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与足下
2016-06-21李泳桦
李泳桦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林清玄如是说。
细细品读,不难得到一个道理:再微小的事物都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思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道理亦流传至今。老子之道实可为我们借鉴。好高骛远的人,一定不是为大事者;盲目自信的人,最终也可能一无所获,落得一场空。相反,胜者往往都是那些守得起平淡、甘于平凡而又能不懈付出的人。
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于我看来便是远大的志向、“成民族复兴之大器”的目标;始于足下,我将其视为积水成流之道理,水滴石穿之功效。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有梦想,将来干一番大事业。然而这些望子成龙的思想似乎反而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多少人禁受不起现实的打击与挫折,为一些小事就停滞不前。俗话说“站得越高摔得越疼”,倒不如回归本心,摒弃眼高手低的做法,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讲的也是同一个道理。
2015年10月,提取出青蒿素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翻开了中国科学发展史新的一页。然而屠呦呦始终表现出的是一种低调,甚至在获奖之后,她也以沉默应对。她曾几次被提名评选科学院院士,但都还是落选了。由此可见,屠呦呦是那种“板凳坐得十年冷”来做研究的人,而她的研究也并非为追名逐利。作为一个普通的科研者,她潜心于工作,脚踏实地,才得以成功。像屠呦呦这样做出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他们难道是因为水平不高而落选院士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李爱珍作为材料专家,所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设备在国防、环保、医疗、经济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件;饶毅曾在《自然》和《细胞》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像屠呦呦等人一样,要想“有金刚钻”“揽瓷器活”,必然要能淡然面对苦闷,甘于平凡,不甘平庸。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
每一朵美丽的花,都是从生根、发芽、生长、开花这样的过程而来。如果没有在地底的扎根,长出的植株也很快就会凋亡。在泥土中,奋斗的泪泉浸透了沉默的种子,牺牲的血雨洒遍了立足的土壤。泥土固然卑贱,然而真正能成就一株花的光鲜亮丽的,有两个因素——除了自身条件,恐怕更重要的还是它在泥土里的顽强挣扎。
人亦如此。
正值高扬中国梦的时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国家的未来。千里之行,于中国来说意味着民族复兴;始于足下,要求我们注重细节,秉持操守。生活是一根根蜡烛,我们是一点点烛光,最后汇聚起来,才能点亮整个民族的希望。
故志在千里。
曰:“为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