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

2016-06-23马桂萍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高校图书馆程序

马桂萍

摘 要: 本文叙述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流程、内容、工作方法等,通过对志愿者培训、管理、考评、回馈激励等方法的思考,以期探索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对如何发挥志愿者服务意识,提出新的见解。

关键词:志愿服务 高校图书馆 程序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020-02

一、志愿服务情况介绍

1.国外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首先兴起于欧美国家,欧美国家因其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出现了许多问题,只凭借政府的力量无法解决,于是,社会上就有社会公益人士关心帮助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活动;[1]困难群体个体之间为了克服面临的困难,互相帮助,这样逐渐形成了志愿帮助别人的志愿精神,慢慢逐渐就诞生了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十分活跃,许多国家志愿服务步入组织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欧美等国家形成比较完善的志愿服务法律体系。

2.中国志愿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交流,欧美等国志愿服务、公益事业、慈善文化、社会工作的经验传入中国。其也是中国志愿服务出现的直接因素。志愿服务在中国正在发展与壮大。1989年天津市成立第一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1990年深圳特区成立了第一个合法注册的志愿者社团。因他们探索和实践经验,共青团、民政部、中央文明委分别发起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志愿者联合会。[1]这些逐渐使全社会志愿服务发展形成良好态势。志愿服务有日常生活志愿服务,大型活动志愿服务、个性化、特色化的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在发展中形成了“友爱、奉献、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和志愿者文化。中国有很多省市有地方性的志愿服务法规如北京市、广东省等,我国的相关部门如团中央、民政部等已在全国性志愿服务立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法制化可以使志愿服务朝着健康持续方向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是指个体出于自由意愿不计报酬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奉献时间和精力,为他人、群体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为。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公益性、无偿性、组织性等四个特征。[2]因人力资源的不足,国内一些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的志愿活动。图书馆要给读者提供尽可能长的时间服务和更多种类的服务。图书馆因工作人员不足,需要青年学生志愿者协助工作。这两年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尝试、探索学生志愿者在图书馆参与工作。招聘的学生主要是大一或大二的学生,她们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图书馆的工作,因为是刚开始尝试,志愿者承担的工作比较简单,主要的工作是由老师带班在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值晚班和周六、周日值白班。在值班时,她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学习,值班一年后可以获得一些报酬,她们属于勤工助学的志愿者。学生志愿者的到来减轻了图书馆的工作压力,也给志愿者提供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环境,培养了这些学生的志愿精神,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能力发展和道德发展具有效用,促进了她们的发展。图书馆和学生之间是互惠互利、双赢。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想法和一些别人的经验、思考进行综合,梳理出开展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头绪、脉络、程序。

1.招募工作

图书馆通过板报、网站、微信等平台发出招募通知,做好招募志愿者的大力宣传。联系学院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向图书馆进行推荐。高校图书馆的志愿者主要是在校的大学生,她们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团委或分院向图书馆推荐学生。(2)学生个人或集体看到图书馆通知,自愿报名,成为志愿者。(3)在老师、学长推荐下报名参加。为了使她们将来更好的开展工作,还要面试选拔,主要从学生课余时间是否充沛,责任心是否强等方面考虑。志愿者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她们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有比较多的课余时间。

2.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开展的好,志愿服务工作就开了一个好头,有利于志愿服务工作顺利进行。(1)为了做好扎实规范的培训工作,需编写培训工作教材。教材内容包括国内外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志愿活动开展情况,志愿精神,志愿服务法规,图书馆规章制度,馆情教育,图书馆岗位知识等内容。(2)由专门馆员对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工作,特别加强志愿精神“友爱、奉献、互助、进步”的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为做好工作打好基础。志愿者岗位技能培训教育由所在岗位的馆员认真讲解,确保志愿者学会。在学生志愿者刚开始上岗操作时,馆员要时时跟踪、指导,保证志愿者操作正确。

3.志愿者的管理工作

3.1工作人员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是带班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表现对志愿者有着很大的影响。带班老师要言传身教,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帮助志愿者履行岗位职责,为读者提供服务。

3.2做好志愿者服务的登记工作

工作人员在纸质表上或电脑上建立志愿者信息,方便查找、管理。志愿者按照排班表上岗工作。每一位志愿者自上岗之日起,就要填写志愿服务登记表,包括姓名、电话、 上下岗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时长,每次上岗都要求认真填写,有利于图书馆掌握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和进度。带班工作人员做好志愿者工作表现的记录,尤其是对表现突出和表现不好的志愿者给予记录,这些都作为评优重要依据。

3.3对志愿者进行柔性管理

对志愿者的管理,要取得好的效果,不仅仅对照制度,刚性地来管理她们,出现问题只是简单直接的批评,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充分尊重志愿者的基础上,加强对她们的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与她们谈心,交朋友,激励志愿者。发现志愿者的错误,工作人员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再去找志愿者谈话,态度诚恳地和她一起分析原因及造成的问题和对工作的不利,达到较好解决问题的目的。对她们要多鼓励,柔性地对她们进行管理。

在工作中,培养她们热爱公益事业的思想,向她们传递图书馆的价值观和文化,形成良好的图书馆意识,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增强责任感,要树立为读者提供真诚贴心的服务和爱护图书等的服务观。

3.4对志愿者进行适当的激励

志愿者工作时,能积极主动认真工作,不懈怠,还需要适当的激励措施。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经过研究提出了双因素激励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包括:行政政策和管理,与上下级关系,与同事关系,工作环境、条件,薪酬、福利等。“保健因素”主要是保证基础需求的因素,它们能消解员工不满意,维持工作现状,但不能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激励因素”包括:工作中的成就,工作中得到尊重、认可,发展前途,工作挑战性,个人职业发展等。“激励因素”是满足高层次需求的因素,即满足个人自我实现的因素,这些因素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3]根据这个理论,我们需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规范、约束志愿者的行为;馆员与志愿者及时交流沟通,与志愿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协调志愿者之间的关系,使各方面的关系顺畅和谐,创造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满足保健因素的要求。馆员与志愿者在工作中互相尊重,发现志愿者工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方面,给予及时的口头表扬,使她们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图书馆提供能促进她们的职业发展的工作,创造激励因素的条件。通过这些激励有益于志愿者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服务工作。

要协调好激励和问责两方面的关系,在激励的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对于工作倦怠,不负责,丢书,迟到等不良行为,进行问责。对于工作表现好的及时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志愿者,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予合适的批评,让她们向表现好的志愿者看齐,这也是在做好育人工作。

4.考评机制

志愿服务考评机制是对志愿者提供的服务进行考察和评估,确定等级,凭此作为奖励志愿者的依据,使志愿者积极主动有效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4]对志愿者服务的考核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服务时间标准,二是服务质量标准。服务时间容易计量掌握确定,而服务质量相对较难评判,一方面它是一个主观的标准,另外需要时时跟踪、并予以量化,考评组织做到客观评价比较难。志愿服务是一项公益行为,志愿者自愿无偿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应该大力褒奖的,学生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错误,是难免的,工作人员给她们指出来,她们改正了就好,不要太苛责,她们在图书馆一方面献爱心,另一方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修行品德。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特别差的可以劝退。所以,高校图书馆建立一个以服务时间为导向,参考服务绩效的考评机制。例如北京颁布了《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促进办法》,对志愿服务考评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星级评定制度中,评定等级的标准主要是服务时间:对服务时间超过50、200、500个小时且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评价良好的,由社区志愿组织等部门进行认定并颁发“一星”“二星”“三星”级别社区志愿者证书。[4]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评定等级的标准。考核组织构成人员对所考核的对象要了解、准确的认知,考评方式可综合采用个人述职、工作人员评议和服务的师生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使志愿者的考核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确保考核结果公正有效,并将结果公示。

5.回馈激励制度

图书馆对志愿者提供的服务给予了评价和承认,同时挖掘和适应志愿者的需求,给予志愿者一定奖励、优惠等措施,有利于志愿服务持续开展下去。有专家指出,不能过分强调评优、奖励与升学和就业挂钩,否则会使一些志愿者产生功利思想,反而不利于志愿服务长远发展。

5.1图书馆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给志愿者增加上网时间,放宽借阅权限等方式进行奖励。

5.2根据服务时间和质量颁发相应的志愿服务绩效证明书,可以作为志愿者将来进修、升学和就业优先录用的参考条件。

5.3图书馆联合学校有关部门,每学期进行一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总结和表彰,及时对志愿者的工作予以肯定,满足他们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在服务中表现出色的志愿者,图书馆可以推荐给学校、分院或团委,进行学校级别表彰。

5.4为了志愿服务的普及、发展,将来还可以尝试志愿服务学分制。国外大学已经开展了志愿服务的学分制,志愿服务和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等权益相联系。这样可以使每个大学生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使志愿服务常态化,促进推动志愿服务发展。

6.图书馆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根据志愿服务开展的经验,建立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规章制度,制度内容包括招募、培训、管理、考评、激励等,以此规范、约束志愿服务行为,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保障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权益,建立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用制度保障志愿服务的正常有序运行,让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语

我们看到了志愿服务发展可行性,可持续性,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利性,以及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处于正在摸索发展阶段,培训、管理、考评等各方面工作需要探索,需要大量实践,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制度。用制度去规范志愿服务工作,使志愿服务形成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谭建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体系分析(J) 青年探索,2015(1)

[2]邓国胜等.中国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与动力机制研究(J) 青年探索,2015(5)

[3]徐芳.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机制研究(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4(6)

[4]杨天红.台湾地区志愿服务考评机制及对大陆的启示(J) 青年探索,2015(5)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高校图书馆程序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