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敢的心》:苏格兰英雄史诗与民族风情

2016-06-22任庭义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族风情

【摘 要】在影片《勇敢的心》的课堂鉴赏教学中,英雄史诗与民族风情是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批评的两个重要切入点。《勇敢的心》取材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苏格兰人民反抗英格兰暴政的历史事实,因其对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相对完整的生活道路和性格的刻画而被认为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的英雄史诗。同时,隐藏在英雄史诗叙事背后,苏格兰的民族风情也是本片的重要表现元素。

【关键词】勇敢的心;英雄史诗;民族风情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18-02

获得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的影片——《勇敢的心》是高校影视鉴赏类课程中的常见片目之一,也是笔者所讲授的《影视鉴赏》课程中的必选片目。在《勇敢的心》的鉴赏教学中,笔者主要从英雄史诗与民族风情两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批评。

影片《勇敢的心》由好莱坞影星梅尔·吉布森执导并主演,取材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苏格兰人民反抗英格兰暴政的历史事实,因其对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相对完整的生活道路和性格的刻画而被认为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的英雄史诗。该片以政治为背景,以战争为核心,以爱情为佐料,在历史与传奇之间塑造了一位为爱而生、为自由而死的英雄形象——威廉·华莱士。在苏格兰历史上,华莱士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在苏格兰的民间传说和各类文字资料中,他的事迹极具传奇色彩且同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版本。实际上,在这个精心杜撰的电影故事中,包括华莱士在内的众多角色及其影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不仅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甚至为服务于英雄传奇和史诗表达的需要对历史进行了歪曲的改动。例如,历史上华莱士的父亲并非影片中所演绎的民族英雄,实际上是英国人的“汉奸”;而被苏菲·玛索演绎的凄婉多情王后伊莎贝尔在历史上则被称作“法国母狼”,在华莱士死后三年她才从法国来到英格兰,七年后爱德华三世才出生。这种全然不顾历史出入的改写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美国史诗电影的通病,有研究者指出:“美国史诗电影对于‘史诗和‘英雄怀有一种‘预设的想象,为拔高主题和角色,甚至不惜歪曲史实,主观的能指赋予所指的想象空间游离于真实。”[1]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种类似的“历史问题”,该片的创作者显然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影片中“历史后来人”这一叙述视角的设置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对影片中“历史问题”的一种纠偏。整部影片的故事在“历史后来人”的旁白中展开,这一“历史后来人”的个人化视点明显带有民间传说或野史的色彩,故事本身是作为历史的一家之言而存在的,过于纠结故事真实与否显然是徒劳的。这一叙述视角的设置巧妙地消解了故事与历史之间的偏差,不仅为英雄传奇的书写扫清了障碍,同时也使得英雄的传奇故事呈现出主观的真实性。

“‘英雄情结是好莱坞电影生产与消费的绝对主体,英雄经验在无数摹本中从方方面面不断地累积,建构了好莱坞电影美学中英雄的价值观。”[2]作为一部英雄史诗,《勇敢的心》对于观众而言同样是一场消费英雄的盛宴,然而《勇敢的心》并没有遵循经典好莱坞史诗电影的传统套路,将华莱士描写成天生的英雄,而是遵循着英雄成长的模式,着力刻画华莱士是如何由一介平民成长为一名英雄的过程。影片伊始,编导并没有从正面直接表现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而是从幼年华莱士失去亲人这一角度切入,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尽显民族压迫的残忍和罪恶。在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父亲和长兄便在与英军的对抗中死亡,这一幼年的心灵创伤作为日后“复仇”的原动力首先为英雄的成长埋下了伏笔。接下来,随着情节的深入,妻子梅伦又因反抗英军的侮辱而被杀害。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盛怒之下的华莱士将杀死妻子的英军首领和英军士兵全部杀死。这一举动无意间点燃了众多苏格兰平民压抑已久的反抗情绪并引发了起义。不可否认,此时华莱士率领苏格兰民众揭竿而起的行为还是具有些许被动性的。但当到了最后,众多投奔者汇集到华莱士麾下要求推翻英格兰统治的时候,华莱士开始思考起自己的责任,更看到了起义背后鼓舞人心的真正目标——自由。此时华莱士的灵魂可谓真正得到升华,成为真正的英雄并拥有了一颗勇敢的心,而涉及民族觉醒和国家独立的宏大叙事也被推至前台,逐渐替代了个人的恩怨情仇并显示出影片作为英雄史诗的特征。

爱情描写是好莱坞大片中不可或缺的要件,英雄和爱情的整合更是好莱坞电影美学中程式化的文化语境。《勇敢的心》中存在着两条爱情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华莱士与妻子梅伦田园诗般美好的爱情生活,影片以编导为两人精心设计的林间秘密婚礼将两人之间的爱情衬托的浪漫动人。虽然梅伦的过早地死亡中断了这条爱情线索,但作为华莱士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梅伦对华莱士精神层面的影响却贯穿始终;另一条爱情线索是华莱士与英格兰王妃伊莎贝尔之间的浪漫插曲,编导对于两人之间爱情的演绎更多地是基于观众对于英雄与红颜知己的想象,隐约闪现着中世纪骑士爱情的影子。两条缠绕的爱情线索与华莱士英俊的形象、英雄的气概和良好的修养交相呼应,不仅提升了这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影片的看点,同时也丰富了华莱士作为英雄的情感世界,对于英雄的成长做了近乎完美的表述。同时,作为一部史诗电影,编导对于英雄和爱情之间的分寸拿捏得非常到位,对于爱情的表现强调点到为止,决不滥情,无论是华莱士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是与伊莎贝尔公主之间的“一夜情”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英雄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明,在英雄光环的背后他们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然而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一是因为他们有自己正确的信仰,二是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他们可以无所畏惧毫不屈服。影片《勇敢的心》以自由建构起华莱士这一英雄的崇高信仰,并在描述华莱士追求自由的过程中,突出其英雄主义气概。总观全片,华莱士的人格魅力正在于他身上飞扬着的不羁的战斗精神和追求自由的风骨。影片以极其细腻的手法描述了两场战争场面,第一场是斯特灵之战,第二场是福尔柯克之战。冷兵器时代战场上气势恢宏的厮杀场面一方面作为好莱坞史诗电影中的战争奇观而存在,另一方面战争的残忍和血腥也生动有力地阐释了坚持信仰和追求自由的所需要付出的沉重的代价。自由是华莱士的信仰,也正是这一信仰成就了这一英雄。战场上两军对垒,华莱士以争取自由的力量鼓舞战士们的士气;临刑之前,华莱士以为“自由”而牺牲的名义拒绝了伊莎贝尔劝他向爱德华表示效忠的苦心,且唯恐因酷刑而背弃对自由的信仰。最后华莱士被处决时,那句催人泪下但又振奋人心的“自由”更将英雄之气推到极致。“自由”终将华莱士送上了英雄的祭坛,同时也建立起一个关于英雄和自由的神话。

《勇敢的心》不仅作为苏格兰的英雄史诗而存在,同时也是一面展现中世纪苏格兰风情的镜子。与苏格兰风情相关的种种细节虽被创造者隐藏在关于战争和英雄的主体叙事背后,但仍作为影片的重要表现元素而存在。风光独特的苏格兰高地、气势雄浑的中世纪战争场面、古老的城堡和简陋的村舍等等,凡此种种,不仅使影片的环境氛围充满了高度的逼真感,同时也将观众置身于浓浓的苏格兰风情之中。

影片中,古老而悠扬的苏格兰风笛是苏格兰民族风情表达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风笛时而作为主题音乐,时而又作为场景音乐或背景音乐,几乎贯穿于影片音乐中每一个“角落”,其所特有的悠扬与凄婉,浪漫与苍凉配合着苏格兰民族英雄史诗的表达传递出无尽的文化韵味。在苏格兰地区,风笛有着悠久且独特的发展历史,苏格兰风笛音乐既属战争音乐,也属和平音乐,前者用于行军、召集高地人和哀悼亡灵;后者用于庆祝、求爱,并可用来与小提琴、手风琴和谐地演奏舞曲等。对于苏格兰而言,风笛不仅仅是一种民间的传统乐器,同时是苏格兰高地文化和历史的代名词。在《勇敢的心》这样一部苏格兰民族英雄史诗中,选择风笛作为配乐的主奏乐器显然再合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担纲本片配乐的是好莱坞久负盛名的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这是一位在美国洛杉矶出生却在英国长大的配乐大师。这位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出身的音乐奇才,曾师从古典音乐大师郭吉·里盖蒂接受过非常系统的古典音乐教育,对苏格兰和爱尔兰音乐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深人的研究,他的大部分的作品都带有浓郁的苏格兰和爱尔兰音乐气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姻缘巧合,才成就了《勇敢的心》独具苏格兰民族风情的音乐风格。

除风笛之外,影片中出现的蓟花和花格裙也是苏格兰民族文化典型物象。在威廉·华莱士父兄的葬礼上,小梅伦送给小华莱士的那朵紫色的小花即是苏格兰的国花——蓟,这朵看似平常的小花其实在影片中有着深刻的内涵。作为苏格兰的国花,蓟被认为是能够拯救国家的花,同时在苏格兰文化中,“蓟还有着‘报复、复仇的寓意。小梅伦在葬礼上把这朵花送给威廉,一是告诉他要坚强、勇敢,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告诉他要复仇。可见《勇敢的心》在一开始就已经为‘复仇这个主题埋下了伏笔:为父兄报仇,为爱人报仇,为苏格兰人报仇。长大成人后的威廉再次见到梅伦时,取出她送的紫蓟花,虽然已经干瘪,但色彩依旧清晰明亮。这朵花不仅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同时也暗示了表面上想过平静生活的威廉,内心深处仍然跳跃着复仇、战斗的火花。”[3]

《勇敢的心》中,苏格兰花格裙是一道并不特别引人注意的“风景线”,然而在这一服装道具背后,仍然隐藏着丰富的苏格兰文化。在苏格兰,短裙上的格子素有一格一阶级的说法。据说,英国苏格兰格子注册协会记载着几百种不同的格子图案,有些以姓氏命名,代表着不同的苏格兰家族。在苏格兰高原部落之间的战事不断的年代,战场上的男人们便以所穿的格子图案来辨认敌我,花格裙充当起“军服”的功能。“在《勇敢的心》中,威廉和梅伦避开英格兰人的监视,在幽静的高原月色下互订终身时,威廉送给梅伦一块格呢布,作为定情信物,因为这块布是威廉家族的标志,所以送布已经可以充分表明威廉的心意。”[4]倘若不了解苏格兰花格裙的文化内涵,便很难领会此中真意。

参考文献:

[1]许婧.美国史诗电影:关于英雄的梦想[J].艺术评论.2004(11):56-59.

[2]同[1].

[3]李新英.苏格兰风情:《勇敢的心》之文化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6):101-103.

[4]同[3].

作者简介:

任庭义(1980-),男,山东即墨人,青岛农业大学传媒学院讲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理论与批评、电视剧历史与理论。

猜你喜欢

民族风情
浅谈古典油画内含的民族风情
苗族芦笙舞《蒙待央》艺术特色研究
探究少儿舞蹈编导中民族风情与艺术童趣的统一
论古典油画中的民族风情
现实与魔幻的交融
浅谈甘南特色文化建设
少数民族电影剧本创作特色研究
民族风情二题
现代感民族风
利用英美文学选读促进英语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