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贞观之治”的形成与历史影响
——对《贞观之治》教材内容的补充与拓展

2016-06-22周方高

关键词:背景

周方高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略论“贞观之治”的形成与历史影响

——对《贞观之治》教材内容的补充与拓展

周方高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治世,但大部分的《中国古代史》教材言之不详。对唐太宗上台时所面临的形势、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较详尽的分析,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这段历史,充分把握其实质与内涵,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贞观之治;背景;原因;历史影响

贞观之治是为古今史学家津津乐道的治世。对这样的一个治世,多种版本的大学《中国古代史》教材言之不详。如被全国许多高校历史专业采用的朱绍侯所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赵毅、赵轶峰所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这些教材均是用了不足2000字的篇幅谈及了贞观之治,对于贞观之治的背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均语焉不详。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学习这段历史,充分把握其实质与内涵,我们在吸收学界相关成果①的基础上,拟就唐太宗上台时所面临的形势、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较详尽的分析。

一唐太宗上台时所面临的形势

对唐太宗上台时所面临的形势,教材中很少涉及。贞观时期所采用的政策应当针对当时的形势所制定。在贞观初,唐太宗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峻局面,经历了隋末以来战争的重创之后,社会经济千疮百孔。统治集团之间互相猜疑,勾心斗角,矛盾重重。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尤其是强大的突厥严重威胁唐朝北方。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残破不堪。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加上连年战争的杀戮,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地区“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里萧条,十不存一。”[1]卷185《陈君宾传》全国各地的土地荒废情况极为严重,从关中到关东这一唐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茫茫千里,人海断绝,鸡犬不闻”[1]卷71《魏征传》,而从江淮直到岭南这一广阔的区域则更是 “涂路悬阻,土旷民稀。”[2]卷111《简徭役诏》当时,国家控制的户口锐减,贞观初年全国登记在册的人口只有180多万户,还不及隋朝的1/4,尤其是为唐朝粮仓的河南竟出现了“田地极宽,百姓太少”[3]卷7《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的现象,劳动力的奇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从贞观元年至贞观三年连续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导致粮价飞涨,当时一匹绢只能换一斗米,全国多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尤其是从京师到河东、河南、陇右这一广大区域饿殍遍野,甚至出现了卖儿鬻女的情形。[4]卷1《政体二》虽然经过了四年的发展,在贞观四年,张玄素上疏说到当时的形势:百姓的生活稍微有点改善,但生活仍然非常贫困,依旧要忍饥挨饿,这种情形三五年之内也不可能解决。[1]卷75《张玄素传》因此,如何治理国家,恢复社会经济,成为唐太宗面临的重要问题。

2.政局不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玄武门之变后,建成、元吉的余党还具有相当大的能量,对于这些残余势力,太宗即位前“虽更赦令”,而且魏征、冯立、谢叔方、薛万彻等均已获赦免,并先后受到重用,但是其他“散亡在民间”者,“犹不自安”[5]卷191,高祖武德九年。在玄武门之变后,贞观元年这一年当中,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燕郡王李艺,长乐王李幼良,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相继反叛。而当时的统治核心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各阶层与各集团,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拆台,严重影响了政令的顺利推行。如关陇集团与山东集团之间,北方官僚与南方官僚之间,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太宗旧属与建成、元吉旧部之间互相倾轧,彼此争斗。如何消弥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与猜忌,迅速稳定政局,这是唐太宗面临的重要问题。

3.民族矛盾也颇为尖锐。当时南方的僚族、诸蛮,北方的契丹、稽胡,西方的党项、羌人、吐谷浑等相继暴动。尤其是唐王朝北部边境的突厥十分强盛,雄兵百万,东起契丹、室韦西至吐谷浑、高昌这广大区域之内众多的少数民族均臣服于突厥,所谓“北狄之盛,末之有也”[1]卷194《突厥列传上》。隋末唐初的群雄,如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都曾向突厥称臣,并借助突厥势力对付其他汉人武装。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也曾向突厥称臣纳贡,但突厥依然南侵,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武德七年,由于突厥的大举入侵,李渊曾一度产生迁都的念头。就在唐太宗刚刚夺取政权的武德九年八月,突厥甚至攻到距离首都长安仅40里的渭水便桥附近。唐太宗不得已而与之结下屈辱的“渭水之盟”,但突厥依旧“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1]卷194《突厥列传上》。如何保持边疆的安宁,为国内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亦是唐太宗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对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前述两种《中国古代史》教材均概括为唐太宗能吸收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选拔人才,注意纳谏,注意法制建设,采用灵活的民族政策成功地处理了民族问题。唐太宗能开创贞观之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生产。解决当时社会经济凋敝不堪的问题,主要是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生产。鉴于隋朝的迅速败亡,看到民众力量的伟大与可畏,因此唐太宗上台之后便确立了抚民以静的统治路线,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生产恢复与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推行均田制,鼓励垦荒;实行租庸调制,减轻百姓负担;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完备的仓廪,救灾备荒;释放僧尼宫女,繁衍人口;合并州县,精简机构等方面。我们的大学教材只对其中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有所论及,而赵克尧、许道勋在《唐太宗传》中对所有的措施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可资参考。②通过这些措施,使百姓能戮力生产,耕作有时,故社会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

2.选贤任能,人尽其才。唐太宗深知“致安之本,惟在得人”[4]卷3,“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5]卷194,太宗贞观七年。本着唯才是举、德才兼备的原则,他从各阶层、各方面搜罗了许多文武奇才,消解了统治集团之间的内部矛盾,促成了各种政治力量的组合,扩大了统治基础。在他的文武大臣中,有故旧亲信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长孙无忌,有出身于农民起义军队伍的李勣、秦琼、程咬金等,有来源于政敌阵营的屈突通、戴胄、魏征、薛万彻、冯立本,有出身贫寒的刘泊、马周、张亮等,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将领如阿史那杜尔、执失思力、钱九陇、马三宝等,故史称唐太宗“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1]卷3《太宗本纪下》。因而太宗身边聚集了一批阅历丰富、精明强干、廉洁高效的官僚队伍,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统治集体,为“贞观路线”的制订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对“贞观之治”起到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

唐太宗还特别注重地方官吏的选拔和考察。他深刻认识到“惟都督、刺史,此辈实理乱所系,尤须得人。”[4]卷3即直接管理人民的地方官的好坏优劣与国家的治乱密切相关。尤其强调选拔官吏不能片面地选择那些有文学才干之人,更应该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故他对都督、刺史的选取极其重视,甚至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姓名写在寝宫的屏风上,早晚浏览,随时记其为政之美恶,以备奖惩升黜。

3.广开言路,兼听纳谏。目睹隋炀帝拒谏饰非、一念孤行,终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唐大宗对魏征所提出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见解非常赞同。他广开言路,以海纳百川的胸襟鼓励臣下直言进谏,并能从谏如流。据统计,前后向李世民进谏的不下30人,如魏征、王珪、马周、刘泊、岑文本、褚遂良都敢犯颜直谏。尤其是魏征“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敢谏、善谏、能谏,先后进谏“二百余事”,太宗大部分予以采纳。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于家中,唐太宗听闻后悲痛异常,亲自为魏征撰写碑文,日后与臣僚谈及魏征时仍十分伤心,说出了一段响彻千古的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对唐太宗的影响之深。贞观时期君臣的纳谏与直谏,使得贞观时期政令的得失常能反省、调整,有效地防止了因个人专断而造成政策上的失误。

4.华戎同轨,爱之如一。因为唐太宗本身带有“胡人”血统,能较平等地对待各民族,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不轻易发动战争,只是把战争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周边归降的少数民族“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实行羁縻统治。当然,对那些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才使用武力解决,如先后反击东突厥、击败吐谷浑、征服高昌、东征高丽、消灭薛延陀。总的来说,无论胡汉唐太宗基本上能一视同仁,各族首领到了长安,都以礼相待。打败东突厥后,对隋末被突厥虏去的内地人,不是用武力威胁突厥送回,而是用金帛赎回达八万口之多。贞观四年,各少数民族首领上朝尊唐太宗为“天可汗”[5]卷193,太宗贞观四年。贞观二十一年,各少数民族首领自称“唐民”,并请求唐政府修建了“参天可汗道”[5]卷198,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出现了“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5]卷194,太宗贞观七年的和谐局面,取得了“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5]》卷198,太宗贞观二十二年的盛况。

总的来说,唐太宗之所以能开创贞观之治:一是唐太宗统治集团认清了当时的形势,采取了正确的统治策略;二是与唐太宗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密不可分;三是唐高祖的所作所为为贞观之治铺平了道路,③四是长孙皇后在贞观政局的建立、贞观政风的树立以及贞观政局的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④后两个方面学者论述较多,本文不再赘述。

三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

由于唐太宗实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发展生产的积极措施,使社会经济在贞观年间迅速复苏、上升。从贞观三年开始,全国的农业生产状况迅速好转,粮食连年丰收,粮价下跌,到贞观八九年的时候,由贞观初年的一匹绢换一斗粮食(360文钱左右),下跌到每斗粮三四文钱左右。⑤社会秩序趋于安定,以往成群结队的逃荒流亡的民众纷纷返回故里,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东至大海西极五岭均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全国的监狱也是空空如也,贞观四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国家的财政状况也有了相当的改善,贞观四年房玄龄向太宗报告:当时国家的库藏和军队的实力都已经超过了隋朝。全国户口,高祖武德年间为180万户,贞观二十三年上升为380多万户,增长1倍多。各民族团结和睦,太宗被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大唐王朝声名远播。总之,贞观时期的大唐帝国呈现出一片升平的景象。⑥需要指出的是,贞观政治并不始终如一,大致可以贞观十一年为界,后期远远不如前期。⑦当然,唐太宗功勋是居于主导地位。

关于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教材没有论及,在此我们参考学界的成果⑧略作补充。

贞观君臣和他们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唐朝能享国近300年打下坚实的基础,“贞观之治”也被后世视为太平盛世的典范。吴兢在唐中宗时写的《贞观政要·序》中说:太宗时的政治与教化十分完善,从古至今,没有人可与之媲美,后世帝王只要以唐太宗为楷模,就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建立不朽功勋,而不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显然,吴兢将贞观之治与尧舜之治、文武之治相提并论。因此,记录贞观君臣事迹的《贞观政要》,成为了后世政治家鲜活的教科书,也对日本、朝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贞观以后,唐太宗成为后世帝王效法的榜样,重现贞观之治就是追慕二帝三王之治,再现升平之世。在经历武则天称帝与韦武之乱之后,唐玄宗“依贞观故事”[6]卷下,重振李唐王朝,开创了开元盛世。唐朝中后期较有作为的皇帝如宪宗、文宗、宣宗均祖述太宗,对《贞观政要》一书手不释卷。如唐宪宗即位之初,“见贞观、开元故事”,[1]卷15《宪宗本纪》勤勉政事,实现了元和中兴。又如,唐文宗还是东宫太子时,就十分喜欢阅读《贞观政要》,“每见太宗孜孜政道,有意于兹。”[1]卷17《文宗本纪下》他即位之后,学习太宗,勤于政事。唐宣宗甚至将《贞观政要》抄写在屏风上,每每严肃认真地阅读,[5]卷248,太中元年二月庚子他在位期间“当时以大中之政有贞观之风焉。”[1]卷18《宣宗本纪》

唐朝以后,人们对唐太宗所开创的贞观之治给予崇高的评价,《贞观政要》一书也颇受关注。五代时,后晋的刘昫在《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的赞语中说当时亦是“贞观之风,到今歌咏”。宋朝时,宋仁宗在阅览《贞观政要》时说道:“太宗言任人必以德行学业为本……人臣不可不知书,宰相尤须有学”。[6]卷49《艺文·唐贞观政要太宗勋史》宋孝宗亦云:“每读(唐)太宗事,未尝不慕之。”[7]卷24《宋孝宗二》宋代许多学者与政治家如欧阳修、司马光、曾巩、范祖禹、胡寅、吕祖谦等莫不将唐太宗与尧舜汤武等同视之。《贞观政要》在辽、西夏、金、元四朝分别被翻译成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和八思巴蒙古文,并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辽朝、金朝、元朝的皇帝无不将其视为统治的龟鉴,积极学习与借鉴。⑨如金熙宗曾谓侍臣曰:“朕每阅读《贞观政要》,见其君臣议论,大可规法。”[8]卷4《熙宗本纪》元代的戈直对该书进行考订注释,其目的也是因为“国家致治之方未必无小补云”,力图为皇帝读此书提供方便。在明代,《贞观政要》同样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在皇室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代统治者不仅将《贞观政要》与《尚书》《春秋》《资治通鉴》等书列为太子必读之书,而且历代皇帝在平日的经筵日讲中也将《贞观政要》列为首选教科书之一。⑩明太祖朱元璋称:“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9]卷92《太祖实录》明宪宗还亲为新刊《贞观政要》本作序,称:“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喜其君有任贤纳谏之美,臣有辅君进谏之忠,其论治乱兴亡利害得失,明白切要,可为鉴诫。”清代的皇帝与学者对唐太宗与《贞观政要》也是评价颇高。如乾隆皇帝读《贞观政要》诗云:“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51中,认为《贞观政要》对清代的统治者也“洵足以资法鉴”。

注释:

①庄昭《试论“贞观之治”的施政方针》,《学术研究》1993年第4期;刘宝书《略论“贞观之治”》,《吉林师院学报》1980年第1期;牛致功《唐高祖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王清杰《从唐太宗“群臣论治”谈“贞观之治”的形成》,《史学月刊》1994年第4期;刘后滨《从贞观之治看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治世与盛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刘后滨《粮价下降与贞观之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28日第3版。

②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03-113页。

③参见牛致功《唐高祖传》,第228-230页。

④参见牛致功《文德皇后与唐太宗政权》,《史学月刊》1984年第6期;秦翠华《长孙皇后对“贞观”政风的影响》,《北方论丛》1997年第5期。

⑤参见刘后滨《粮价下降与贞观之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 年8 月28 日第3版。

⑥当然其中有许多溢美之辞,庄俊华认为:“纵观整个贞观时期,社会经济比隋末唐初是有所复苏,但自始至终谈不上繁荣富庶。”见氏著《略论“贞观之治”的消极面》,《大理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⑦参见王士立、孙开秦《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56页;吴枫《蜕化与内耗降下了“贞观之治”的帷幕》,《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2期。

⑧参见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牛致功《唐高祖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⑨参见周峰《〈贞观政要〉在辽、西夏、金、元四朝》,《北方文物》2009年第1期。

⑩参见崔晓莉《〈贞观政要〉在明代的地位及影响》,《兰台世界》2012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8.

[3]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6]王应麟.玉海[M].南京:广陵书社,2007.

[7]佚名.宋史全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佚名.明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1961.

Formation and Historical Influence of “Zhengguan Administration”——Compl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ZhengguanAdministration

ZHOU Fanggao

(College of Humanities,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China)

Abstract:Zhengguan Administration is a famous historical period of ancient China, but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textbooks is insufficient.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is event, and fully grasp the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of this historical even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ituation Tang Taizong faced, the reasons of Zhengguan Administr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influence of Zhengguan Administration, so as to enable students to increase their national pride and confidence.

Key words:Zhenguan Administration; background; reason; historical influence

收稿日期:2015-11-2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开放基金“宋代湖南农业经济与乡村社会研究”(12K098);湖南省社科规划基金“宋代湖南农村经济研究”(13YBA148);全国社科规划基金“宋代湖南农村经济研究”(14BZS122)。

作者简介:周方高(1973—),男,湖南双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2.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16)02-0048-04

猜你喜欢

背景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
“三新”背景下关于高考一轮复习策略的思考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基于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讨
I ROBOT AI背景下的2018火人节
背景链接
从背景出发还是从文本出发
“双背景”院长获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