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苹果公司)发展始末的翻译实践报告
2016-06-23郦烨
郦烨
摘 要: 由张传德主编选文、王朝霖负责词汇和注释整理编辑的英语出版物《世界名牌趣闻》,收集了世界许多知名品牌创业经历,为了让更多的创业者和知名品牌爱好者了解世界知名品牌创立发展历程,译者选取了《世界名牌趣闻》第一章 “两个坏家伙”如何创建了计算机公司(以下简称Apple(苹果公司)发展始末)原文,运用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翻译实践,本翻译实践报告包括四个部分,即引言、原文翻译简介分析、翻译过程概况、总结等。
关键词:《世界名牌趣闻》 功能对等理论 Apple(苹果公司) 翻译实践报告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198-02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为了让更多的创业者或对知名品牌的爱好者了解世界知名品牌创立发展历程,翻译的任务选择了将原著作者张传德、王朝霖所编的Apple(苹果公司)发展始末英文进行汉语翻译,向读者讲述这个世界知名品牌的孕育、诞生或兴亡的历史趣闻轶事,为广大读者揭开世界知名品牌的创新创业神秘面纱。
2.翻译任务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强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为了让更多创业者掌握创新创业技能,因此,需要把针对大学主修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学生的语言是概括性、专业性的原文翻译成汉语,让更多人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章的具体内容,更加灵活运用本章的内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二、原文翻译介绍
Apple(苹果公司)发展始末是《世界名牌趣闻》中的第一章,我们十分感谢史蒂夫为我们创造了苹果电脑,在此之前,我们所一直使用的是又蠢又不方便携带的大脑袋电脑,以及一台长方体的机箱,无论是放在家里还是办公室,都十分的占地方,又不能节省空间。
苹果有今天的成绩都是有目共睹,其实苹果最初创立时的目的却很简单。沃兹回忆说:“我们(沃兹与乔布斯)很年轻的时候创办了苹果,当时想的很简单,就是想创造非常好的产品。”然后他话锋一转:“苹果现在很成功,但苹果的成功不是我们当时的目的。” 创立苹果的初衷是什么?乔布斯说是“人”,是那些“想创造非常好的产品”的“人”。“想创造非常好的产品”是苹果这家伟大公司的“初心”。在硅谷到处都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故事是关于两个极具天赋的年轻人,在一个名副其实的车库中制造出了第一台个人电脑。尽管个别的地方被苹果公司的公关美化和夸大了些,但故事的大部分都是真实的。
在苹果公司创立的四年之前,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还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名住校的大学生,由于他母亲的一时大意,险些将他推上犯罪的道路。了解到他对深奥的电子学的热忱,母亲寄给他一篇发表在1971年10月刊上的名为《小蓝盒的秘密》的文章。文章所讲述的内容激起了沃兹尼亚克极大兴趣, 他找到多年的老朋友——史蒂芬·乔布斯,并且对电子学的共同热爱牵绊着他们的友情。于是两个史蒂夫决定开始制造所谓的蓝盒子。
正是苹果的初心推动苹果不断前行,研发出一系列创新的产品与应用。乔布斯一一列举:把色彩带入了个人电脑领域,把图像处理技术带入了个人电脑领域。他说:这并不是工程能力上的差别,苹果在工程能力领域与IBM等公司相比并没有优势,而是“想创造非常好的产品”这一初心让苹果不断挑战自我,产生了很多很闪光的灵感,最终完成一个个创新,收获一个个成功。
今天的苹果远比当年创立时所在的苹果更为成功,但沃兹不喜欢现在的苹果:这是一家追求成功远甚于追求产品创新的公司。
苹果公司始终是一家商业公司,没办法摆脱商业的影响。无法想象,如果苹果没有今天在商业上的成功,也不会产生今天这样大的影响力。实际上,初心是一个公司初创的梦想,热血澎湃的创业者不计一切地去实现它。那时候大家了无牵挂,输得起。一旦公司做大了,成功了之后,内部山头形成,外部竞争越来越残酷,公司与创业者都变得心有挂碍。这时候,公司与创始人便开始为现实所拘役,忘记梦想,远离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失去初心的苹果会如何发展?也许会在商业上越来越成功,也许会有让人惊艳的产品。总之,今天的苹果仍有无限可能。但这样的苹果仍然不是乔布斯怀念的那个苹果,那个工程师文化主导的、颠覆世界的苹果。
三、翻译过程
1.理论基础
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非常有益,奈达在这一理论中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词汇、句法、篇章、文体等四个方面。而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2.实际运用
在翻译原文时主要运用的是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要体现翻译原文更接近作者的初衷,需要译者加大练习量积累翻译经验,从而把原始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仔细分析作者原文,不难发现,主题和各个方面有很多不同。因此,译者必须做大量翻译前的准备工作,进而通过学习研究引用作者原文中涉及到的材料和信息,使译文尽量保留了原文的初始结构,尊重原著。
四、结论
1.主要研究结果
这本书是由中国的大学教师选材编辑,向读者展示了原汁原味Apple(苹果公司)的发展始末。但是,在书中不可避免的受母语和逻辑思维的影响。因此,将原文进行翻译更有助于人们理解。
2.局限
本文的局限性,一是翻译和任务本身;本文受译者的个人观点和翻译习惯影响,具有一定的自身局限性。二是时间和一些主客观因素。受个人能力水平等因素影响,在翻译文本中使用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上,译者更喜欢交际翻译、语义翻译,而这可能导致版本的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受时间因素影响,原文发表于2002年,文中的内容早已变化。随着时代发展,一些相关信息要适当的修改。
3.建议
一是为适应创业者们想多学习国内外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和企业经营的需求。对这类型的版本仍需要在未来有更好的翻译文本。二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每一章的结束部分中添加的一些作者简短的笔记真实与精确具体性,避免在某种程度上误导翻译;笔记是重要的参考内容,但是他们可能会影响你对原始文本的理解,甚至限制你的思维方式。三是翻译之后应让别人来帮忙检查和修改你的版本,找出一些不合适的措辞,使之译文更加精准,为未来学习和研究起到了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张传德,王朝霖. 世界名牌趣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