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猜想到验证:我的教学主张

2016-06-21李鑫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环节新课程目标

李鑫

教学主张是教师教育思想的体现,是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升华,也是教师自己对教育教学生活的认知。教学主张体现着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人生态度、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的世界观。如果没有了教学主张,教师就只是一个教书匠、一个搬运工、一个单纯的体力劳动者,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停留在常识阶段,无法成为自己独特的“标识”。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重视经验的积累,更要重视对经验的提炼,形成自己的“标识”,努力把自己的经历与见解升华为教育理论,让自己业已熟练的“术”达到“道”的境界。

在我的教学生活开始进入低水平循环的时候,没有名师的指点,没有专业的培训,没有书籍参考,一本教参、一本教材、一本配练,便是全部的教学资源。无聊时要么读一读大学时代的教科书,要么就是看电视。一个偶然的机会,立体教学新体系走进了我的视野。虽然这一教学体系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可是它于我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是我开始通过邮购图书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这让我乏味的生活开始有了变化,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我开始了对“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改革,主动求变。三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原来的执行者向研究者转变。

一年多的改革,虽然没有数据表明我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多少,但至少让我走出了低水平循环的状态,让我的课堂开始有了活力。如今,主体教学新体系早已不“新”,甚至已被人遗忘,然而它带给我的许多教学理念却在后来的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强化。我在2012年才真正进入新课程教学循环之中,但是我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因此而滞后,是立体教学新体系让我保持了与新课程改革同步的理念更新。

它所倡导的许多教学理念,如今已内化成为我的个人主张。

1.教学目标的完整呈现。每节课师生都要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是教学目标,对于学生,便是学习目标)。在之前的“五环节”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师生共同了解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导入新课之后,便是讲授环节。也许在教师的心里是有“目标”的,毕竟“教学目标”是教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并不清楚这一节课自己的学习目标,也不知道这些知识点要了解到什么程度,是识记还是理解,是掌握还是运用,就算清楚,也未必了解“识记”“理解”“运用”“掌握”的具体含义。当明确学习目标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之后,学生学习(听课)的目的性也大大提高了。通过对目标层次要求的对照检测,既能准确判断教与学的效率,也能发现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在开始学习之前,先大致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五环节”教学实践中,知识内容的学习是以线性的方式推进的,当教学环节中引入了“整体感知”之后,教学便以“总——分——总”的方式呈现。于是,整体感知的价值就不再是简单地“增强教学的清晰度”,而是思维的唤醒,逻辑的演绎以及学习知识的节律。于是,这一环节便出现了好多“变种”,如,以关键词为核心的知识框架梳理以基本关系为背景的逻辑思维方法演示、还原知识产生场景的兴趣激发、以及把学习目标问题化的层层追问等,进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情感渗透。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所谓“三维目标”便自然地被整合成了核心目标(知识、方法与技能)和延伸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在完成了核心目标之时,也就达成了延伸目标。

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理念已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常态要求,自然不能算成是我的特有教学主张。于是,我又开始了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与追问。我把目光投向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和美国教育专家杜威那里。借助干国祥老师的研究成果,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发现了“教育学循环”;同时在杜威那里看到了“思维五步”。于是,我在整体感知之后加入了“猜想”环节,在学习中引入了“验证”的构想。为了容易辨认与区别,我称之为“‘猜想——验证教学模式”。

所谓“猜想——验证”教学模式,就是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开始正式学习之前,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和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对猜想内容进行验证,教师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需要适时的提供帮助和支持,全面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1.猜想。由于学习目标多数是基于完成课程目标而设定,并不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内生兴趣而产生,因此,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一项教师布置的任务。从情感态度上看,学生并不是自愿投入学习的,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引入“猜想”,就是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有趣的探索过程。

有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想学”“愿学”和“乐学”。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有了猜想,学生便对接下来的学习过程有了一份期待。对他们来说,学习就不再是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而是寻找答案的游戏过程和验证假设的求证过程。面对不同的猜想结果,教师不用再去判断谁对谁错,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去验证。学生都想知道自己的猜想和其他同学相比谁的更准确,在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时,兴趣非常浓、注意力也非常集中,而且能够迅速发现问题。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完成从“传递、讲解”到“支援、帮助”的转变。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支援、帮助”学生,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为依据,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判断为依据。猜想的引入,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情。

2.验证。“猜想”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验证”才是核心和关键。有了“验证”,猜想便不再是简单的游戏和娱乐,而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过程。“验证”能够有效减少教师“教”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纳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创生者。“猜想——验证”的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猜想有利于打破旧有观念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创新;验证有利于让猜想落到实处,培养严谨细致的学风,发展学生细致的思维和科学的求真精神。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了解学生的“学”,教师才能做到有效的“教”。“验证”过程中,因为有了对学情的把握,教师了解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在后续的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猜想——验证”作为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虽然看起来只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简单的改进,但就是这一小改变,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大变化。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认为,“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这一旅途离不开学生(旅行者)的自主选择,也需要教师(向导)的合理导引。“猜想”,使这一旅途充满了趣味;“验证”,又让这一旅途更加理性,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岷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环节新课程目标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