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6-21吴小琴
吴小琴
【摘要】中职教育中语文教学相比于其他科目由于其枯燥乏味,学生听课兴趣不高,老师教学效率低下,使得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但是随着行为导向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引进,使得这种现状得以改善。相比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更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本文将结合一些案例分析行为导向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语文教学 行为导向模式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14-01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死板,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如果不实施相应的教学革新,将会是中职教育中最薄弱的部分之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较为符合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本文简要探讨了一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经验,希望能完成中职教育新的教学改革。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最初是由德国引进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把它称为实践导向、行为导向教学法等),后在我国得到继承和发扬,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应于我国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对象,它更多的是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反馈信息的通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任务的发行者也是执行者,学生更多的是执行者,但也可以是发起者,形式不固定,这种教学法,一般需要学生之间组成小组进行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中职教学的特点,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情景再现、案例教学模式的丰富多彩、头脑风暴的自由想象。我们可以将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进行灵活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是教师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情景,采取“话剧”的方式表演文章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自由选择人物,情景再现的学生要在角色表演和互动中感受角色表演的成败、体会角色所承载的内涵,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再现学生的表演,思考表演的优劣,最后,由教师引导表演学生和观看学生一起表达表演过程、分析优点和不足,总结文章故事的主题和内容。以莫泊桑《项链》为例,请学生分别扮演玛蒂尔德——小说主人公; 罗瓦赛尔——玛蒂尔德丈夫; 福雷斯蒂埃太太——玛蒂尔德的朋友。请包括情景再现者在内的全体学生预先阅读《项链》全文,初步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故事情节、人物特征,然后用一课时的时间,请情景再现者以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故事情节展开表演,请全体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的表演中来,扮演舞会中的人物,表演舞会中的情节,舞会结束后,请一位学生扮演车夫,和玛蒂尔德夫妇一同表演丢项链的情节,请一位学生扮演玛蒂尔德家的女仆,一同表演玛蒂尔德辞退女仆,卖掉所有贵重家当、亲自做家务攒钱陪项链的情节。教师是这场“话剧”的指导者,结合故事情节,使全体学生都能有角色“扮演”,指导学生认真感受故事情节脉络,认真体会人物特征,学生通过整场“话剧”的表演和体验,从“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故事的“酸甜苦辣”。故事表演后,教师请全体情景再现的学生说出他们的体会和感受,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教师不要参与主观评判或分析是非好坏,教师只是“话剧”的主持人。学生是“话剧”的表演者,是课堂的主体。
2.行为导向模式中的案例教学法
老师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案例的讲述,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讨论学习,锻炼学生的贯穿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潜力,更好地开展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可以进行多种课题的辩论赛或者讨论会,教师找到各种典型的案例,带到课堂上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的口头辩论或者讨论活动,活跃教学氛围,同时也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例如,就某一个案例进行辩论赛,在辩论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辩论主题、分成正方反方,正方反方互相转换,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问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考内容、思考方式,从而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辩论中,学生必须多方面调动知识积累,深层次地挖掘辩论主题的内涵,不断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在辩论中,学生已经不仅是锻炼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把哲学、政治、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准确表述、论证自己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自由辩论环节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辩论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综合的检验,还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3.行为导向模式中的头脑风暴
没有拘束的规则,学生就能够更自由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教学。以《探索月球奥秘》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或者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主持头脑风暴活动。教师给出文章题目,先在不阅读文章内容的条件下,就月球里的奥秘进行头脑风暴,每个学生都能根据经验和想象进行自由发言,不受任何约束。组长既是小组的主持人,也是头脑风暴的发言人,组长不对小组成员的发言做评判,只负责主持和记录。然后再组织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头脑风暴,结合文章内容里的月球奥秘学说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再进行头脑风暴,允许学生对文章内的学说提出质疑和评判,学生也可以推翻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重新构建对月球奥秘的理解和认识。头脑风暴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精神,这些思维和能力正是中国学生所缺少的,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
参考文献:
[1]陈俊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职业.2012(30).
[2]宣胜.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2(09).
[3]李晓文.行动导向型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
[4]冯刚.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2.
[5]赵芬.“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