闽潮服饰为基础,积极汲取汉、唐、宋等朝代服饰的元素,高度概括出用于塑造人物形象的辅助工具与外在表现的表演服饰。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娱乐、媒体 的长足发展,部分贴近史实进行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也师法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影视道具,例如:《大秦帝国》《大汉天子》《琅琊榜》《芈月传》《女医·明妃传》《大明劫》《孔子》等等。而与之相辅的是一大部分为追求视觉冲击的艺术效果,掺杂进当代时尚元素,过分夸张变形的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电影、电视剧等,此中又以玄幻剧及影楼艺术写真的道具为甚。例如:《青丘狐传说》《古剑奇谭》《蜀山战纪》系列、《仙剑奇侠传》系列等等。这部分影视道具过多的追求娱乐性与视觉性,严格意义上不仅不能算作汉服,而且也不能称之为古装。但因其实依据汉服制式特点臆想出来的“变异汉服”,注重了娱乐性,少了传统汉民族服饰的历史与沉淀,只能算为类汉服或仿汉服。
古装作为一个表明时间性服装的概念名词,在今天的语境中泛指具有中国古典气质的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如同戏服在大众语境下泛指的是戏曲、戏剧的演艺服饰一样,定义模糊、概念的不详让人产生混淆。
从时间概念上来区别:古装应该是包含了某个时间节点之前的各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统称,而并非单指汉族一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因为满清“十从十不从”政策,戏服的传承不仅并未出现断层,相反还随着社会的进步一直的不停的发展与演化,对戏服的定义就不能简单用古装一词一言以蔽之。如同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民族服饰一样,因为其不停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发展,所以针对以现代时间点之前某一朝代或是时期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的款式我们能称之为古装,却不能将这些民族服饰统称为古装。从这点也能看出,传统民族服饰作为本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传承载体,是作为一个民族族群象征的存在,并非是时间象征。
从功能上来区分: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更多的是属生活范畴的,在反映汉民族生活的要素,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还代表着汉民族在各个时期的文化,承载着汉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基本要义。而戏服除却传统的戏曲、戏剧服饰外,cosplay、影视剧服饰及影楼写真等,尽管基本符合汉服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的特点,但形制夸张,突出视觉效果,缺乏传统汉服的文化内涵与沉淀,从根本上来说更着重于娱乐性,此类服饰是属于演艺范畴的。
三、“古装”“汉服”“戏服”的研究意义与影响
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如同中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一样,服装所蕴含的不仅是本民族的历史与精神,更是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梳理清古装、汉服、戏服三者的关系是为了更进一步深入的反思本民族的历史,展望民族服饰的前途与出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深化本民族的民族团聚力,重建以汉服为载体,以《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经》、《春秋》,大唐《开元礼》、二十四史舆服志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的冠服礼仪,重现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风采,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一平 古装历史剧之“硬伤”与“正说”[N]中国文化报 2003(003)
[2]华梅 中国服饰[M]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
[3]曹晓丹 中国古装影视剧中服饰设计的艺术探索[D]苏州大学 2009
[4]王静静 浅谈戏服设计中的传统艺术与现代时尚[J]才智 2012(25)
[5]郭顺峰 浅论“古装剧”的独立文化品格[J]电影评介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