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
2016-06-22杨建春
杨建春
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考等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习作教学,是非常关键和有效的。然而,在我们传统的习作教学中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直接导致了小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习作教学”教学效率停滞不前。对于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必经之路。
一、现阶段影响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原因
(一)习作指导过于程序化,缺乏变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往往过于程序化,具体表现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照本宣科”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教材知识,讲解较为理论化,缺少教学的灵动性。对习作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缺乏应变能力,导致习作教学不能正常有效进行。
(二)教育者缺乏对习作教学的宏观把控
小学习作训练包括记叙文、日记、看图说话等内容,而教育者往往采取同一方式进行刺激性的教学,缺乏对类目的宏观把握。且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在记叙文教学与日记写作教学中往往缺少教学联系。对教学的急于求成导致教学进度的盲目推进,为追求习作教学的教学进度,反而影响了习作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生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产生习作兴趣,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习作教学基本要求即是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乐意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中得到写作的乐趣。
(二)在习作中体现生活细节
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差,知识储备较为薄弱,习作教学应符合学生熟悉的生活范围,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学会表达生活。
(三)实现基本的作文知识掌握
习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为学生往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可教授一定的作文知识。
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开展习作教学
(一)围绕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作文内容源于生活。小学生更应注重生活知识的积累,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熟悉现象与场景,具有一定的“亲切感”。因此,教育者在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融入生活化的知识,以此拉近习作教学与小学生认知距离,提高教学成效。
比如,在对“美丽的春天”这一个主题进行习作训练时,为增加学生的习作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的小花坛等地进行观察,将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生活感知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突出习作主题,给学生明确的写作目标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主题,让学生对将要进行的习作训练有清晰的认识,并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点拨、引导。
比如,我们在进行“人物描写”的习作训练时,教师就应该首先明确地为学生定好习作范围,如“我的爷爷”、“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等题目,避免小学生在选择写作对象时无所适从。
(三)夯实基础,重视基本练习
字词、句式等等都是习作训练的重要基础,没有字词的认识,没有句式的掌握,想成功地完成习作等于天方夜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作文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打好写作基础。
(四)放飞个性,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家庭坏境等原因影响,个人感知能力、思维意识、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中必须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化的习作教学,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所收获,取得进步。
总之,教师一定要对小学语文习作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在习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随着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状态的变化进行教学方式的积极调整,以便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利地完成习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髙轩小学)
责任编辑:王 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