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框架下边境地区高校“专业+俄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2016-06-22朱宏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俄语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摘要】“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为其沿线国家间的交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国内高校应用型和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产生了触动与影响。本文对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专业+俄语”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专业+俄语”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 边境地区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8-02

“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更频繁,对俄语人才的需求量增长迅速。而高校俄语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已远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作为中俄边境地区的本科院校,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院自身的地缘优势,推出了“专业+俄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院“专业+俄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状

(一)“专业+俄语”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精通所学专业,又能掌握俄语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口、笔译交际能力及阅读能力,即以俄语为工具,达成某一专业领域内的交际目的。培养既熟知俄语又精于经济、旅游、法律、美术等领域的人才。

(二)课程设置情况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现开设金融学、国际贸易、行政管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法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和俄罗斯语言文学10个专业。除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外,其余9个专业均开设俄语课程。俄语课开设时间在第一学年,周学时为3学时。

(三)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缺乏专门为“专业+俄语”人才培养所编制的教材;非俄语专业的学生同时学习英语、俄语两门外语,压力过大,往往顾此失彼,什么都没有学好;俄语专业的教师工作量大,教授内容仅限于单词讲解和课文分析,远没有达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等。

二、对学院“专业+俄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探究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专业+俄语”教学模式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发现现存的很多问题。可见,对“专业+俄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强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与设置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俄语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长,而现有的教学模式设计已不合时宜,所以须优化课程结构与设置,处理好俄语、英语等公共必修课和专业类课程之间的关系。要使学生具有满足俄语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所应需求的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必须具有充足的课时量。外语学习不能急于求成,而是日积月累的成果。所以“专业+俄语”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少学习期限为两学年,周学时为2学时。学院可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俄语课,第三学年末结束俄语学习,如此学生在大四实习时便能更好地运用俄语。

(二)校内编订教材,注重教学内容

学院应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特点,组织教学、科研能力强且有丰富公共俄语课程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符合本院非俄语专业学生需要,难易程度适当的教材。所讲授的内容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对每部分授课内容设定学习目标,再围绕目标选定重点的学习内容,便于学生掌握。

(三)合理且有效地利用师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非俄语专业学生的俄语学习时间应为两学年。第一学年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使其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功底。第二学年应将专业与俄语教学相结合。学院地处中俄边境城市满洲里,紧邻俄罗斯,这种独厚的地缘优势促使一些非俄语专业教师(比如法律系、经济系等)选择去俄罗斯高校攻读副博士学位,这类教师既精通专业,又能利用俄语交流,所以他们应成为学院“专业+俄语”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力军。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避免填鸭式教学

为调动学生的俄语学习热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采取多种授课方式和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本门课程的属性及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当前研究较多的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情境教学等。

(五)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学院可邀请专家做“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国际贸易形势等专题讲座,聘请当地对俄企业的成功人士、在满洲里自主创业的优秀毕业生走进讲堂,让学生们明确,通过 “专业+俄语”创新模式人才的培养,他们将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国家紧缺的优秀人才,既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为他们正确就业观及价值取向的树立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民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俄语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5(3)

[2]赵爱国.“新丝绸之路”建设—我国俄语教育教学创新的新机遇[J].中国俄语教学,2015(3)

作者简介:

朱宏(1982.09-),女,汉族,黑龙江北安人,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俄语言文化对比。

猜你喜欢

俄语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