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C®-M/Daramend®-M重金属稳定化技术
2016-06-21
EHC®-M/Daramend®-M重金属稳定化技术
由北京宜为凯姆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EHC®-M/Daramend®-M重金属稳定化技术,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河道底泥、农田的重金属(如镉、铬、铅、砷等)污染和大多数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VOCs)污染修复。
主要技术内容
一、基本原理
EHC®-M是可注射的,适用于饱和层的重金属稳定化的复合配方修复产品,结合了控释碳源、强还原性矿物质、缓释硫酸盐及其他有效成分。将EHC®-M药剂施加至土壤饱和层后,化学和微生物过程联合创造出强还原环境,在此条件下,重金属可以通过还原沉淀形成难溶的金属硫化物或含硫矿物质,并吸附到矿物质腐蚀产物上,从而得以稳定化。大多数的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VOCs)也可以在此强还原环境中降解,因此,混合污染的地下水也能得以修复。EHC®-M不同金属稳定化机制如下表:
不同金属稳定机制表
Daramend®-M与EHC®-M具有相似的配方和工作机理,但Daramend®-M具有较大的产品颗粒。Daramend®-M的独特优势包括稳定化常见重金属,如铅、砷、镉、铬等;提高土壤健康,改善土壤耕层和肥力,降低毒性,满足农田复垦要求;具有亲水性,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提供广泛的主要、次要和微量营养元素。
二、技术关键
(1)EHC®-M药剂为非水溶性粉末,以20%~35%浓度的泥浆形式使用GeoProbe设备直推注射。
(2)Daramend®-M药剂主要以土壤搅拌和土地耕作形式实施,施加完Daramend®-M药剂,用厚塑料布覆盖修复土壤以保持适宜的反应条件。
典型规模 北方某汽车部品厂区内Cr(VI)污染修复工程:地下水修复面积187m2,修复土方量217.8 m3。
主要技术指标及条件
一、技术指标
北方某汽车部品厂内,镀铬车间“跑冒滴漏”导致土壤和地下水受到Cr(VI)的污染。地下水中六价铬浓度范围为1.99~77.2mg/L,土壤中六价铬最大浓度为1500mg/kg。
修复方案:首先采用EHC®-M药剂原位注入修复区域内浅层地下水,随后对污染土壤进行清挖,并用Daramend®-M药剂原地异位修复清挖的Cr(VI)污染土壤,同时对深层地下水采用“抽提-处理”方式修复。Cr(VI)地下水修复目标为0.05mg/L,土壤修复目标为100mg/kg。
修复效果:非饱和层土壤中的Cr(VI)浓度大幅下降,远远低于修复目标值。原位注入完成后,对地下水进行10个月的持续监测与采样,评估Cr(VI)在药剂作用下的还原情况,数据表明,地下水中Cr(VI)浓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并在2012年10月完全达标。
二、条件要求
不适用于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大于1000mg/kg)的土壤修复。
主要设备
EHC®-M试剂通过GeoProbe直推注射。需要设备主要包括两部分:泥浆配备泵送一体化设备(ChemGrout 或同等功能替代品)及注射设备(GeoProbe)。
Daramend®-M采用挖掘机械,浅层搅拌机械,土壤筛分机械,农用机械如旋耕机、翻耕机,以及灌溉洒水等装置。
投资效益 (以北方某汽车部品厂区内Cr(VI)污染修复工程为例)
一、投资情况
总投资100万元,其中药剂费用32.09万元,折合单位修复量药剂费用278元/m3。
二、环境效益
两种试剂成分安全无害,无二次污染。Daramend®-M试剂用于农田修复,不仅可以稳定重金属镉等,还可改良土质,实现复垦。
电企业联系话:010-65611871
E-mail:xiakun@envirochembj.com
Heavy Metal Stabilization Technology of EHC®-M/Daramend®-M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5377(2016)05-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