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啤酒生产技术“工学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16-06-23孙丽华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孙丽华

摘 要: 《啤酒生产技术》是培养满足啤酒生产行业需要,能够熟练掌握啤酒酿造技术专业型人才的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主动积极性为目标,以工学融合为手段,从优化课程开发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的职业技能,做好《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关键词:啤酒生产技术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212-02

《啤酒生产技术》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的专业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颁布的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本文对《啤酒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进行初步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啤酒生产技术》的课程概述

《啤酒生产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啤酒酿造技术的人才,能够满足啤酒行业的生产需要。该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啤酒酿造的原理和具体操作要求,注重自身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培养以后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实际啤酒生产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基本要求,按照国内大型啤酒企业的岗位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啤酒酿造理论和实际技能的锻炼和培养,帮助学生通过相关的技能考核,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啤酒生产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设计理念与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为根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坚持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原则,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强调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通过产学结合的途径和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手段等的运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使学生成为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实用型高端技能人才。

根据高职教育的基本功能与要求,《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主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就业为导向,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啤酒生产人员的同时,兼顾啤酒工艺制定、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训练;二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走“工学融合”之路,实现学习内容、实训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一致性;三是根据就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设计教学任务、情景,保持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四是实施学习过程、操作技能、理论考核等三者合为一体的课程考核模式。

三、构建“工学融合”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职业教育的根基,在构建教学内容上,我们坚持针对性、适用性、一致性和代表性四个原则。深入国内大型企业、啤酒行业开展市场调查和研究,根据岗位任务和能力要求,以啤酒生产的原辅料选择、麦芽汁糖化、发酵、过滤、包装、成品啤酒鉴定等基本内容作为知识的教学目标,以质量标准解读能力、原料处理、啤酒生产工艺制定、操作、设备的操作能力和维护保养能力、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能力以及解决生产中异常情况能力作为能力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啤酒生产的安全、质量观念和意识,确立公正客观的工作作风,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保持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作为素质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

四、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上,实施工作过程模式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上,我们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坚持理论“必需、够用”原则,根据真实啤酒生产的任务,国标方法及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重构课程结构体系和行动体系,将原来的学科结构系统转变为工作过程系统。以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为切入点,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糖化车间、发酵车间、过滤车间、包装车间及成品控制部啤酒生产五大岗能项目,并将各岗位的主要任务提炼出来,系统科学的进行多个设计情景,以啤酒生产工作过程的单元情景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提出任务情景,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提出解决思路,然后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讨论交流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提高综合素质。杜绝一味地灌输知识,适当增加练习的难度,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断巩固。这种以学生带着啤酒生产实践问题的模式带动理论学习,将理论和实践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进行以学生带着实践问题带动理论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仿真软件教学、企业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啤酒生产技术》的教学实现从项目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课堂到职业岗位的转变,实现“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在教学内容方面已将原来的学科结构系统转变为工作过程系统,所以要编写与此相适应的高职教材。在充分保障校企融合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酿造方法和理念,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实教材的内容和可读性。并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当下啤酒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完善和优化教材内容。

建立匹配的教学资源库,将啤酒生产技术的优秀期刊文献、论文、图片、视频、企业员工生产指导书、专业网站等放进教学资源库中,为学生提供研究前沿精华内容,提高自学能力的平台。

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讨论交流式教学

讨论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的开展是不利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才是最终的目标。基于此,可以建立关于啤酒酿造技术的讨论小组,针对具体章节内容,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某些知识点让学生各抒己见。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对于一些错误问题,经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改革教学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课程资源传到网上,然后让学生下载自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提供一些关于啤酒生产的专业型网站和资源库,让学生多看一些和啤酒生产相关的最新工艺技术,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有利于教学改革。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加形象地开展教学,通过模拟一些工序的生产过程,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职业能力。

七、“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模式

将传统的理论教学考核(考勤情况、学生平时表现情况及期末考试)与企业实践考核、酿酒师职业资格考试相融合,由学校、企业和行业共同对课程进行考核。相信由学校老师、企业专家和行业专家联合的考核模式,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啤酒生产技术》是一门培养啤酒行业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核心课程,课程的教育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完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推行素质教育,从工学融合教学、情景式教学、讨论交流式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做好考试工作等方面来推进《啤酒生产技术》的课程改革,更好地培养啤酒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远平.无醇啤酒生产工艺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0,26(8).

[2]邹东恢等.啤酒生产技术与装备新发展的展望[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7).

[3]陈建军.啤酒酿造过程微生物控制问题简述[J].啤酒科技,2008,(8).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