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山文化研究现状综述

2016-06-23王斯文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关键词:红山中华文明玉器

王斯文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红山文化研究现状综述

王斯文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

关键词

一、文献资料的检索

根据目前知网检索文献,按照时间顺序,检索到关于红山文化研究的文献,共29662条;发表期刊共14121条、博硕论文5799条、会议论文878条、报纸5381条、外文文献12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红山文化研究的期刊论文有: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索秀芬、李少兵的“红山文化研究”;辽宁省文化厅郭大顺的“红山文化‘玉巫人’的发现与‘萨满式文明’”的有关问题;会议论文集有: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中共赤峰市委员会、赤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国际会议“第三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项楚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还有各个考古所关于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报告等,这些发掘报告成为现今研究红山文化最主要的成果依据。

红山文化的研究人群除了国家文物局、考古所、各个省市级的考古单位、历史文化单位外,各个高校的历史专业、考古专业、艺术专业也在从事红山文化方面的研究,还有一部分民间团体、人士也在对红山文化进行研究,组成了红山文化研究群体,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在关注、研究红山文化。

关于红山文化研究的关键词有:红山文化、玉器、玉巫人、萨满文明、大小凌河、兽面玉玦形饰、牛河梁、勾云形玉器、玉猪龙、积石冢、聚落遗址、鸮形玉、玄鸟、中华文明起源、唯玉为葬、玉器造型、图腾崇拜、石器、文明起源、龙、神器、礼器、生殖崇拜、庙、冢、坛、三孔器、玉璧、鸟兽纹、原始宗教、玉文化发祥地、玉鸟图像学、辽河文明、中华文明起源、祭祀、女神头像、人物造像、筒形器、源流、自然崇拜、工具崇拜、遗产价值、陶人、中华文明的源头、“C”形龙、牛河梁、东山嘴、玉璜等。

二、通过文本材料解析红山文化研究现状

通过文本材料来观察红山文化的研究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时间上来看,现当代对红山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从最初对红山文化的认识到大量红山遗址被发现和发掘,红山文化成为历史艺术领域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文化研究现象。红山文化繁多的形式和内容被整理出来,是红山文化研究良好的发展趋势。从检索知网的文本材料来看,关于红山文化研究的硕、博论文数量不多,说明在高校学术团队中的研究氛围还不强;外文期刊、论文研究、国际会议较少,说明要在世界上确立红山文化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还需要红山文化研究者们共同努力。

通过关键词的研究可以看出:对红山文化的研究大部分内容都是集中在出土的红山器物上,有的从出土玉器的器型上建立祭祀说、巫术说、图腾说等;有的从出土玉器的纹饰上进行艺术考古方面的研究;有的从出土陶器的纹饰进行人类历史进化的研究;还有的从红山玉器的制作工艺上来研究当时红山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活现状;有的从玉器篆刻工艺的制作上来研究当时手工艺的发展现状。由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红山祭祀遗址庙、冢、坛成为研究红山文化新的热点,也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提供了新的证据。有的学者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出现大型的祭祀坛、冢、庙的建筑形制来研究当时红山社会的文明发展状态、有的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研究红山文化的文明程度、有的从红山玉葬的等级上来研究当时社会的礼制制度及统治制度等。

三、红山文化研究中的艺术考古问题

(一)中华文明起源问题

随着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红山文化的研究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如高等级的大型红山祭坛、红山女神庙及红山墓葬,揭示出红山文化越来越神秘的文化特征和文明的线索,红山文化的研究开始出现了新的转机,从中华文明的源头来探讨的以原全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为代表,提出了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直根系之说,非常有影响力。“早在1979年5月,辽宁开展全省文物普查试点,在西部大凌河流域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村发现了一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型石砌祭坛遗址。这一发现,启发考古人员在邻近地方寻找其他有关遗址。几年以后,果然在相聚几十公里的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相继发现了一座女神庙、多处积石冢群以及一座类似城堡的方型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发现了一个如真人一般大的彩色女神头塑以及大小不等年龄不同的成批女性裸体泥塑残块及多种动物形玉、石雕刻,特别是几种形体不同的‘玉猪龙’。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我国早在5000年前,已经产生了根植于公社、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形式。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相应时间的类似遗址群。这一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但还不是我国文明的起点,寻找比这还早的文明,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①[P81]红山文化中心区分布在朝阳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之间,牛河梁遗址即位于此间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牛河梁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明,是红山文化的晚期,也是红山文化的高峰期,距今5000~5500年,其核心是发掘出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大量玉质礼器和陶器,证明五千年前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苏秉琦先生指出:“红山文化坛、庙、冢三种遗址的发现,代表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②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坛、庙、冢的发现以及红山女神头像的出土,震惊世界。整个遗址被评为20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世界百项考古发现,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第十六地点发掘成果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二)牛河梁遗址出土的文物

“牛河梁遗址属于红山文化晚期。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建平县与凌源市交界处,努鲁儿虎山谷间漫延十余公里的3道黄土山梁上。东经119°30′,北纬41°20′。在东西约10000米、南北约5000米连绵起伏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群,组成一个独立于居住区以外、规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遗址群。同时,牛河梁遗址位置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四通八达的中心部位,具有红山文化“圣地”的性质和政治中心的规格,表明红山文化已是复杂社会,进入“古国”阶段。牛河梁遗址于1981年被发现了,1983年开始发掘至今。已编号的共有16个地点。”③[P3]根据2004年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牛河梁遗址》资料显示:女神庙的土木结构中的仿木建筑构件有圆立柱和方横板。有以朱红色彩绘的壁画,图案为勾连几何形纹。人物塑像残件分属6个个体、著名的红山女神头像、并有熊龙的头和爪、鹰爪、鸟翅等动物神塑件;陶祭器有大型彩陶镂空器、薰炉器盖等;大型山台出土有大型陶器、陶祭器等。一号积石冢共出27座墓,第4号墓出土随葬玉箍1件、玉雕龙1件;第7号墓出土玉璧和玉环;第14号墓出土勾云形玉佩1件、玉镯2件、第21号墓出土20余件玉器,包括龟壳1件、勾云形佩1件、珠1件、兽面形牌饰1件、双联璧2件、璧13件、镯1件、箍形器1件;第27号墓出土大型勾云形玉佩1件、玉镯1件;四号积石冢出土单件带盖彩陶瓮和彩陶筒形器;第二地点出土的玉器还有双联璧、方形璧、蚕形饰、人首三孔梳背饰等;第三地点出土的玉器有玉镯、玉臂饰等;第五地点出土7件玉器,璧2件、勾云形玉佩1件、箍1件、玉镯1件、龟2件,并有小型女性陶塑像;最重要的第十六地点出土玉器5件;其他墓还出土了玉器9件、彩陶筒形器等。

(三)牛河梁红山文化艺术考古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前文化艺术的发展程度。牛河梁遗址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的型制展示了红山时期某些建筑艺术的特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彩陶器证明5000年前西辽河地区的制陶水平就很发达,如出土腹径一米的彩陶罐;红山女神头像更成为中国5000年前雕塑艺术的象征,红山女神头像是我国5000年前发现的大型人物泥塑,是一件珍贵的雕塑艺术杰作和艺术考古资料。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在分析牛河梁女神像时说:“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共祖。”还有出土的陶塑孕妇裸像,也是研究中国史前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1 牛河梁出土红山女神像

红山文化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玉文化,红山玉器是红山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制作工艺质朴、高古、浑润,人物造型古朴、巫文化气息浓重,动物造型夸张洗练,造型各异。目前发现的玉器有130多件,其中尤以造型各异的大耳圆眼的“玉猪龙”享誉世界。红山玉文化的研究是红山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关于红山玉的研究文献很多,红山玉承载着更多、更神秘的亘古文明信息。

图2 牛河梁女神庙鸟瞰图

1987年7月24日,新华社发出电讯:“辽宁西部山区,发现了距今大约五千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考古学家根据已出土的大批文物初步推断,五千年前,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对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美术史、建筑史的研究,将产生重大影响。”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于头版发表消息:“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找到了新线索,辽西发现五千年前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考古学界推断,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把中华古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而且将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辽宁西部地区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成为华夏民族寻根访祖、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新发现、随着红山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辽宁地区的红山文化艺术考古研究领域也会越来越多元化。进而构建以红山文化古遗址为主体的艺术生态群落,包括红山文化古遗址保护的艺术设计、红山文化遗址公园群落的艺术设计、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的建设、红山文化造型样式的衍生艺术设计、红山文化产业开发等,展现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对红山文化艺术研究的发掘,弘扬红山文化完美的艺术价值。

注释:

①苏秉琦.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中华文明的曙光)[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②苏秉琦.中华文明的新曙光[M].东南文化,1988.

③郭大顺.牛河梁遗址[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参 考 文 献]

[1]张星德.红山文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子沟与大坝沟[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3]张家口考古队.一九七九年尉县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主要收获[J].考古,1981(2).

[4]苏秉琦.文明起源新探[M].三联书店,1999.

[5]郭大顺.红山文化[M].文物出版社,2005.

[6]刘国祥.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J].红山文化研究,2006.

[7]王来柱.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出土玉人、玉凤及相关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5-4-29.

[8]孙守道,郭大顺.论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J].文物,1984(6).

(责任编辑:彭琳琳)

红山文化在学界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而红山文化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诸多的发掘遗址、充满宗教崇拜的玉器、各种形式的陶器、石器,其中更以辽西地区牛河梁遗址中的红山女神像、庙、冢、坛而闻名世界,成为探讨中华文明源流、中华文明直根系的重点,为世界瞩目。红山文化的研究正呈现越来越深入的状态,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补充内容。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王斯文(1987-),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品鉴赏与拍卖。

基金项目:本文系沈阳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辽宁地区红山文化研究”(项目编号:F15198517);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重大孵化项目“辽宁地区红山文化艺术考古”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6-04-06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红山中华文明玉器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红山荞麦看木森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