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记
2016-06-23李甫前
李甫前
养宠物已成当今时尚,有猫、狗等动物。当有一天把养蚕当成了养宠物时,后果往往很严重……
那一天,放学回家的儿子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很宝贝的样子,打开一看,是十头小小的蚕,儿子说,花两元在学校对面的小卖部买的。
儿子每天到楼下摘几片桑叶,早上把桑叶放在盒子里,晚上放学回家再放一片,蚕一天天地长大。
一个月后蚕吐丝结茧,化蛹为蝶,交配产子,经历了蚕整个的生命过程。
第一代蚕,兴许还有些新奇,到了第二代蚕,真正的“苦难”才开始。
上万个卵开始慢慢孵化,一批批的小蚕从小卵里出来。随着蚕慢慢地长大,不断地还有小蚕孵化出来,小盒子要换成大盒子,一个盒子到两个,两个盒子到四个,最后直接用报纸铺在客厅的地上。一开始只占客厅的一个角落,慢慢地就侵略扩张,占领了整个客厅……
每天下班回来,一开门,客厅是白茫茫的一片,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如果想从门口走到卧室,那就更难了,如过敌方的雷区,踮着脚尖,搜索着有容下脚尖的空位,生怕踩到一只白白胖胖的蚕,如跳芭蕾舞似的,跳跃前进,方可走过蚕的地盘。
桑叶的来源更成问题。
楼下一株桑树,采得已只剩枝干。接着到处搜寻哪儿有桑树,问遍老邻居,终于在某某小区有一株,如寻宝藏,带上梯子、举着长长的杆子前往,装了一大袋子的桑叶回来,但只够蚕吃上一两天。怎么办?我们决定制定“困难时期全民节约粮食计划”,打算对蚕的喂养从一天三次,减少到一天一次,并定量供应,减少成年蚕供应,向幼小、刚孵化的蚕倾斜的方针。
但这一宏大的计划也被搁浅。某日,母亲与父亲来家小住,他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看到这幼小生灵,心生慈悲,佛教讲究万物平等,何况这活生生的白色生灵,坚决不同意“减少供应的计划”。
寻桑叶的漫漫之路又要开始。突想到网上或许有桑叶可售,上网查询,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一次性定下100斤的桑叶,二三日后到货。
桑叶是寄到了,但里面杂着小虫、杂草经几天闷在包裹里,打开那一刻,阵阵的味道扑面而来,结合蚕的味道,在客厅里混杂弥漫,直入心鼻。蚕对桑叶要求很高,要干燥,不可有露水,否则会生病,腹泻。故全家人,拿着布、吹风机,把桑叶一片片地理出来,再擦干、吹干,就这工作花去了全家人整整一天的时间。一家人忙成一团,唯一开心的就是儿子,上蹿下跳,不知愁滋味。
终于等到结茧的日子。结茧需要有支架,故蚕大军们各显神通,各谋出路。有的选择餐桌角、凳角、沙发角、电视台面角,有的选在墙角,下方被占领了,就一直往上边结边爬,一直向上延伸到天花板。实在没地方了,看到别的蚕结了一半的茧,另一头就直接钻进去,织一个共同的网。这时家里的白色大军,变成了白色的纵横交错的大丝网。
某一天你若突然推开我家的门,你会以为自己误入了盘丝洞……
第二年的春天,儿子兴致勃勃地回家,从书包里又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又是十头蚕……
(摘自《温州日报》 图/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