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炒作,把人性玩弄于股掌之间

2016-06-23

南方周末 2016-06-23
关键词:楠木文玩金丝

顾怡

中国人的炒作史,简直就是一部博物志。从矿石类的翡翠原石,到饮食类的普洱茶、玛卡。从植物类的君子兰到动物类的藏獒。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国人不敢炒的。最近几年这部博物志又添了些新成员,比如文玩核桃、各种材质的手串、黄龙玉和金丝楠。

这些物品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故事的套路,大都类似。它们原先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有人讲了个动听的故事,于是大家看它便觉得不一样,接着是价格暴涨。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环褪去,最后便是价格暴跌。

金丝楠木的价格,从上千万一根原木,跌到了每吨2万。文玩核桃高峰时卖出过数十万一对的价格,如今几千块一对也乏人问津。

也有藏家,谓股市也是有涨有跌的,藏品有涨有跌也正常。然而股海无情,除了极少数传说中不知是否存在的大神,经验老到资金雄厚的机构也好,看不懂年报的大妈也罢,在股市里都是有盈有亏。上述被炒作的商品,初始价格大涨的受益人群,与后期价格暴跌的受损者,往往并不一样,极像庞氏骗局。

奥妙在于,导致商品大涨的故事,是有专门的发明家的:手中有足够的运作资本,又善于讲故事的高人。这些故事,讲的各有妙处。有走健康养生、延年益寿路线,也有走文化概念的,也有抓紧热点借题发挥的。当然,这些故事都要达到一个目的,即是让大家觉得这个东西十分之神奇,相当有来历,将来一定大有涨幅,从而忘记了供需铁率。

金丝楠木并非稀有的木材,用作家具也有诸多缺陷。不管一开始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花费上千万购买金丝楠木的木料,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但加上些历史故事,整一套富含文化气息的专有名词构建话语体系(行话),许多人就忘了这个事实。

并无真正稀缺性的物品,靠题材炒作造成的一时供应短缺而引致价格上涨,当价格上涨带来海量供应时,便是暴跌之时了。偏偏这也是自由的市场交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始作俑者,固然惟利是图,居心可恶。但广大群众却前仆后继,乐此不疲地投身到换汤不换药,一个又一个的靠炒作推高的市场中,也是中国一大奇景。大抵也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随便拿点地方特产,历史边角料,发挥一下,也能编个颇具忽悠性的故事出来。

其实,稀缺性这个东西,对炒家来说,也是信手拈来。植物的果壳或茎干(或曰文玩核桃和金丝楠木),如人的指纹一样,当然有千变万化的纹理色泽。单挑其中几种出来,加以拔高,便硬生生整出所谓稀缺性了。不过这样说来,每根小草,乃至每块石头,细究之下都有独一无二之处,只是又入不了炒家们的法眼。不过,现代技术的发达,也给人为制造这种稀缺性造成了一点障碍。比如文玩核桃中,几种独特的花纹,因为高价,而被种植核桃的农户以嫁接等方法制造,而价格大跌。看来技术进步,还有防忽悠这个附加功能呢。

文玩核桃与金丝楠的泡沫是破了,但不会是“最后的疯狂”,以后还会有新的故事与炒作题材出来,这就是人性。

猜你喜欢

楠木文玩金丝
金丝楠木不神奇
千年难遇的自然瑰宝
美丽的楠木林
金丝枣裂果发生与防治
两个90后将自己的文玩爱好做成了创业项目
“楠木行动”造起片片“子孙林”
文玩界里的四大家
金丝编花项链
文玩收藏进入“冰川时代”了吗
文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