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绿营“去中国化”的“台独”之举

2016-06-22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侨务侨胞绿营

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绿营势力当道,于是“去中国化”的“台独”分裂活动开始到处蔓延,将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绿营势力有意重新界定“侨胞”概念以及企图以“台侨”取代“华侨”,是其“去华侨化”、“去中国化”的又一重要举动。

不久前,新一届“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开议,在绿营掌控的“台湾地区国防外交事务主管部门”上,绿营民代对“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英文名称、华侨会馆存废与侨胞定义等纷纷提出质疑。其中,时代力量党“台湾地区民意代表”林昶佐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提出,“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应服务“台侨”而非“华侨”,引起岛内很大争议。这一主张的实质就是“去华侨化”与“去中国化”,切断台湾与中国、台湾与中华、台湾与华侨的联系,为建立与中国、中华没有联系的所谓的“台湾国”创造条件。

事实上,企图以“台侨”取代“华侨”的“去中国化”行动在上次民进党执政时就已开始。“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原英文名称为“Overseas Chinese Commission”,民进党执政后就改为“Overseas Compatriot Affairs”,即“海外同胞事务委员会”,已没有了“华侨”的概念,已有实质“去中国化”的性质。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有意恢复“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的英文名称“Overseas Chinese Commission Affairs Council”。2012年,在有“蓝皮绿骨”之称的“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前负责人王金平协调下,上届“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达成的“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英文名称决议为“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未能达到真正恢复具“中国性”或“中华性”(Chinese)的“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名称之本意。如今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还在未实现交接权力之前,绿营民代就迫不及待地要“去华侨化”,认为“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以台湾2300万人的资源去服务海外4000多万的“侨胞”不合理,应以服务海外台湾人组成的“台侨”为主,而不是整个海外侨胞或“华侨”。

显然,此举实为“去中国化”,即要切断台湾与海外中国人(华侨或侨胞)的关系,让台湾只承认在海外的“台湾人”或“台湾人社团”(林昶佐讲的只有从台湾出去的台湾人即“台侨”),去除“中国人”(华侨)或“中国人社团”(侨胞社团)。事实上,民进党执政时期,就已试图推动这一政策,曾大幅削减“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的经费与人士,减少侨生名额与补助经费。尤其是当时民进党籍的“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主委张富美提出“侨胞三等论”(一等侨民是台湾人,二等侨民是曾返台就读的侨生,三等侨民是外省籍及传统侨民),引起很大争议。

华侨是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整个中国的海外侨胞统称。海外侨胞或华侨不仅与中国(或中国人)血脉相联,而且与中国革命或中国现代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更提出“华侨是中国革命之母”的著名论断。早期不少华侨投身革命队伍,推翻帝制,对中国近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且在台湾现代经济发展历程中,华侨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台湾在海外的侨胞人数众多,而且近年返台设籍明显增加。据报道,1996年“台海危机”与2000年民进党执政,台湾曾出现两波海外移民潮,目前全球共有184万人持“中华民国护照”的侨胞。随着老一代侨胞年龄增大以及台湾社会保障机制优越,近年选择返台定居者有增加趋势。据“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统计,过去10年(到2015年),返台设籍侨胞达72.5万人,接近四成(台湾《联合报》,2016年2月22日)。不过,“老侨”多数挺蓝,“新侨”(以“台侨”为主)较倾向挺绿。这也是绿营极力争取以“台侨”取代“华侨”的重要原因。

如今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绿营势力在“台独”思维与立场之下,再次企图区隔“台侨”与“华侨”,企图以“台侨”取代“华侨”,就是要彻底切割台湾与海外侨胞的历史渊源与关系,切割台湾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切割台湾人与中国人的关系。这再次揭示了“台独”分裂势力的狭隘政治思维与“去中国化”的分裂图谋,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并采取必要的遏制措施与手段,以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猜你喜欢

侨务侨胞绿营
习近平侨务思想研究述评
曾国藩为什么不让绿营转型,而是另起炉灶拉起湘军?
在美侨胞不满“绿色恐怖”
清代马政概说
问题的关键是政治基础“绿营”“自己人”接手海基会
绿营聚众数万搅局“陈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