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事情找领导谈谈
2016-06-22刘诚龙
刘诚龙
Q我是某局一个科员,性格比较耿直,也能做实事,领导一直很赏识我,但最近来了一个新同事,人比较活络,和领导走得很近。最近,领导安排了一项工作让我和新同事一起完成,但我和新同事产生了分歧,新同事在领导面前说我态度不好不配合工作,领导好像听信了他的一面之词。我现在该怎么办?(江苏:马华)
A古今同慨,你我同慨,老少同慨,兄弟,正邪亦同慨哪。范老仲淹公,多正派的人,多耿直的人啊,“登斯楼也”——登上办公室这楼,范公也怕隔壁那家伙三不三的,跑领导办公室,关起门来,声音压下去,压下去,谁晓得他向领导参了谁一本?范公也是:“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正人君子怕谗言,不肖之徒不怕吗?
许是爱进谗言的坏人太多了,许是对领导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几乎不抱信心,许是遭谗言而冤死者太吓人了。唐朝开始对“密室政治”搞起了制度建设:“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奏事,必须谏官、史官随之,有失则匡正,美恶必记之。诸司皆于正牙奏事。御史弹百官,服豸冠,对仗读弹文。故大臣不得专君,而小臣不得为谗。”你要找领导去汇报不,OK,你不能一个人去,史官得陪你去,纪检也得去。这制度只对小人?谁是小人?小人脸上没贴标签,君子也没经ISO9000认证。对头,“大臣不得专君,而小臣不得为谗”。
大臣,小臣,忠臣,奸臣,老臣,新臣,制度面前一碗水端平,唐朝政治还算清明吧。只是好制度,常被奸臣破坏,也常被忠臣破坏。这制度到底是搞不下去了。皇帝没关在制度笼子里,皇帝关在紫禁城围墙里吶,下班之后,谁进得去?
明朝大臣张居正,思路便是这么“比较活络”的。张居正跟高拱一起同事,自然在很多方面“产生了分歧”,高拱时不时在“领导面前说老张态度不好不配合工作”,弄得张居正好被动。高拱干得,我张居正更干得。皇宫里有个太监叫冯保,皇帝时时带在身边的。对此人,张居正打点得蛮好,从此就像在领导那里放了一只耳朵,装了一条眼线,安了一件窃听器,谁在皇帝那里说谁什么好话,说他什么坏话,老张全掌握。
老兄是耿直人,人品高尚,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能干这些下作勾当,也不愿干吧。可是,老实人吃亏啊,耿直人简直是活不下去了。何搞呢?
话说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刘备是蛮赏识他的,奈何“章武三年,先主疾病”,刘备将驾崩,便托孤,“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李严与孔明先生都做了顾拜大臣,一殿双虎。公元231年,领导安排诸葛亮与李严共同去完成“四出祁山”工作(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孔明前线作战,李严后方保障;两人配合中产生了严重分歧。孔明要战,李严要退。李严理由是“值天霖雨,运粮不继”。粮草不能先行,兵马哪能动?“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军是退了。“军粮饶足,何以便归?”丫的,李严向刘禅进谗言了,“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一次又一次走进刘禅办公室,“又表后主”。后主是最爱亲小人远贤人的,后主听信了一面之词,让诸葛亮心很受伤。好吧,你去刘禅那里,我也去。诸葛亮把工作进程、分歧,工作中来往的文件,做了个材料,带去领导办公室汇报,“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领导,我俩之一面之词都摆这,哪面是真,哪面是假?“平(李严后改名李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兄弟也可以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材料,带上思路,跟领导汇报汇报去。跟领导汇报,也未必要害人,要争宠。我不争宠,而我要争公(公平,公正,公道)。汇报中,只谈工作进程,只谈工作思路,只谈工作难题,只谈工作效果,不谈同事是非,不谈人品好坏,不谈干部曲直——你知道“新同事”在哪给你下套,你重点抓住哪里汇报,领导跟你打哑语,不问,你也不主动涉及与同事之分歧,也不主动自辩同事对你的诬陷,单把事情原原本本,不添油不加醋,汇报给领导,让领导分辨其中是非曲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