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ASA合金的研发

2016-06-21黄李胜麦伟宗赖世亮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研究

黄李胜,李 景,麦伟宗,赖世亮

(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5)



PC/ASA合金的研发

黄李胜,李景,麦伟宗,赖世亮

(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5)

摘要: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C/ASA合金,探讨了不同PC与ASA配比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C/ASA体系中,PC与ASA的配比为70 ∶30,添加4%的相容剂SMA以及0.8%的抗氧剂、润滑剂,能获得最优的性能: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达66.7kJ/m2,拉伸强度达56.1MPa,弯曲强度达82.3MPa,热变形温度达105.6℃;同时比同等条件下制备出来的PC/ABS合金拥有更好的耐光性。

关键词:PC/ASA合金,性能及制备,研究

聚碳酸酯简称PC,其具有机械性能、冲击韧性、耐热性、稳定性及透明无毒优异特征,是一种热塑性工程塑料。聚碳酸酯自1960年进入市场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其应用的领域包括仪表、电子、机械、电器、电子、汽车及航空等重要领域,不仅涉及到工业领域,还涉及到生活领域,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聚碳酸酯消耗量与聚酰胺旗鼓相当。聚碳酸酯虽然优点较明显,但当前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加工难、熔体粘度大、产品应力开裂及价格昂贵等。社会各领域对聚碳酸酯研究也逐渐深入,主要是为了解决聚碳酸酯的缺点,扩大其应用领域。当前市场上主要是将其与ABS共混改性,也是当前常见的改性措施,这种改性措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聚碳酸酯的流动性,不仅使其制品的敏感性有所减少,还改善了聚碳酸酯的加工性能,降低成本,促进了PC的应用范围,其聚合物合金是当前世界产量最高的合金。而ASA是由苯乙烯、丙烯腈和丙烯酸橡胶共聚而成的三元聚合物。ASA维持了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光泽好、加工性能良好和高冲击强度等优点,同时ASA的熔体粘度比较低,容易加工成型,耐候性比ABS优异,价格也比较低。现在市场上,聚碳酸酯与ASA的共混改性,正在逐步地取代现有的PC/ABS合金市场[1]。

1实验部分

1.1原材料采集及设备

实验前主要采集的原料有PC、ASA、ABS、相容剂、抗氧剂及润滑剂,设备有双螺杆挤出机、高速混合机、注塑机、电子万能试验机、维卡软化点试验机、悬臂梁冲击试验机、熔体流动速度测定仪及氙灯老化试验箱。

1.2制备方法研究

实验前首先将收集的原材料PC及ASA放置在90℃~120℃下容器内进行干燥,时间控制在4h[2],其次将干燥完成的两种材料与相容剂、抗氧剂、润滑剂等调整比例均匀混合,混合后将这些混合物放置在加料器中,通过从双螺杆挤出机中定量挤出(温度控制在200℃~250℃的范围内,螺杆转速控制在280r/min~320r/min)。经过混合程序、挤出、冷却及切粒这几项流程后便可得到高性能的PC/ASA合金的成品。PC/ASA合金的成品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PC/ASA合金的成品的流程

1.3性能测试

将PC/ASA合金成品的粒子放置在90℃容器内进行干燥,至4h后通过注塑机进行制样,将注塑机的温度及压力分别控制在230℃~260℃及70MPa~90MPa条件下进行[3],测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力学性能悬臂梁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热变形温度、熔融指数及耐候老化性能。这几项测试的标准依次为GB/T 1843、GB/T 1040、GB/T 9341、GB/T 1634、GB/T 3682、GB/T 16422.2。其中耐候老化性能的测试是在氙弧暴露的环境下进实验,将成品放入到氙灯老化试验箱内[4],实验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循环及实验条件

实验完成后,利用评价样品灰卡的颜色变化程度测定耐光性等级。确定灰卡级别的标准是在光源D65的条件下,具体等级可分为5级、4级、3级、2级、1级,最好的等级是5级,最差的为1级,等级高度代表试样耐光老化性能越高。

2结果与讨论

2.1相容剂对PC/ASA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此次实验相容剂为SMA,主要的测试判断方式是改变SMA的加入量而制备出等量不同的PC/ASA合金,PC ∶ASA ∶SMA ∶其他助剂控制在70 ∶30 ∶4 ∶0.8,通过测试后制作出各类合金及物理性能及力学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

图2 相容剂含量对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

图3 相容剂含量对拉伸强度的影响

在高分子混合物中添加相容剂有助于其性能的提高,从图2及图3中可看出,高分子性能随着相容剂的增加而增大,相容剂增加到4份时悬臂梁缺口冲击出现最大值,然后出现滑落;而拉伸强度在相容剂的量为3份时出现最大值,随后出现滑落。

SMA是一种无规结构共聚物,与ASA结构相似且相容性良好,是由马来酸酐与苯乙烯进行共聚反应而成。SMA含有酸酐基团,其受剪切力及高温作用后会与聚碳酸酯发生酯交换[5],因此,加入SMA很大程度上可降低两相的界面张力,分散了PC/ASA合金中的粒子,使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从图2中可看出,SMA用量在4份以上时,其冲击强度反而下降,其原因是过量的基团受到剪切力及高温作用后会发生PC热降解,引起PC/ASA合金分子链断裂,从而导致相容剂未起到增容作用。

2.2不同PC/ASA配比对PC/ASA合金综合性能的影响

相容剂仍为SMA,保持其与助剂比例不变(4 ∶0.8),主要是改变PC与ASA的配比,从而得到不同的PC/ASA合金,表2为PC/ASA合金物理性能。

表2 不同PC/ASA配比对PC/ASA合金综合性能的影响

从表2中可看出,PC/ASA合金的弯曲强度、拉伸及热形形温度随着PC用量的增大而增大,在PC ∶ASA用量比例在70 ∶30时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同时PC/ASA合金在这种比例下的综合性能是最好的。

2.3相同PC组分下PC/ASA合金与PC/ABS合金的性能对比

与上述实验相同,保持PC、SMA、助剂比之间使用量70 ∶4 ∶0.8,分别混合加入30份ABS或ASA,制备出PC/ASA合金及PC/ABS合金,制样条件相同并且放置在室温下24h后测试耐老化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看出,保持混合物的比例,两者力学性能并无明显差异,而耐候老化性能方面PC/ASA合金要超过PC/ABS合金。

表3 相同PC组分下PC/ASA合金与PC/ABS合金的性能对比

3结论

在PC/ASA合金中添加相容剂SMA能提高其力学性能,且SMA用量为4%时最佳。PC/ASA用量比例在70 ∶30时综性能力为最优,在这种技术下制成的PC/ASA合金与PC/ABS力学性能无明显差异,但PC/ASA的耐候老化性能优异于PC/ABS,PC/ASA可在高耐热或高耐候条件下使用。

参考文献

[1] 阎国涛.碳纤维废丝增强PC/ABS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2] 蔡梦霞. PC/本体法ABS共混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3] 陈婷. PBT/ASA共混体系性能及其户外制品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 罗明,陈振嘉,宋湘怡,等.阻燃高光泽PC/PMMA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0(10):21-24,38.

[5] 于春娜,宋阳,郑莹莹,等. SAN/CPE/PC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3(06):39-42.

Research on PC/ASA Alloy Performance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HUANG Li-sheng,LI Jing,MAI Wei-zong,LAI Shi-liang

(Gu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of Synthetic Materials,Guangzhou 510665,Guangdong,China)

Abstract:Using a twin-screw extruder equipment,PC/ASA alloy was prepared,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atio of PC and ASA on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PC/ASA system,PC and ASA ratio is 70 ∶30,adding compatibility agent SMA 4% and 0.8% of antioxidant and lubricant,can achieve optimal performance:Izod notched impact strength of 66.7kJ/m2,the tensile strength of 56.1MPa,the bending strength of 82.3MPa,heat distortion temperature of 105.6℃;while PC/ABS was prepar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PC/ASA alloy has better lightfastness than PC/ABS.

Key words:PC/ASA alloy,performance and preparation,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Q 325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