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ABC理念的出版专业教学创新

2016-06-22李新祥许灵然

出版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选题策划考核

李新祥++许灵然

在媒介融合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课堂教育的情境中,由脱离出版现场的教师对缺乏出版实践经验的学生实施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类课程教学,是当下出版类专业教育面临的普遍性难题。破题的措施包括:确立并灌输T-ABC理念;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实施全面改革;切实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优化课程设置,编制课程指导手册;加强授课模式改革与创新;加强课程网站建设;加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培养与提升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能力,是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出版专业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出版专业学生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类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已成为国内出版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普遍选择。不过,当下我国出版专业教育中这类课程的教学,往往是在如下“困境”中实施的:媒介融合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课堂教育的情境、脱离出版现场的教师、缺乏出版实践经验的学生。这种“困境”无疑给予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教学设置了很大的难题。本文拟结合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创新实验区项目的实施情况,对此作些探讨。

“互联网+”时代编辑出版课堂教育之困

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是编辑出版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有关图书选题策划、编辑、校对、整体设计、印制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总结性实践性课程,是与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四年一本书”项目直接挂钩的专业特色课程,也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着力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验的一门课程。

课程目标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学生“了解什么”的知识目标,还应该突出学生能“做什么”的能力目标。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实践,对有关编辑出版的理论课程、编辑出版的实际工作流程,作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以切实检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操作技能。具体目标就是有计划、分步骤地指导学生运用前期已经学习掌握的相关编辑出版专业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策划并制作出一本合格的图书成品,并展开营销推广。应该说,要切实达成课程目标并不容易,因为本课程教学面临着由以下四个前提构成的“困境”。

第一,媒介融合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教学带来出版物形态选择的困难,如何体现当下图书出版的全媒体要求,无疑是个难题。第二,学生要完成的出版物策划与编辑制作是个不可分割的持续性实践学习过程。课堂内的教师指导与课堂外的实践操作如何衔接,课堂与学校的情境如何有效模拟出版实践的场景,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三,任课教师往往缺乏在出版单位的实际工作经验,脱离出版现场的教师给教学带来的问题是如何与实在的出版场景对接。第四,课程教学不能一味地讲授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关键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但问题是如何“做到”才能真正“学到”。

基于T-ABC理念的课堂教学创新实验

1.确立并灌输T-ABC理念

破解上述“困境”,首先要在理念上解决问题。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切实提高学生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最终通过学生策划的选题和编辑制作的出版物作品的质量体现出来。如果学生做出来的出版物作品质量较高,基本达到乃至完全达到出版标准,那就可以说明课程目标得以实现。在现实的出版实践中,出版物的选题要兼具商业与文化双重属性,出版物成品则要兼具技术与艺术双重特征。所谓T-ABC理念,就是指技术与艺术、商业与文化(Technology and Art, Business and Culture,简称T-ABC)多维耦合理念。T-ABC理念是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现实要求,也是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

确立与灌输T-ABC理念的过程是双向多面的,教师与学生都应在此过程中确立、理解、塑造自己的T-ABC理念。只有贯彻这一理念,方可实现课堂教学走出“象牙塔”,实现与出版实践的有效衔接。大学生本来就缺乏出版市场意识,如果只是要求策划一批没有市场价值或者市场潜质的选题,课程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同样的,如果策划的选题有一定市场价值,但没有文化内涵,也是违背出版活动的要义的。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市场调研,加强理论学习,加强选题创意,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选题。

2.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实施全面改革

为了使课程改革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诉求,使课程改革方向和具体项目更符合行业发展需求,我们应围绕如何切实提高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能力,对出版单位开展调研,对涉及读者阅读、新媒体环境下的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创新等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统筹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安排,尤其是对课程考核环节加以重新设计。总体思路是探索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基本思路是理论教学部分要基于学生的选题突出出版策划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实践教学部分突出编辑制作和推广营销的教学。力求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全面改革。

3.切实促进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而课程改革的起点是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水平,为此要促进教师团队的建设,每位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保证T-ABC理念渗透到教学行为中。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形成了校外与校内师资、全职与兼职师资、课内与课外师资协同配合开展教学的新机制。

首先,切实推进教学队伍团队化建设。教师基于兴趣取向与专业能力选择教授内容,在由统筹课程内容的资深教师主讲课程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教师分别负责编辑加工与图书视频策划制作的教学与实践指导。不同教师各展所长并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的同时,充实了课程内涵并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次,引进一线业界专家进课堂,有效走进出版现场。为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行业适用性,多加争取与业界资源连线学习的机会,引进出版业界一线专家进课堂为学生解疑答惑,以开设系列讲座或专题见面会的形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应对业界专家资源进行术业有专攻的最优分配,如我们邀请浙江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邱连根编审重点讲授选题策划与编辑加工,著名出版人、《江南》杂志主编袁敏编审重点讲授出版策划,浙江新华书店集团原董事长周立伟先生重点讲授图书发行与库存管理等。

4.优化课程设置,编制课程指导手册

根据以往经验,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让学生策划并编辑制作出一本质量较好的图书,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我们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完善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将本课程设置为跨学期的课程。这一课程设置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师指导的针对性。第一个学期以选题策划、组稿及编辑加工为主,第二学期以修改完善、编辑加工、制作及营销推广为主。两个学期之间的暑假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程利用起来。

5.加强授课模式改革与创新

第一,探索“大班上课、小班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理论教学部分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当学生确定好选题、分好编辑部以后,按照编辑部归属开展小班研讨。践行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钻研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除了要讲一些通用的理论和方法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选题,因人而异,因题施教,因书而学。只有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的选题里,钻进去,才能出得来。学生选了一个题后,会主动地想办法去把它做好。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第二,加大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小论文写作、市场调查的比例,吸收学生参与编写课程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如在选题调研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意向,对特定的出版物品类的市场状况展开调研,写出选题调研报告,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选题策划能力。再如将课堂教学模拟成出版社的运作机制,根据学生选题情况,分成几个编辑部,每个编辑部选出编辑部主任和副主任,其他成员担任策划编辑、加工编辑,形成可以协同学习的团队。整个课程在准职业化、准公司化的环境下展开。

第三,有机衔接第二课堂。将课程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科研创新、考研就业、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对接起来,提高学生的策划创意和编辑制作能力,鼓励学生“聚焦”,实现“单点突破”,扩大课程效益。

第四,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实践性教学环境的营造。一方面,利用暑假时间将学生送到出版单位实习,带着选题去实习,带着选题去求教。另一方面将出版单位“延伸”到学校,结合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将出版单位的编辑、校对等业务“承揽”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出版实践,并涵化于课程实践。

第五,与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及相关学科与专业竞赛对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图书选题策划与书稿征集大赛中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策划创意与创作的积极性,在优秀选题的基础上征集书稿,参加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加强学生作品展评工作,包括在图书馆举办展览、在实验室展出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效率与公正应兼顾

为尊重和保证课程教学改革中对实践精神的塑造和强调,我们改变了单一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实际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档案给予持续性评估和综合性评价,改变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确定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传统方式。

第一,考核内容由3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占30%,期中考核占20%,期末考核占50%。平时主要考核学生对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考核学生的课堂纪律、课堂参与情况。其中,5次小作业以笔记的方式体现,让学生结合听课、读书、听讲座、编制案例展开,并将其落实到《学习与实践手册》上。期中考核主要以“四年一本书”项目的重要环节——选题和样书作为考核点,第一学期考核选题情况,第二学期考核样书情况。期末考核分别考核书稿质量和成品质量。

第二,各考核内容所占的权重也做了很大的调整,因为本课程更加强调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加大了实训考核的权重。在第二学期的期终考核中还加入视频制作的元素,让学生尝试开展立体式策划和推广。

第三,三个考核内容中有一个主题,就是“四年一本书”的策划、编辑制作和推广。围绕这个主题,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设置多个考核要点,强调结果考核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考核。期中考试采取汇报会的方式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和推广性分析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与考核方法的改革,有效探索了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比较有效地摆脱了教学困境。

第一,探索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讲授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现代化手段,将出版单位实际采用的选题论证和编辑加工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资料,适时示范,使枯燥乏味的专业课生动具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实现课程内容动态更新。为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收博览出版市场信息,并经系统化处理后充实到相应章节中,及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鼓励学生将作品通过豆瓣、淘宝等平台加以推广。

第三,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了通过学生的出版物策划与编辑制作能力,加深对出版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理解,提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近三年来,每年都有5本左右由在校学生策划的图书得以公开出版,不少选题得到出版业界专家的肯定。在2014年首届“韬奋杯”全国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有5件作品获奖。多名学生参加出版工作后,快速胜任策划编辑的职业角色。其中,2013年毕业的杨爽同学已经策划出版了44本图书,其中不乏《老娘驾到》《可以论》《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等双效益俱佳的图书。大部分同学策划的选题,虽然没有得以公开出版,但所有同学都反馈这门课程对他们的专业能力的提升乃至为人处世经验的积累是非常有帮助的。

实践证明,基于T-ABC理念在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中实施“四年一本书”教学项目,是编辑出版学专业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当然,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教材建设、课程国际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此外,针对诸如如何切实提高公开出版率、如何实现因不同学生的不同选题实施不同的教学指导、如何利用自助出版平台开展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教学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此,我们呼吁全国的出版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协同创新,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出版教育新方法、新模式。

(作者单位系浙江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本期策划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