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优化方法
2016-06-22朱酝国
朱酝国
新课标在“估算教学”部分明确指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各种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使他们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学习估算,感知和领悟估算对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估算的教学,精心指导学生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引导他们灵活运用估算知识去细心观察、分析与此相关的数学现象,促进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运用意识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存在问题
1.只重视学生估算结果的对与错,忽视估算的过程及想法。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在教学中还是以精算为主,对估算的重视不足,对估算的内容研究不透彻,关注得非常少;忽视了估算过程的教学,也忽视了学生自己对估算过程的展示。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检查学生练习或面对学生的口答时,没有紧扣估算教学活动的中心和关键,在检查学生的估算时,只看(听)学生的答案,这显然与估算教学的要求是有偏差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往往导致学生为了不被教师责骂、不被其他同学嘲笑,会“躲着”教师的目光去精算。
2.教学实践活动中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部分教师在估算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时只停留在估算方法的简单传授上,有的甚至“一说而已”,忽视了对学生估算意识的逐步培养。比如,一些教师在学生估算后只强调要将估算的结果用“≈”表示,在文字叙述时注意用“大约、近似”等字眼。但真正意义上的估算并不是停留在这个几个方面,而是应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在遇到一些需要估算的情况下,能主动进行估算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估算而估算,更不是为了教师的要求而估算。
二、优化估算教学的方式方法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力求突显估算的实用价值,让学生感受估算的重要性。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估算教学具有相对模糊性。估算的机动性和对它进行教学的逻辑性与推理性是估算教学的重要特征,这也使它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了一定的意义。估算能够帮学生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价牌显示每副羽毛球拍97元;每副网球拍202元,李老师买4副羽毛球拍和3副网球拍。你能估计李老师大约要用多少元?他带1100元够买吗?”通过这类题目的估算,学生就能直接感知估算的实用价值,也能在估算的过程中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案例,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的主要用途就是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些不需要精算的问题和检验一些精算的准确性。对此,教师必须务实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估算意识内化到他们的数学思维之中。如在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后,笔者让学生练习:“人民路小学二(1)有39名同学,星期日去盐城植物园游玩。门票票价每张8元,请问现有300元够吗?”(先估一估,再计算)学生们根据已学的知识和经验说:“用8×39,这里的39接近于40,所以8×39≈320(元),需要的钱比已有的多,不够。”就此过程,可谓“风平浪静”。但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笔者将题目改为:“有34名同学。”这一改,改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结果部分学生做的是:34≈30,8×30≈240(元),现有300元,够了;部分学生做的是:34≈40,8×40≈320(元),现有的300元,不够;部分学生做的是:34×8=272(元),现有300元,够了。三种不同做法的学生,都能讲出自己的道理,但他们的结果显然相互矛盾。用34≈40来思考的学生,他们的估算结果很明显与直接计算有偏差。学生对估算的意义理解不够,将估算当成了估数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这样的实例来让他们进行学习探讨,使他们充分感知估算的价值、明确估算的策略,发展他们的估算意识并获得数感。
3.授学生以估算之“渔”,渐进发展他们的估算技能。新课标和教科书中有关估算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近似估算、规律估算、联系实际估算法(进一法、去尾法)和经验估算等。所有的方法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并通过训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技能。如做租车(船)等都是采取“进一法”,“一个桶能装多少东西”等采取“去尾法”等。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生活实例,教师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估算是灵活机动的,也是复杂的。当然,也只有对他们进行方法的指导,才能有效发展他们的估算意识和思维灵活性。
总之,教师应认识到“估算”与“精算”同样具有实际运用的价值,要结合教科书和班级学生估算的水平,积极探究符合本班学生实践的估算教学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为他们的数学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人民路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