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体会

2016-06-21殷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千字文弟子规弘扬

殷峰

一、思考

古人云:“童蒙养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着重要作用。鉴于上述认识,我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学习经典,感受经典。

1.经典的启蒙文学

从《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论语》《老子》《庄子》《孙子兵法》,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本质特征的文化彰显,也是作为一名中国人应有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大力弘扬。

2.传统的美术文化

书法、篆刻、撕纸、剪纸、手工编织、泥塑等传统的美术文化,源于民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内容非常有利于孩子们手部肌肉群的训练和大脑的开发。能够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对孩子们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3.优秀的民族音乐

包括戏曲艺术、民族乐器、民间小调等。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正逐渐被孩子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快餐式的流行歌曲,几十年之后,我们的传统音乐就可能要出现文化断层。为此,我们开设了民族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课程,让每位学生都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热爱民族音乐。

二、目标

1.学生发展的目标

通过让经典走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孩子在毕业的时候争取要有“四会”一要会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以及上百首优秀的诗词;二要会演奏一种民族乐器,二胡、笛子、古筝、葫芦丝等;三要会一项手工美术,撕纸、剪纸、编织、泥塑、篆刻等;四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硬笔、软笔书法。

2.教师发展的目标

实践证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及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能让教师更有激情地开展工作。

3.学校发展目标

让“经典走进课堂”的实践从局部探讨上升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论的高度,统整学校在德育方面的系列活动,逐步形成鲜明的、科学的办学特色,才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三、实践

1.设立方案,编写校本教材

2015年9月,我校正式启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型工程,由校长亲自挂帅,带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的实施。经校研讨会决定,确立课题名称,组建研究小组,撰写研究方案。10月,召开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教育专题动员会,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从《经典古诗词》中精选适合学生背诵的古诗148首,配以相应的插图,制成吊牌,悬挂于教室外面,让学生抬头可见,见而即吟,久而久之,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把古诗背会了。此外,我们还将对《经典美文》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部分进行编辑,配上插图,悬挂于学生每天必经路的两旁及报告厅墙壁,形成一个大型的文化墙。

3.走进课堂

一是要求学生人手一本《经典古诗词》教材,各年级每学年40首,每学期20首,每自然周学习1首;二是要求每班都要在黑板右上角开辟《每周一诗》栏目,每周一,语文教师都要将本周要学习的古诗写在黑板上,利用早读课进行简单的评析、讲解,并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一周内背会;三是取《三字经》《弟字规》《千字文》之精华,编印《经典美文》读本,学生人手一本,要求全校学生分阶段背诵。

四、收获

我们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工程实施至今已近一年,这期间我们以开展经典诵读为主,以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为辅,让学生爱经典、学经典、用经典。半年来,我们惊喜地发现:经典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行为,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因为有了经典教育,学校成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地,他们品味着学习的乐趣,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千字文弟子规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真草千字文》
千字文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弟子规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