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萍为“51号兵站”“小老大”平反

2016-06-21唐国良

党史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兵站陶勇交通线

唐国良

抗战时期,苏北地区的新四军为冲破敌人的封锁线,获得军需物品,以及搜集情报、安全护送来往干部,在上海与新四军部队之间秘密建立了多条地下交通线。电影及电视连续剧《51号兵站》就是当年秘密交通线的生动写照。在这些地下交通线中,有一条是在浦东的高桥、高东地区,因而被称为浦东的“51号兵站”。

浦东的新四军地下交通线始建于1942年春,由新四军陶勇旅长,江防团汤景延团长、吕炳奎政委、孙更舵参谋长,一师采购科科长张渭清等领导策划,由江防团周显才、吴明义等实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张渭清、周显才等通过商业交往,熟识了高桥镇青年王斗甫、王申甫兄弟和徐家善、赵树华等,先后开设了粮行、油行,加上王氏兄弟开设的照相馆,以及通过赵树华的关系掌握的五号沟码头,成功地组成了一条地下交通线。由周显才带领一批干部化装成商人,利用这条地下交通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苏北地区的新四军、解放军采购输送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浦东“小老大”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新四军运输军用物资,不仅得到了张爱萍、陶勇等人的鼓励,而且相互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由于“小老大”们的特殊经历,尤其是当年往苏北运送军用物资的过程中,与日本人、土匪、国民党部队、帮会组织都打过交道,因而遭到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小老大”们提出了平反要求,组织上也开始对他们的案件进行复查。

1983年春,当法院的两位同志持介绍信前往北京,去国防部求见张爱萍部长,了解赵树华等“小老大”的情况时,“小老大”们的遭遇引起了张爱萍的极大震怒。他拍案而起,在介绍信的反面写道:赵树华等同志是人民的功臣,不是反革命!为何至今没有平反?请上海市委认真复查!在张爱萍的关心下,“小老大”们很快获得平反。法院也宣告赵树华等人无罪。

(田雨摘自《世纪》201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兵站陶勇交通线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抗战时期新四军兵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陶勇:浪漫的战地恋情
夜跑诡遇鬼剃头
兵站:抗战中的“补给脐带”
夜跑诡遇鬼剃头
1967:海军第一大案
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与使用
红军时期中央红军的兵站工作
盟军在大西洋交通线斗争中是怎样取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