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鲜活性研究
2016-06-23周泽南周鹏
周泽南 周鹏
摘 要: 增强教学方法鲜活性,即增强教学方法与社会环境状况、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际学情之间的关联程度。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推进有力,尤其在专业课方面效果显著。慕课、翻转课堂等授课形式日益普及,深受学生喜爱。增强思政课教学方法鲜活性要坚持理论价值、发展价值、时代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既注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又注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此基础上恰当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思政课不断实现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学方法 鲜活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246-01
一、教学方法运用困境带来的影响
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了实际授课过程中,但如果忽略思政课本身的价值,轻视理论观点对现实问题的关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这一作用便受到制约。
1.完全按照教材的体系讲解,授课过于强调理论性,不顾学生感受,人为制造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阻碍。思政课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任务,但不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知识背景,灌输式的进行授课,效果有限。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与本科院校一样,虽然教材体系越来越完善,可读性越来越强,但授课过程并不应当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展开,不契合高职学生实际。
2.牺牲思想性、政治性,迎合学生感官享受,不顾课程目标,人为制造了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的阻碍。由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推进,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逐渐走进课堂,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教师采用新颖、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听讲,但完全以乐趣为目标安排没有实际价值的笑料,忽略了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本末倒置。
3.理论脱离实际,对观点和理念的讲解侧重于一般性,忽略了理论体现在具体事件中的特殊性,人为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价值其中之一是对与实践的看重,在于对现实的关照。同样在教学中,对于理论的讲解,案例、讨论的选择都要贴合生活实际。否则,脱离现实生活的讲解,容易让学生认为思政课只是死记硬背的书面学科。
二、基于教师视角的原因分析
造成目前思政课教学困境的现象,一是过于强调教学内容,不注重学生的关注点;二是过于强调学生的喜好,不注重提炼教学内容的精髓;三是轻视实践观,脱离现实。
1.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忽视学生学情。一是授课内容组织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无法将教学内容的精髓讲给学生;二是刻意强调迎合学生,只能讲一些教学内容之外的奇闻异事。这两种现象其实都是源于强调教学方法脱离了教学内容的真正价值而造成的。
2.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忽视学生成长。一是重点讲解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学生听了没有用;二是重点讲解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愿意听。
3.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忽视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其生命力来自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向学生介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任务,教师自身没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理念,那么很难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这一任务。
三、教学方法运用的原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方法的鲜活性,依赖于具体教学方法串联教学内容,追求有用与有趣的动态平衡。一方面,采用侧重于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高职属性的实际;另一方面,采用侧重于新颖形式的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职业素养需求的实际。
1.坚持教学方法的运用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不能在追求时髦的过程中选择性丢弃有价值的内容。以学生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分析,社会分工产生了职业的概念,一定时期的社会状况影响着在其范围内的生产分工,继而影响着职业在社会分工环节中的整体分布。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某一具体职业并不会始终存在,或是始终有充足的社会需求,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对于技术技能的学习、运用能力,而不是静止地掌握某一具体能力。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具体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始终围绕学生群体在青年时代最有价值的理想信念教育来选择,体现思政课的时代价值。着眼时代发展大背景,因势而谋[2],使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内容真正统一起来。
2.坚持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相符合。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将职业素养养成融入课堂。高职学生是否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具备或养成了适应社会的社会化意识和能力,是高职教育中相当重要的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越发快速,市场更是瞬息万变,社会和市场的变化与调整会影响某一职业的需求产生波动,甚至是否存在。缺少社会化纬度的思考导致了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过于依赖专业及其对应的未来职业,造成学生欠缺对富有变化的职业的适应能力。职业素养体现了适应职业的内在品质,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思维和习惯的养成来实现。这些思维和习惯被学生接受和内化后,会对专业能力的发挥产生积极影响。着眼学生发展大趋势,因势而动II,使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学生成长真正统一起来。
3.坚持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通过生活化的视角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思政课的基本观点融入学生课堂之外的实际生活与实习实训环节,让观点落地,让理论鲜活。思政课其中一项任务是向学生宣传介绍党的方针政策,在青年人中为其落实营造好的氛围,如果不能通过教学方法将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学生的理念和实际生活当中,这一任务不仅无法完成,还会带来潜在的障碍。抗日战争这一正义的人民战争,虽然需要人民群众心存必胜的信念,但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刻意强调或者宣扬适应于苏联战场的斗争形势的文学作品,与我党在抗战前中期坚持的游击战的基本方针是相背离的。[3]通过适当教学方法的运用,串联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营造良好的政策运行环境,应当成为思政课课堂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着眼生活小细节,顺势而为II,使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实际生活真正统一起来。
四、增强教学方法鲜活性的建议
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教学内容有用与课堂教学有趣的动态平衡的原则,不断提升理论价值、发展价值、时代价值融合度,恰当选择教学方法,真正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目标。 “适当”有多维度、多向度的理解,我们做出决策和判断的标准并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最佳选择”,而是建立在人类心理上的“第一满意选择”。[4]基于认知偏差理论的观点,教师面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纪的学生,在课堂上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情形是特殊的。因此,建议围绕以下三点具体把握。
1.增强自身理论水平,能够结合学生专业方向精炼课程的主要观点。教学方法的运用始终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应当以能够体现时代发展趋势、契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理论精髓为支点进行选择。
2.增强自身学习水平,能够理解和适应新颖的教学方法,研究其特点,为实际运用做好储备。教学方法的运用始终以青年群体的关注点为视角,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不追求形式上的新颖,体现在理念上的一致更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参与。
3.增加对生活实际的关注,能够联系课堂内外、理论观点与学生具体生活。教学方法的运用始终以生活细节为切入点,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将教学过程扩展到课堂之外学生的真实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思政课的主要观点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5
[2]倪光辉.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1)
[3]李璇,周泽南.20世纪上半叶的苏联文学与中国革命文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第17期:130
[4]斯科特·普劳斯.决策与判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