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导游业务》课程素质技能教学新模式探析
2016-06-22唐红艳
【摘要】高等院校《导游业务》作为技能课程在承担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应该承担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在开设这门课程时从树立职业思想、培养专业素养、拓展技能训练和技能延伸等四个方面不断探索,尝试建立该门课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鸿德学院 《导游业务》课程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立项课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4008)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25-01
旅游市场中的“零费用团”、“填坑团”、“低价团”等组团方式一直屡禁不止,不仅危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将旅行社和在一线工作的导游直接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尤其是导游素质低、缺乏职业道德、岗位技能低等问题也一直为旅游者所诟病。高等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承担着将来旅行社从业人员如导游、领队的基础培养任务,如何从“源头”上找出问题,提高日后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是高校在课程教学方面亟待讨论的问题。
《导游业务》课程是考取导游资格证日后从事导游、领队工作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长期以来,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习惯于将其完全做为一门实操课程和考取资格证的必修课来对待,将课程重点放在技能训练和应试方面,或者将这门课程分成几个不同的模块,如理论模块、实训模块、技能模块和常识模块,按不同模块分开教学。这几种教学方式有其合理性和优势,但却忽略了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基于此,笔者认为,《导游业务》课程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些外,在技能培训方面要按照职业态度培养、文化素养培养、业务技能训练、业务技能延伸依次递进的方式进行,素质培养和技能培训是同步完成的。
一、以职业思想教育来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考证的过分关注,缺忽视了学生职业态度的教育和端正问题。调查显示,因为导游职业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做导游当成自己职业规划的一个跳板,一旦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验后就会离开这个行业,进行自主创业。这就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对导游这一社会职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另外,导游职业的晋升时间跨度很大,从一名初级导游到特级导游最少需要十四年的工作时间,而90%以上的导游仅仅将自己定位在初级导游阶段便停滞不前,这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以下简称鸿德学院)在开设《导游业务》这门课程时,将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融入其中。第一阶段通过日常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不仅告诉学生未来职业闪光的一面,还要通过各种案例告诉学生对日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对该专业有更全面、更立体和感性的认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有针对性的带领学生到专业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考察,认知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树立专业思想;另外,我们在呼和浩特市建立了广泛的实习基地,经常组织学生以钟点工或义务讲解服务的方式景区进行锻炼,提高职业认识。
第二个阶段是通过专业教学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鸿德学院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与旅游业市场紧密相连,安排学生进行六个月的专业实习,使学生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明确在工作中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在工作中寻找乐趣,锻炼自己的能力,初步确定从业的信心。
最后一个阶段是在实习结束后为期五周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聘请实习基地和著名企业的从业人员,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来给学生们进行就业前的指导,帮助学生加深职业意识,坚定职业信念。
二、以人文涵养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不能停留在讲解和服务等基础的专业技能层面,深层次的人文涵养的熏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我们所提倡的人文涵养既指学生的修身养性,也包含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涵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操,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学生的智慧,它的功能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校期间可能体现不出来,但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这些无形的东西就会慢慢显露出来,让我们的学生有别于只注重赚钱而忽视职业规范道德的导游。
通过一些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情操。首先倡导学生多读书,每学期由教师给学生推荐必读书目,通过读书怡情养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独立撰写导游词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开设文学类和职业道德课程。
三、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开展专业技能训练
就导游这一职业而言,良好的讲解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在校期间的专业训练对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缺乏真实带团或者跟团的条件,所以鸿德学院将本校总面积约400平方米三个展馆开辟为《导游业务》课程的实训基地,学生将三个展馆的导游词写完后,进行模拟导游的训练。
同时,学校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们提供更真实的实习场所。学校与博物院合作,学生经过培训合格后在节假日游人较多的时候免费为游人提供讲解服务,既缓解了博物院员工紧张的难题又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完全真实的“实战化”讲解环境,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延伸
应用型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浅尝辄止的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层面,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发现市场用人需求后要有前瞻性的培养学生。经过市场调查后我们发现,内蒙古地区能够完成赴欧洲游出境任务的领队非常少,而流利英语口语是优秀领队的必备条件。
学校针对这一情况,适当调整了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对旅游专业学生增加了英语课时,强化学生口语训练,将英语做为学生的一项延伸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我们跨专业招收英语专业学生辅修旅游管理专业二学位,在学生本身具有良好英语能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导游技能培训,拓宽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口径。
鸿德学院开设《导游业务》这门课程时,打破传统的授课思维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和道德教育,延伸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工作后在工作岗位上安心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导游工作是其毕业后的一个就业方向,在校期间教师仍然要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不断努力。
作者简介:
唐红艳,女,蒙古族,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