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卫生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探讨

2016-06-21韦安明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有效性

韦安明

【摘 要】对中职卫生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素养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加强中职卫生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规划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77-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咨询、调查、推演及初步实践,了解自身专业所对应的社会地位与前景,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编制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方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和人生奋斗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信,提升职业竞争力。

然而,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各方面的素质相对较低,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不够完善、不够科学等原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出现诸多问题,与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生职业幸福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中职卫生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素养调查及分析

近年来,中职卫生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往往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造成不同学生就业能力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多数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素养。

笔者对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2015级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35%学生是自己选择专业和对专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多数人在选择学校、专业时受其他因素干扰较大,入学后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也很有限,有的甚至一无所知。86%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认识,普遍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说处于无规划、无管理、无目标的“三无”状态。学生对专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体系不完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不到位;主观方面,中职生的年龄、文化基础、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学校与学生都应积极做好分析、寻找应对之策,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引导。

二、加强中职卫生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教师素质在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应挑选专业知识强、实践活动多样化、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当职业规划师,统筹全校职业规划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和课程实施等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不能仅仅依靠就业指导中心,而应该是全校职工的共同责任。全体教职工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全员育人意识,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还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适当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从而实现多维度着力的合力育人的效果。

2.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学校要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该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每个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认识其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转变意识淡薄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增强自我意识和能力。中职生大多都是中考的失意者,就读中职学校对他们来说往往是不得已的选择,入学之初他们的心态不稳定、缺乏自信,对专业不了解,对自己能否成才、对未来的前途很不乐观。可见,新生入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关键。学校通过问卷调查、职业兴趣测定、专家讲座等方式和途径,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初步确立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

3.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在第一学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讲座,学生毕业前夕举办就业指导课或类似的讲座,这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完善,课时少,任课教师不专业,授课内容、授课形式与实践存在脱节,考查考核方法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不能将其中的理论和方法真正地指导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形成职业规划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等同于就业指导课,不是像开设一门课程那么简单。要建立多层次、多方式、全程式的职业教育指导体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设计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应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和计划,并且贯穿整个学业过程。入学开始,学生要逐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逐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明确职业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到了中年级,学生就要进一步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情况,学会多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和职业发展趋势。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辅导课,让学生学会撰写简历、面试、求职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邀请行内人士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增加学生对社会就业市场的了解,增强学生对职业的心理预期。对于高年级,通过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讲座,督促学生参加招聘辅导,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学会利用人才双选会、互联网等途径收集职业信息等,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和素养。

4.组织开展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适应性教育活动,能使学生比较真实地了解社会,对所学专业和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真实感性的认识。对于医学生来说,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到实验实训基地、模拟医院和医院去见习实习,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义诊活动。创业成功人士是学校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重要的资源,要加强与他们沟通与联系,邀请他们给学生进行讲座指导,用他们的真实经历和经验影响在校生,把他们的职业经验转化为学生宝贵的职业发展财富。

5.充分认识自我。在校学习期间是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职生不要认为自己就读的是中职学校,教育层次较低而缺乏自信,从而不积极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优势与劣势、能力与爱好,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期间学生根据学习和实践,不断地修正、不断地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时不宜过多关注经济利益,应根据自己的专业与能力等因素,考虑职业的发展前景。这样全面认识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6.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制订专业发展的计划、目标和行动方案,并与学生个体的自觉性、自制力及学习的环境实现正向互动。班级是学生人格成长和职业成长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建设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在班集体中倡导和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文化氛围,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步实现自身的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中职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积极探索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内容和策略,认真学习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力争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坤林.中职中专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

[2]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张奎.浅谈中职护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4(19)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