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作分析对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2016-06-23洪莉华
洪莉华
摘 要: 本文从工作分析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简要介绍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的来源、概念、产生环境、特点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志愿者机构和人力资源现状,尝试阐述全面的、有效性的工作分析,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能、志愿者队伍的职能实现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性作用。在全社会造成一种“志愿者光荣”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工作分析 新农村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358-02
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为文化志愿者开展活动创造条件、政府机构、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帮助志愿者建立理想信念依法保护意识, 志愿者是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力志愿者光荣。
一、科学有效的工作分析对志愿者队伍所起的贡献作用
科学有效的工作分析是做好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基础,对从事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进行全面、深入的工作分析,可以使各级组织部门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特点和对志愿者队伍的行为要求,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对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的贡献。
二、工作分析的概念及重要性
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系统全面的确认工作整体,以便为管理活动提供各种有关工作方面的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工作信息收集、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位置,通过对工作输入、工作转换过程、工作输出、工作的关联特征、工作资源、工作环境背景等的分析,形成工作分析的结果——职务规范(也称作工作说明书)。职务规范包括工作识别信息、工作概要、工作职责和责任,以及任职资格的标准信息,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使用提供方便。
对工作内容的分析是指对产品(或服务)实现全过程及重要的辅助过程的分析,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流程、工作规则、工作环境、工作设备、辅助手段等相关内容的分析;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劳动分工使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成为必然,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业务都影响着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设置,对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分析包括对岗位名称、岗位内容、部门名称、部门职能、工作量及相互关系等内容的分析;对工作主体员工的分析包括对员工年龄、性别、爱好、经验、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的分析,通过分析有助于把握和了解员工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职业倾向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员工特点将其安排到最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的概念、产生的时机及特点
志愿者,意味着奉献、付出和不求回报,北京奥运会有志愿者、杭州 G20峰会也有志愿者。今天,我们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有志愿者,农村文化遗产志愿者就是为农村文物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事业无私奉献的人。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的老会堂、老剧场、老房子、老村落、老寨子纷纷面临着拆除的境地。取而代之的是各乡村建起的各种文化活动室、乒乓球室、健身苑、图书室、阅览室等文体设施,这些虽然满足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但一不留神就会失去一些先民留下的宝贝。
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大解放了农民的劳动生产力,农民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到大城市去打工。经济上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不满足于居住在原来偏僻或者是交通不便的乡村里,有的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读书条件,他们纷纷去繁华的镇上购买配套设施齐全的楼盘房子,家中的老房子就更显得冷落和无人打理了,因而快速催生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他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活跃在老石刻、老墓葬、老房子、古桥和海塘旁,这些大多位于平时无人去的半山腰,深谷、山坳、枯河边,路途遥远,有的甚至没有道路可走,天晴时一路的灰土、下雨天一路砂泥浆,冬天在山坳倍受冷冻的山风吹得脸颊疼痛,夏天满腿都被蚊、虫咬得一身疱。他们急文化遗产之所急,想文化遗产之所想,干文化遗产部门之所需,兢兢业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农村面临消失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从职业上来分,有退休的文物部门的前辈、文物收藏者、退休的老师和机关干部、热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社会人士、民间文化传承人、民营企业家等,他们大多年龄在六、七十岁。他们各显其能、各献其才,真如群众所说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对这些志愿者在指导保护文化遗产工作中起到了互补的作用,仍需进行全面深入的工作分析,来促进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中将志愿者的人力资源发挥最佳作用,提高志愿者队伍机构运行效率 。
四、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进行工作分析目的
随着各种新农村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许多多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切需要懂行的人来辅导和指导,进一步认识提高重要的历史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从而使保护更有意义。其价值主要表现在:
1.提升了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质量
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多为某一方面有专业水平的人士,或者是乡村中的年龄较大且资历较深的人士,由相对专业的人士做指导,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能够接受、容易很快入门,而且在某项专业上可以得到提高,无论是生活民居、老宅、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杂技、各类民俗和各种传统技艺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2.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的品质
原来的农村文化生活除了政府的送文化下乡以外,年轻人大多侧重于扑克、麻将等群众自娱自乐,在知识上往往是原地踏步、少有进步,长此以往,参加活动的兴趣慢慢会淡化并有可能兴起赌博活动,现在有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的指点,群众每参加一次保护活动,思想灵魂都能得到洗礼, 可以实实在在的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主体。对当地村庄的民俗民风都有着新的教育意义,也越加体会到我们的老前辈们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和收获,使参加保护活动的农民群众兴趣大大提高,不仅是年纪大的人,即使作为年轻的中年人也焕发出了一种保护活力。
3.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和谐
有了志愿者的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原来特别是那些一度热衷于搓麻将、打老K的人也主动的参与到了保护活动中,他们也经常出入图书室,查找资料,寻根问祖,那些乘着拆迁时机,扰乱民心的人员也没有市场了,这样一来不仅增进了邻里和睦,抵制了歪风邪气,而且搞封建迷信的活动也少了,小偷小摸也少了,关心集体的多了,做好人好事的多了,关心公益活动的多了,献爱心的也多了。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为保存新时代的古文化生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他不仅为新农村的文化工作作出了无私奉献,而且在对新农村文化的实实在在的指导中,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了农村和农民群众,他们是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重要力量,是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桥梁,是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播种人,是联系农村家庭文化的纽带,是发展农村文化的动力,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五、工作分析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建设好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意义
1.志愿者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桥梁
市、县文物部门、文化部门和建设部门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单位,但是他们在区县里,离农村较远,在撤村建居速度较快的时代往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不可能常来常往于乡村作普查和指导;乡镇文化站下面有数十个村和社区,一下子忙不过来,而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恰好成了文物文化部门与农民群众之间的桥梁。
2.志愿者是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力
有文化底蕴的村落,往往会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活力。如参观历史街道、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再到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文化情操等等,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给他们注入知识动力,使文化视野不断拓宽;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听民族音乐、看农民打年糕表演、走高跷比赛、举办农家乐庙会等等,使人们在一天的疲劳后恢复体力,增加新的动力;书画创作、文化创作、音乐创作,给村与社区注入了文化遗产发展的动力。这些都需要有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来指导,活动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进入家家户户,志愿者可以对这种现代化的工具进行一些指导,给家庭文化增添新的活力。志愿者在组织社区文化遗产活动中,十分注意发挥改革创新精神、使活动常搞常新。创新是一个团队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并不神秘,别人没有搞出来,你搞出来了就是创新。别人起了个头,你有发展就是创新,把历史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成功地加以综合运用也是创新。我们的志愿者来自各个方面,从年龄上有老中青,把他们的经验集合起来,就能生发出许多新的点子、新的思路和举措,破解群众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难题,把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3.志愿者是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纽带
村与社区是每一家庭的成长环境。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通过自己的工作,把千家万户个家庭联系在一起。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将各家各戶凝聚在一起,使农民走出家庭,参加各种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这样就能营造良好的社区(村落)环境。以往“县市有文物遗产保护办公室,乡镇有文化站,到了村里文化遗产没人管”。如今有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就像一条红线,把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从县市到乡镇再到农村(社区)连接起来,成为了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纽带,他们开展活动,成为繁荣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骨干力量。
六、思想文化建设对工作分析的前导作用
在思想文化领域扶正祛邪,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与增强阵地意识、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是这一使命的生动体现。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就要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1.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接传统文化的地气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合规律、接地气,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习近平多次阐释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1.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习近平把传统文化比作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并多次强调,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文化标识模糊了,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就坚持不住了。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人民日报》2014年 5月 5日。)
1.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深厚源泉和重要途径。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中华民族早就懂得“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1.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列举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15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当然,也必须看到,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因此,必然存在着需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相协调适应的问题。为此,习近平提出了“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课题,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思想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工作分析也要与思想发展相结合,同时思想文化的建设也要对工作分析起到指导作用。
七、通过工作分析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建设好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的构想
党中央一再强调“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同样要加强文化建设,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既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之举。为了使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发扬光大,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特提出以下几点构想:
1.加强组织建设,科学管理志愿者队伍,不断增强凝聚力。在巩固现有志愿者队伍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组织发动工作,把有专业特长,愿意无私奉献的人才吸纳到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中来,志愿者越多,我们的农村文化遺产保护工作就越有希望。特别要注意发挥做好假期回乡大学生的作用,在节假日期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繁荣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献计献策,并做些具体的辅导和指导工作。
2.加强思想工作,不断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把志愿行动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吸引更多的人来做这份工作,为构造群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厦添砖加瓦,特别是对于志愿者中发生的困难与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鼓舞他们的信心,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志愿者要给予表彰,树立学习榜样,在全社会造成一种“志愿者光荣”的社会氛围。
3.加强学习,帮助志愿者建立理想信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献身中国特色主义文化事业的信念。不仅要学习业务知识,还要学习《文物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知识。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和组织辅导能力,使自己的管理素养跟本职管理工作相适应,更好地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抓好队伍。
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传统文化的历史支撑,其次表现在理性、智慧、力量的传承上。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不竭的源泉,是建设现代化大厦的雄厚根基,是不断攀登人类文明高峰的丰厚积淀。
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有待我们去进行有益的研究、探索和科学分析,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的逐步完善和巩固提高,在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保护好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历史遗产,摸索出一个规律来,使这一新世纪出现新事物,健康发展,让文化志愿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