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2016-06-21倪琼

考试周刊 2016年44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

倪琼

摘 要: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最多的就是数学学科中的计算,但是数学往往是小学生认为最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大部分小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大多是抱有反感抵触心理的,本文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阐述。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培养思维 发掘潜能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魅力,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以“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把孩子的注意力从课间吸引进课堂,不是简单的“上课、起立、请坐”就能达到目的的。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要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新鲜的、活泼生动的童话式教学情境,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孩子们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

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我利用多媒体设计并播放出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故事的主题是儿童节的礼物:马上就要过儿童节了,大头儿子想给自己和朋友们挑选一些礼物,商店里的礼物真多啊,你来帮忙选一选吧。情境一播放,孩子们立即兴奋起来,有的说:我建议买5架飞机模型,有的说:我喜欢玩具熊。有的说:我觉得可以给男孩子买3辆汽车模型、女孩子买2个玩具熊。这时我顺势抛出重点问题:嗯,采用你的建议!给男孩子买3辆汽车模型、女孩子买2个玩具熊一共要准备多少钱呢?列成综合算式你会算吗?试一试。至此,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课堂巧设悬念,培养发散思维

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巧妙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首先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学生有了上面两种公式的铺垫,提出了假设:“能不能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转化前的图形成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教学中,我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有效引发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三、丰富数学活动,发掘创造潜能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讲到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教师板着脸,学生低着头,课堂死气沉沉,这种情况窒息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师要创设有趣多样的数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和心理障碍。设计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能让他们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解决问题、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例如,在教学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单元后,我先让孩子们欣赏了几组与之有关的图片,接着让孩子们利用今天本单元的新知识设计出一组美丽的图形,并在课后进行作品评比,评比出最佳创意奖、最具美感奖、最佳设计奖。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并小心谨慎地画起来。图形的旋转,是本单元的重、难点,但是利用图形的旋转可以设计出许多有趣、美丽的图形,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在玩中突破这一学习上的难点,并能在无形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诱发学生的创新欲,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快乐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并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此获得的学习上的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驾驭者,感知知识的强大力量,让这种力量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让学生自发地、快乐地、满足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完《可能性》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超市小老板,我送大奖你来领”的活动,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奖箱中的小纸条,写有一等奖的小纸条你想放几张,摸中一等奖的可能性有多大?二等奖、三等奖呢?……学生做“小老板”的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重点,轻易突破了难点。

再例如《怎样滚得远》一课的教学中,我把这一节课的教学分成四步: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工人叔叔搬油桶),提出猜想:物体滚动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本课研究的问题: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到达地面后能够滚得远些?第二步,让学生猜一猜利用手边的实验材料可以怎样设计实验?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的基础上优化实验方法,明确实验步骤并配以视频解说。第三步,引发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得到的数据更精确,从而明确:要测量三次并记录下数据,再求出三次数据的平均数,利用平均数来比较,会使我们的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第四步,在小组成员自主选择、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通过得当的指导引发学生不断思考,从实验问题的建立—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都是学生在想、学生在说、学生在做,而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了恰当点拨,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顺畅自然、层层深入,让学生生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有趣的数学探究,发展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起来、“趣”下去。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