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转折之城到开放转型之城
2016-06-21岳振郑德忠
岳振 郑德忠
81年前,遵义会议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81年后,遵义这块福地、绿地、宝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6年2月19日,贵州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遵义工作情况汇报,提出“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发展主题。这是“省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遵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遵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遵义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根本遵循,对遵义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从“转折之城”到“转型之城”,遵义将高举扩大开放的大旗,坚定不移地迈向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
力破“开放度不高”这个瓶颈
:省委书记陈敏尔说,遵义知名度非常高,但开放度并不高。如何理解遵义“开放度不高”这个论断?
王晓光:陈敏尔书记对遵义“开放度不高”的论断,点准了遵义发展的症结、击中了遵义发展的要害。关于遵义“开放度不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开放平台数量少、层次低。我们的“六大开放平台”建设运营水平不高,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还不强,至今还没有全国性、全球性的交流平台。
开放通道不够多、不够宽。我们的高速公路“有线无网”,县乡公路等级不高,遵义将成为全省最晚进入“高铁时代”的城市。特别是面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等区域的开放通道不畅。
开放主体不够多、不够强。我们的开放型企业数量少、实力弱,目前还没有引领性的世界500强企业。去年我们进出口总额14.85亿美元,仅为贵阳的16.3%,占全省比重不足2%。
开放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我们的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创业创新环境等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这些都是我们扩大对外开放的短板,也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遵义“要把开放旗帜举得更高,把开放范围拓得更宽,大力推进全面开放、全域开放”,请谈谈遵义在“全面开放、全域开放”方面的条件与优势,以及促进开放的战略考虑。
王晓光: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在“全面开放、全域开放”上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优势。比如,我们全域进入了长江经济带规划,国家出台了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系列政策,中央明确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又比如,我们将成为“双机场”的地级城市,随着黔渝快速铁路、黔渝高速公路复线建成通车,遵义将进入成渝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等等。
我们将按照省委“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主题,把开放平台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着力建设六大开放引领性平台。把遵义国家经开区、高新区打造成两个千亿级平台,把遵义综保区、航空口岸打造成对外开放新平台,把遵义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园打造成开放创新新引擎。
着力建设一批交流性平台。全方位提升与成渝经济区互联互通水平,争取成为中新政府间第三轮合作项目的重要辐射区,把茶文化节暨茶博会打造成国际性的重要盛会。
着力建设“5个100工程”集聚性平台。通过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上下游产业链、物流运输、社会服务“四个一体”,推动产业快速集聚。
着力建设一批创新性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从“贵州标准”到“西部标准”
:省委常委会提出把遵义打造成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对于“西部”“内陆”这样的具体定位,其时代意义何在?
王晓光:关于“西部”,我理解既是一个地域和区域概念,更是一个标准和尺度概念。陈敏尔书记指出“遵义思考问题、谋篇布局要以西部城市为参照系”,就是要求我们要弄清自己在西部城市中排在什么位置、具有什么优势、制定什么目标。如果说以前我们是“贵州标准”,那么现在就是“西部标准”,不仅要与省内市州对标,更要与西部城市对比。
关于“内陆”,我认为既是一个相对沿江、沿海、沿边而言的区位概念,孙志刚省长指出“遵义一头融入重庆、一头连接上海”,这是对我们“三不沿”区位的全新定位;更是一个相对东部发达地区开放历程而言的路径概念,从发达地区开放看,大致经历了前店后厂“两头在外”加工贸易的初级阶段、园区化集群化和技术改造的提升阶段,现在正进入资本、技术、人才、服务输出的高级阶段。我们既要深化对“内陆”开放的区位认识,更要深化对“内陆”开放的路径认识,走全面开放、全域开放、全新开放的发展新路。
:如何理解“新高地”的“新”与“高”?遵义经济社会的未来,新在哪里?高在哪里?
王晓光:这个“新高地”是省委对我们开放提出的新内涵、新要求。我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
“新”在精神动力,传承红色基因;“高”就是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圣地。
“新”在特色优势产业,紧紧围绕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两大重点,推动绿色发展;“高”就是着力打造后发赶超的发展宝地。
“新”在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山体、水体、湿地建设,大力实施“旅游+”行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高”就是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生态绿地。
“新”在体制机制,建设国际一流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投资环境和法治环境;“高”就是着力打造西部内陆的开放高地。
“新”在幸福指数,着力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三块短板”;“高”就是着力打造人民向往的生活福地。
践行新使命,培育新动力
: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过程中,遵义的红色资源如何才能转化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王晓光: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考察时叮嘱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今年2月,陈敏尔书记在听取遵义工作汇报时指出“遵义是红色圣地,要把传承红色文化作为使命担当,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不竭动力”。我们将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坚持把红色传承作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强大精神动力。具体讲,就是要构筑“四个体系”。
构筑红色文化传承体系。重点打造红色文化“4个1”工程,即打造1个“遵义红色文化”高端论坛,打造1个全景域长征文化体验园区,打造1个以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遵义县苟坝、习水县土城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纪念体系,打造1所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干部学院。
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四个一批”,即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等一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农家书屋、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一批群众性精神文化阵地,实施以“513”文化产业工程为重点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遵义奥体中心、大剧院等一批场馆。
构筑地域特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加大海龙屯土司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国酒茅台申报“双遗产”、双河溶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深度挖掘仡佬文化、沙滩文化内涵。
构筑“遵道行义·自强不息”城市精神体系。把城市精神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开展“遵道行义”全民活动,推出一批反映基层一线的先进典型。
:“十二五”时期,在“增比、进位、突破”主题引导下,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新进步”,为“十三五”打下坚实基础。遵义“十二五”的建设实践,可以为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打造提供哪些有效经验?
王晓光:“十二五”时期,遵义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开放创新活力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我们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打下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包括:
解放思想是根本前提。打开思想“总开关”,避免“管中窥豹”,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推动全新开放。
推动“四个轮子”一起转是根本路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避免“重发展轻保护”,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全域开放。
改革开放创新是根本动力。按照“打破才能得生机、取直自然出新路”的要求,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推动创新,构建较为完善的开放型体制机制。
“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是根本保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大力营造昂扬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责任编辑/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