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06-22夏海龙

黑河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读图教师教学

夏海龙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现行教材中地图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地图的种类繁多,每节地理课都有地图作为辅助,这就需要学生能正确使用地图。

[关键词] 地图;辅助;教学;应用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宋代学者郑樵在其《通志?图谱略》中提到:“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在地理学界,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左图右书”。 地理知识具有空间分布的广泛性,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又不可能进行实地考察。因此,把广泛的地理空间压缩在一张小小的纸上的地图,迎合了教学的需要。

一、运用地图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地理,地图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对地理教材文字内容最好的说明和补充。在地理教学中,没有一节课能离开地图教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导入教学,进行图文结合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而且有助于准确地记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进而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地理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例如,在讲“地形和地势”一课时,导入时教师可以用地图展示气势磅礴的青藏高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号称“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起伏和缓的东南丘陵和地势险峻的喜马拉雅山脉等。通过这几幅实物地图的展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直观的地形景观。这种导入,不禁让学生感慨“我国的地形是多么复杂多样”,赞叹“江山如此多娇”。这时教师在导入时小结:“的确,我们的江山是无限美丽的,我国的地形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地形的概况。”既增加了学生对中国地形的直观印象,激发了求知欲望,又培养了爱国情操,使一节课在生动的导入中拉开帷幕。

二、运用地图讲授新课,加深所学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地图为重要媒介,设计有趣的课堂学习活动,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时,教师可利用中国政区图,根据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全国的省级行政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又如:在讲“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首先为学生出示赤道地区的气温分布状况和极地地区的气温分布状况图,通过这两幅等温线地图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从而在头脑中留下直观而又深刻的印象,学生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同在一个地球,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经过自己思考与教师点拨,会在学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且学习热情高涨。再如:讲“大洲和大洋”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世界地图临摹每个大洲的形状,初步识记各大洲的位置关系。然后在上课时,教给学生一笔画世界的方法,使其进一步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到黑板上用一笔画世界的方法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简图,看哪一小组画得又快又好。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而且还掌握了它们的相对位置。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踊跃参与。

三、运用地图课堂小结,巩固学习效果

例如:讲“地形和地势”时,介绍完中国的山脉、盆地、高原、丘陵和平原后,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制一幅中国轮廓图,与学生一起在适当的位置填出主要山脉,然后把山脉连线形成一个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填上相应的高原、盆地、平原以及丘陵。教师如果能在新课结束后绘图总结,把所学内容落实到地图上,并指导学生填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攻破难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展示地图,增强直观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直观地进行读图。地理的学科特点,使地图的使用频率增加,而利用多媒体进行地图展示非常方便,只需鼠标轻轻一点,地图就映入眼帘,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例如:讲“世界的气候”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几幅不同气候类型控制下的景观图,告诉学生所属气候类型的名称,然后在教材中的世界气候类型图中找出其分布位置。又如:在讲解“地形和地势”这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在多媒体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四大盆地、主要山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查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表形的景观,在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区别,更加清晰地了解各种地形区的外貌景观及特点。倘若按传统教学,光变换教学挂图,就会浪费半节课时间。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就避免了浪费时间这一问题,同时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独立读图的能力是每个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首先,教师要多做示范,在黑板上画图,引起学生模仿的兴趣。例如:在讲“中国铁路分布图”时,针对中国的铁路特点,找出主要的铁路干线即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铁路线,在黑板上先画出东西方向的四条铁路干线: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再画出五条南北方向的铁路干线: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太焦—焦枝—枝柳线、宝成线。在画南北干线时,与东西干线的交通枢纽同时标出,并要求学生跟着画。教师边讲边画,画完讲完,一幅简单明了的中国铁路分布图跃然黑板上。这样讲课,既有效地节省了讲课时间,又使教学内容重点鲜明,达到化难为易、精讲多练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中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机制,根据地图由浅入深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必答和抢答。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同时拨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整体移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顿时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同时也就突破了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这个教学难点。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小组之间进行提问。例如:地球表面为什么会出现一半白天一半黑夜的现象?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时候会有哪些现象出现?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一一解决。

最后,严格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填充图册,利用填充图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记忆地名及位置,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不仅只是从中获取地理信息,而且重在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银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考试周刊,2010(13).

[2]李新广.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学园,2014(23).

[3]赵占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09(9).

[4]张连生. 板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7(3).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图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读图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