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休息两天半
2016-06-23王露露
王露露
近期看到中国国内的一则新闻,拟将从事业单位做起,逐步推行每周休息两天半的制度。我为祖国的经济发展而感到自豪,因为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每周休息两天半从何谈起?我也为祖国同胞能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而感到欣慰。在丰衣足食以后,我们的下一个要求便是悠闲地游山玩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此乃人之常情。
万事均分正反两面,都有好处和坏处。在荷兰工作和生活的30年里,我看到了每周两天半休息日的优点和缺点,也体验了每年数十天带薪假期的长处和短处。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闻和感受,以便诸位在开始每周休两天半之前、在节假日逐渐增多之前,有个思想准备,择优避劣,幸福安康。
休假日增多的好处,诸位都清楚,我无须赘言,故恕我主要谈谈其隐患。第一,虽然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休假时间能激励我们提高工作效率,但也能增加我们的工作压力。我们上班时弦绷得超紧,急着在周末之前把工作干完。可我们的弦不是机器,不能一按电钮,弦就放松下来。因此,在欧洲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上班时人还好好的,一休息就轰然病倒。这不是休假的错,而是上班所积攒的紧张和焦虑造成的。
我们的身心高度紧张时,一般来不及得病。可一旦我们闲下来,身心便向我们讨债。西方心理学家曾做过调查,他们发现,后工业国家的顽疾——精神紧张综合征与休假时间长有直接关系。所以有人称精神紧张为富贵病。
第二,周末长了、假期多了,大家对周末和假期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恨不得把每一分钟都过得精美绝伦。所以,人们提前很多时间就选择旅游路线、宾馆、餐厅、娱乐活动等。而旅游品种、宾馆类别、娱乐项目多如牛毛,致使人们眼花缭乱,纠结万分。怎样才能玩得尽善尽美呢?这个问题给他们带来的精神紧张导致身体出岔子,比如,茶饭无味、心慌气短、肾虚阳痿、血压升高、忧郁症、心肌梗塞、脑血栓等。西方还发明了一个专有名词:假期紧张综合征。这玩意给人带来的危害跟工作过累一样厉害。
第三,周末过敏症。记得三四年前的一个周五,我正和荷兰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校对我的小说《野蔷薇》的清样。印刷厂要在周一开机印刷,所以出版社的社长破例答应我,让他们的那位编辑在周六加班,最后检查一遍我的稿子。周六下午三点时,我发现清样中有个不小的错误,必须与编辑沟通,便打电话给她,与她通了不到一分钟的话。
这下可好,十分钟后,出版社的社长亲自打电话来,说编辑告状了:我胆敢在周六打电话给她。社长把我一顿臭骂,骂得他一个大男人的声音听起来好像都变性了。此类例子,不胜枚举。难怪有些欧洲人说,周末越休越累;也难怪欧洲有个词叫令人沮丧的星期一。甚至欧洲生产的次品,比如一上路就散架的新汽车、一骑就掉链子的新自行车,叫“星期一的产品”。
荷兰等西方国家把周末看成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事业。谁因工作上的急事打个电话,就跟挖了他们家的祖坟、鞭了他们家祖宗的尸一样。人们为了一个蝇头小事打个不到一分钟的电话而翻脸不认人、大动干戈,不但紧张了人与人之间的气氛,也使大动肝火的人自己精神过敏,故称周末过敏症。
反过来想想我姥爷。他老人家在山东一家铁路工厂里翻铁砂翻了大半辈子,哪儿有什么周六休息或放长假?退休后他每天跟着日头起床,上山捡树杈儿,背柴火回来之后就帮助姥姥烧稀饭,哪儿旅游过一个时辰?但姥爷笑口常开,身子板直到99岁还硬硬朗朗的,后来无疾而终。他老人家从来不知道啥叫精神紧张、精神崩溃、周末过敏等。
我不是说周末长、假期多不好。其实,我坚决支持让尤其是广大工作艰辛、收入偏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祖国同胞们率先多休息、休息好、多享受、享受好。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妨看看长周末和众多节假日给西方人带来的忧虑、困扰和心理与生理疾病,以便我们头脑清醒、目标明确。
在多休息的同时,谨防被休息而绑架;在多享受的同时,谨防被享受而绑架,被日益增长的享受欲望而牵着鼻子走,进而忘了休息和享受是愉悦我们身心的手段,而不是我们竭尽全力、不择手段要达到的人生的最终目标,以致谁要是阻挡我们去实现此人生最终目标——比如在周末打个不到一分钟的电话,就立马面目狰狞、大发雷霆,过敏症爆发。
(摘自《世界博览》 图/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