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观引领策略

2016-06-23刘永怀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毒品危害建构

刘永怀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的衡量和评价,它是帮助人们辨别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真实与虚假等的标准,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化的生活逐渐培养和建立起来的,是一个长期引导和积累的过程。

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怎样重新认识、评价和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建构,反省调适,走向“同构共生”的策略,来阐述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观引领的问题。

一、弘扬优秀价值观,坚持主流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荣辱观念也发生了种种变化。但是,主流价值取向,优秀价值观并未随之淡化,像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等,都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还有“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焦裕禄、王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赋予了作为主流文化新的内涵,它们像春风化雨一般,沁人心扉。作为品德教师,坚持优秀价值观和主流价值取向,并且坚持对学生进行正确荣辱观价值观的引导,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与时俱进,建构现代和理性的价值观

新教材中设计的每一个生活场景中都蕴含着现代人待人做事的基本观念。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现代、理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的视角或观点观察问题,进行思考,采用行动。教材中换位观涉及的道德品质主要包括关爱、公正、平等、诚实守信等。

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就是遇到问题时,要考虑到自己、考虑到别人、考虑到社会,尽量寻找多方的共赢点,求同存异,谋求共赢,既维护个人利益,也维护公众利益。

生态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是指每个人都很重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

分享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讲求共同分享,助人为乐。自私自利是许多孩子中普遍出现的不良心理,培养孩子分享观,对于儿童的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多元观——在现代这个多元的社会中,注重在分清基本是非标准的基础上,在某些领域中,尊重不同的选择与判断。

对话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倾听、接纳、敞开心扉的基础上,达成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价值观。

三、自主建构,努力追求价值引领的最高境界

价值引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双方的商谈,矫正价值误区,自主建构价值体系,进而实现意义共享。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意义共享的过程可以分为:商谈前追问慎思,商谈中倾听分享,商谈后反思重构。我们要让每个学生,在商谈前沉入问题、潜心思考,在商谈时凝神静气、集思广义,在商谈后融会贯通、提升品质。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才能实现“参与并共享群体所有人的全部意义(伯姆语)”;也只有这样,才能清除学生的“误见”“偏见”“浅见”“歪见”,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断地走向主体价值的同构共生。

比如,我在教学《不和烟酒交朋友》话题3:远离毒品后的教学笔记: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录像中了解到了毒品会危害自身、破坏家庭、危害社会,那么,请你结合收集到的材料中来具体说说毒品的危害。

四人小组讨论之后全班同学进行了交流:

生:毒品对身体危害极大,如果吸食了毒品,就会上瘾。

生:我找到了一个事例来说明毒品的危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大家来看一看。(出示相关吸毒者自残的图片)

出示前面几张的时候,教室里一片寂静,当看到一个人因为毒瘾难忍而用一支牙刷自杀时,教室里传来了笑声,一个声音说“真好笑,真傻”。(刚才心情沉重的氛围顿时被破坏。)

我预设时考虑,当学生说到毒品的危害,老师补充这些图片并且加以介绍时,同学们会显示出惊讶、不忍看、心情沉重等表现,但是这不和谐的“笑场”显然坏了当时的气氛。我心里很火,想大声地斥责这位同学:情商太低了!但转念一想,这样一来,虽然气场是压下去了,但是这位同学心里还是不服气,至少在他心中没有激起任何涟漪,教育还是起不到作用,更谈不上价值观的引领和建构。

于是,我故作镇静,追问道:“你为什么要笑?”他直爽地说:“因为我觉得她傻!”

“傻在哪儿呢?”我继续问道。

“她为了吸毒,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当时在我心里对他的“想斥责”的想法顿时没有了,我开始理解同学这唐突的笑声,继续倾听,他继续说:“大家想,一个人连命都可以不要的话,可见毒品缠得她多么痛苦!”

这时,其他同学也若有所思,站起来补充:

“是啊,为了摆脱毒瘾发作时的痛苦,用了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解脱。”

“她真傻,为什么当初要沾染毒品呢?”

“所以,我们说,毒品就是一个‘白色恶魔,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向这个‘白色恶魔说‘不!”

原来这孩子有自己的理解!原来孩子们的理解这么深刻!我有些庆幸当时没有马上反驳,认为这位同学故意捣乱课堂,而是给了他一个解释的机会。同学们在老师以生为本理念的引导下,主动建构了“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生命,拒绝毒品,拒绝‘白色恶魔”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建构是水到渠成的,是真实有效的。

有人说:“课堂是人的社会素质的第一炉灶。”价值引领应当贯串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使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时刻伴随着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不断产生新问题,不断修正偏差,不断建构道德,实现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真正统一,提高道德抉择能力,这有助于孩子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种道德抉择能力会成为孩子们一生的财富,帮助他们妥善处理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

猜你喜欢

毒品危害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火烧毒品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