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
2016-06-22遆薇
遆薇
互联网技术给出版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出版教育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数字出版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拟从高校人才培养(本科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以期对“互联网+”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出版业正视挑战,积极应对新形势,实现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技术的融合,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不同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产业形态的丰富和多元,除了要求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具有传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文字基础之外,更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新媒体技术等知识。高校作为出版业重要服务系统之一,肩负着为行业输送和培养人才的重任。互联网技术给出版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出版教育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数字出版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拟从高校人才培养(本科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以期对“互联网+”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目前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学科归属不明确,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自从1983年武汉大学开办“图书发行”专业算起,我国开展编辑出版的高等教育已经有30多年,目前正式开办编辑出版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有一百多家。编辑出版学作为二级学科,由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实力和水平设置在不同的专业下面,由此产生了编辑出版学在高等教育中学科归属不明确的问题。随着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出版教育跟随时代步伐在传统编辑出版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纷纷设立了与数字出版相关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目前全国共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与数字出版相关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5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出版专业,如北京印刷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以独立开办数字出版专业的5所高校为例,各高校在自身传统的编辑出版学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开设了数字出版专业,如表1所示,北京印刷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的数字出版专业分别属于各高校的新闻出版学院、包装印刷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由此可见,已开设数字出版专业、数字出版课程的高校同样存在学科归属不明确的问题。因专业归属不明确带来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之间的差异,比如各高校培养目标中对复合型人才的定位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因此,专业的学科归属不明确,直接影响了我国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质量。
表1 独立开办数字出版专业高校数字出版教育情况统计
2.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数字出版产品的形态多样化决定了合格的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具备图文、音频、动画、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出版与编辑技术、多媒体设计等知识。高校受制于传统出版行业专业分工的影响,编辑出版知识依然是高校教学的侧重点,缺乏与信息技术学科、经营管理等学科融合的课程。例如:一些高校还没有开设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平面设计与排版、营销、管理、数字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这就造成一些数字出版专业的学生不会应用新媒体编辑技术,对信息平台使用不熟练,不具备市场营销知识等问题。此外,各高校的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时间要远远多于实践活动,教学形式也局限于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在开设数字出版教学的各高校中普遍存在。
3.师资力量单薄,教学方式单一
师资是开展各项教育的主导力量,师资的教育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教育质量。各高校开展数字出版教育多数是和编辑出版专业共享师资队伍,对于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教学中相同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深入的研究和见解,而对于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媒介传播、新媒体技术等偏理工科课程对于绝大多数传统编辑出版专业老师来说有些力不从心,需要跨院系请相关老师承担教学任务。一些高校还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根据老师教学特长开设相关内容,导致一些课程难以达到数字出版教育教学的要求。
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呈现出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人才教育理念的滞后
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数字出版在出版思想、操作流程、经营策略等各个环节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对数字出版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2.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不足
一直以来,编辑出版学列为二级学科归属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行业内学者和专家多次呼吁建立出版学一级学科,但在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编辑出版学的学科设置没有改变。学科归属不明确,导致行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统一的问题依然存在。
3.出版行业各个环节给予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支持和帮助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决定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行业内政府机构、知名企业、科研单位发挥“行业团队精神”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力所能及的扶持和帮助,是促进出版行业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目前,出版行业中的各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的合作不够细化和深入,没有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例如校企联合建立的实验基地、教学实验室等合作平台,由于联合培养的各主体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差异,给予高校的帮助十分有限。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对策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建立“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
“互联网+”时代是整个出版行业的互联网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建立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
(1)出版相关部门建立新观念,利用“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调动各种有效资源,将行业内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共享融通,为高校培养掌握出版专业技术、熟悉出版市场规律、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教育主管部门鼓励高校开展多种形式教学,并对互联网时代高校开展的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教学应用、学分认定等新情况、新趋势做出新指示、新规定,为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
(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学习的信息化,学生学习形式变得多样化,高校更新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到学习方法的选择,从学习计划的制定到学习内容的选取,都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3)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既具有深厚的编辑出版基础知识又有精湛的数字技术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数字出版专业教师需要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通信、经济、法律等学科专业知识;通过进修、产学研交流,丰富专业背景;通过参加培训、会议交流等开阔国际视野,学习国外的出版教育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机构,为培养数字专业人才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2.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出版学应有的学科地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编辑出版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包含编辑学、出版学、图书营销学等内容的独立学科体系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出版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出版学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方面应有的地位,促进出版学科的良性发展,为我国建构系统性、逻辑性的编辑出版学理论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3.发挥行业力量,在“产学研”培养中提高出版专业教育质量
新闻出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出版、印刷、传播、编校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才能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产学研”结合是提升专业教育质量的最佳途径,出版企业、科研院所对推动本行业的良性发展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首先,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在师资团队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企业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在一线岗位实习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实践,教师可以将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引入到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小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差距。其次,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出版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鼓励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重大课题的研究中,实现以科研带动教学,以实践增长才干的目的。邀请学术界的专家和出版发行业内的骨干开展讲座;聘请科研院所学者、业内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负责学生的专业课程辅导、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进一步拉近学界与业界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建立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教学模式
基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及“面对面”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积极引导作用,“面对面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将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出版人才培养的新常态。作为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的数字出版专业,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高校建立数字化资源学习平台,创建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环境
“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按需学习、碎片化学习”,是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重要标签,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是高校改革的创新体现。将本校、其他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数字出版知名企业、生产单位的实际案例,教师教学中累计的知识库、答疑库、习题库内容整合,建立数字化资源便于学生随时取用;搭建“数字出版新技术”的学习平台,将数字编辑技术、数字版权保护知识、出版经济、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交叉内容的课程制作成教学视频和课件,便于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建立高校微信、手机互动交流平台,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学习,实现教学的开放、互动与共享。
(2)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建立以“翻转课堂”为主的授课方式
为学生提供基于互联网和面授相结合的个性化“混合式”教学将是高校开展教学的主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学生在家通过老师发布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老师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逐步转变为“翻转课堂”教学中的服务者、协调者和组织者。高校数字出版专业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将出版学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发行学等数字出版基础理论知识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以视频播放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在课前学习,对国内外出版案例的分析解读、实践操作等需要“吸收内化”的内容则是通过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