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重构
2016-06-21夏季,涂晶
夏 季, 涂 晶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南水北调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重构
夏 季, 涂 晶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针对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领域基本以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理论依据,而该分析框架还存在亟待完善和探讨的地方。以生计资本为逻辑起点,分析“生计资本—生计脆弱性—可持续生计能力重构—政策保障”的内在演化路径,试图揭示风险成本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对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的解释力,系统推进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政策(制度)体系建设。
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为有效缓解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结构矛盾,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工程(南水北调、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工程沿岸居民的搬迁工作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外迁移民。经党中央和国务院认真研究、精心安排、统一部署,广大移民已基本得到妥善安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移民生计困难的现象依然突出。如何有效改善外迁移民的生计环境,有效提升外迁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是学界面临的现实课题。
1 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分析框架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关于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方面,目前,被学界广泛接受和采用的当属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1]于2000年提出的可持续分析框架(SLF,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从研究范式上看,国内学者对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大多应用该分析框架进行,研究内容上主要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维度探讨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升。
可持续分析框架(图1)由生计资本、脆弱性背景、结构和过程的转变、生计策略和生计输出等5个部分组成。该分析框架认为:脆弱性背景下的冲击、趋势以及季节性,既可以毁坏资本,又可以创造资本;政府投入的物质资本(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服务于技术创新)、社会资本(主要用于制度建设)也是创造资本的过程;政策(制度)对资源的拥有和响应的程度,以及对不同生计战略的反馈程度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资本要素禀赋较多的生计主体往往比其他生计主体拥有更多的生计选择权和生计策略,以确保他们的生计安全;不同的生计资本组合产生的生计结果也不尽相同[2-3]。
H—人力资本;S-社会资本;N—自然资本;P—物质资本;F—金融资本图 1 可持续性生计分析框架
该分析框架将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置于脆弱性背景下[4],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将贫困主体的资产要素禀赋(主要包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其应对脆弱性和生计策略选择的基本依据,并以此来实现其生计目标(即生计输出)的过程。
该理论分析框架较为系统地考虑了脆弱性背景、外迁移民的生计能力[5](即资本要素)、制度(政策)转变可能产生的脆弱性困境及其对外迁移民生计能力产生的影响,形成了包含贫困主体适应能力在内的可持续生计分析范式,为理解贫困、探索可持续生计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
但进一步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深入思考,发现该分析框架还存在着亟待商榷和完善的地方。
1) 逻辑起点不明确
可持续生计框架将贫困主体视为脆弱性环境中的生存对象,通过对其所拥有的资本要素进行重组配置来实现其生存和生计目标。但该框架并未明确指出可持续生计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究竟是脆弱性背景还是生计资本。从生计实践来看,政策(制度)产生的外部性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若是正外部性,则对生计资本不构成冲击,脆弱性假设也就不再成立,反之则相反。模糊的逻辑起点不利于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脉络与研究路径的厘定。
2)可持续生计缺乏过程性、生计资本内部关联不足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的生计资本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构成。该框架强调的是在脆弱性背景和政策(制度)影响下,生计资本的变化情况,及其决定的生计策略和生计输出,生计结果反过来又会作用于生计资本,由此影响生计的可持续性。在此分析路径中,可持续生计仅仅只是生计发展的目标,而非生计发展的过程。外迁背景下的移民虽然其生计资本较为薄弱,但这并不意味着生计不可持续,只要其主体配置得当,经过持续发展同样能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发展目标。反之,较强的生计资本,若配置决策失误则有可能导致生计的不可持续。因此,可持续生计过程的弱化容易导致生计能力分析的片面性。
3) 对结构与制度转变影响的分析忽视了微观生计主体的诉求
结构与制度的转变对生计资本的获得及其配置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从政策制定者视角来看,其着眼点在于广大生计主体生计能力的提高和生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即制度的公益性诉求,而微观生计主体关注的则是个人效益最大化,这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冲突。例如,为了保障外迁移民的最低生活要求,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如果外迁移民的价值创造能力(一般用工资水平来衡量)低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规定的价格水平,那么生计主体便会做出逆向选择(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而不去劳动),这不仅不利于外迁移民生计能力的提高,还会耗费大量的财政支出。因此,忽视微观生计主体诉求的结构与制度转变,容易导致生计政策的空心化效应。
2 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的思想逻辑
作为理性的自然人,生存是任何一个生计主体首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短期内除非某种特殊情况的出现,否则生计主体无法改变其生计资本的数量与结构,只能通过对其既有生计资本的重新组合配置来实现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出于生存的自利性考虑,生计主体会在其既有的生计资本状态下,通过对生计资本的优化组合来实现最基本的生存目标,而这种资本组合方式实际上就是生计策略的选择。因此,笔者认为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的逻辑起点应为生计资本。
移民政策的实施,使外迁移民的生计问题置于外部性的影响范畴之中,改变了外迁移民的生计资本结构,不同的生计资本状态下,外迁移民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替代、转换、互补、相互促进等方式重新实现生计资本的最优配置,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积累。同时,外迁风险的存在给生计脆弱性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这使得外迁移民不得不在“成本—效益”原则下重新审视生计资本的优化配置问题。因此,对外迁风险成本的解析以及从资本视角重构可持续生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以生计资本为逻辑起点的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就是生计资本保值、增值过程的实现。良好的政策(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可持续生计资本的保值与增值,从而有利于推进可持续生计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提出以生计资本为逻辑起点,以“生计资本—生计脆弱性—可持续生计能力重构—政策保障”为逻辑的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演化路径(图2)。
图 2 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演化路径
3 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重构
3.1 生计资本维度
从人的发展视角来看,生存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外迁移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生存问题。生计主体在物质、金融、人力等方面所拥有的资本情况决定着生存能力的大小,但与一般人群生计不同的是,在外迁约束条件下,移民可能会通过心理预算(即消费某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乐趣或效用与购买该产品或服务的痛苦或成本)来使其心理账户的成本与收益相匹配,例如:如果其在自然、物质等方面的生计资本来源于超额补助或是免费获得的,那么其在消费该部分资本或利用该部分资本进行投资时,其心理账户可以轻松关闭(即超额消费、浪费或投资失利所带来的痛苦极小,甚至没有),这样有可能导致精准扶贫的“挤出效应”,反之则亦反。所以,生计资本应由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构成。
3.2 风险成本维度
外迁使移民生计问题置于外部性的影响范畴之中,移民的生计资本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如:外迁使移民对自然资本——土地的拥有量减少,但使其货币形态的金融资本得到了补偿,这是否就意味着生计的可持续性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究其原因在于:移民安置政策虽然使移民在生计资本上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但外迁同时也使移民暴露在脆弱性背景的冲击之下,若外迁导致移民及其家庭的财富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即外迁成本大于外迁收益),则构成脆弱性,反之则亦反。考虑到南水北调外迁实际,笔者认为外迁风险成本主要有外迁转换成本(就业的机会成本、代际抚养成本)、社会适应成本(自然条件适应、社会帮扶措施)、物质成本(生活成本、通讯成本)等。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外迁活动使得移民的社交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在新社交网络中,外迁移民为了规避因生计行为选择错误而导致的个人生计风险的发生,增加生计收益,或降低错误决策带来的后悔程度(“同命相怜”效应),他们会参照新环境中他人的行为方式进行生计决策,移民的“羊群效应”由此产生,这无疑加剧了移民短期生计行为的倾向,不利于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培育。因此,还需要从心理成本维度来探讨贫困移民的脆弱性问题。
3.3 可持续发展资本维度
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生计主体的生计资本为基础,所以,外迁移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生计资本保值、增值的过程。可持续生计目标的实现则是外因(外迁政策制度)与内因(外迁移民自身可持续生计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可持续生计能力建设的目标在于生计资本保值、增值的能力,这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增值能力、金融资本增值能力和社会资本增值能力实现。外迁政策考量的则是为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升而提供的制度性保障。从生计实践来看,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中,最能起到增值功能的还是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其中,人力资本增值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通过对外迁移民教育、技能培训和健康的投入;金融资本则通过创新创业(自主经营)、金融理财、保险服务、银行储蓄等方式来实现货币资本的保值、增值及为生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支持;移民参与的各种正式(非正式)社会组织及该组织提供的服务,无论在情感维度还是在就业帮扶、资本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需要对应提升生计资本保值功能(生态补偿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增值功能(人力资本增值机制、金融资本增值机制、社会资本增值机制)。
以生计资本为起点的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阐明了“生计资本—生计脆弱性—可持续生计能力重构—政策保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及其演化路径,有助于揭示风险成本对外迁移民生计脆弱性的作用机理及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核心要素,有利于系统、动态地推进外迁移民可持续生计政策(制度)体系建设。
[1] DFID.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R].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0:77-86.
[2] Scoones.Sustainable livelihood:a framework for analyis[R].IDS Working Paper72.Brighton:IDS,1998:53-62.
[3] Ashley C ,Carney D.Sustainable livelihoods: Lessons from early experience[J].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1992:105-112.
[4] 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让生计可持续[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0(4):123-124.
[5] 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55-56.
[责任编校: 张 众]
The Reconstruction of Analy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Living of Emigrants of the South Water to North Project
XIA Ji, TU Jing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Current studies on the sustainable living of the emigrant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tical framework proposed by DFID. However, this framework has problem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livelihood assets and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volution route ranging from livelihood assets,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re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capability to the ensured policy with a purpose of revealing the risk of cost that is regarded as the critical factor impacting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d of enhancing the explanation of the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emigrants as well as boos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emigrants in a systematic way.
emigrants;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alytical framework
1003-4684(2016)03-0011-03
C916
A
2016-03-17
湖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HNC2015008)
夏 季(1971-), 男, 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和政府公共部门管理,市政与农村社会管理
涂 晶(1982-),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