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转企改制”后地方国有电影企业的经营现状
——以峨眉电影集团为例

2016-06-21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唐 旭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浅析“转企改制”后地方国有电影企业的经营现状
——以峨眉电影集团为例

唐 旭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峨眉电影集团属于中国国有文化集团,是全国七大电影集团之一,具有完整的电影文化产业链,是中国西部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产业基地。该集团对企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2003年,后于2010年实现战略重组,并积极响应国家“转企改制”政策,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一套经营体系。本文论述了“转企改制”后峨眉电影集团的经营现状,总结其经营过程中的优势、挖掘其经营运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能为实现地方国有电影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峨眉电影集团;经营现状;可持续发展

一、“转企改制”后峨眉电影集团的经营现状分析

“转企改制”后,峨眉电影集团的经营重点集中在影视作品创作生产、影视作品发行放映和其他产业经营这三大板块。从这三个板块入手,可以较为明晰地分析峨眉电影集团的经营现状,把握该集团的经营现状。

(一)峨眉电影集团电影创作生产现状。“转企改制”以来,峨眉电影集团积极参与市场运作,不仅参与投资了刷新当时华语电影票房纪录的《让子弹飞》和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的《观音山》,也参与投拍了《无价之宝》《大武生》《天机·富春山居图》等汇聚众多明星的商业电影,还拍摄了反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具有公益性质的《羌笛悠悠》《东汽人》等故事片。

然而,从整体生产来看,峨眉电影集团参与投拍和制作的多数电影作品都没能兼顾“两个效益”,部分影片甚至连最起码的经济效益都没有实现,仅凭少数几部票房和口碑俱佳的影片难以使集团真正发展壮大,如此一来,“偏效益”和“空效益”这两种效益失衡的现象就成了诸如峨眉电影集团一类的地方国有电影企业在电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效益失衡的源头则可以追溯到创作上,滥俗的商业片套路制约着创作者原创和创新的动力,致使其在创作时把追求经济效益完全等同于“一切向钱看”,以为只要复制已有的成功创作模式就可以一劳永逸,把消费者视为不会思考的“摇钱树”,而不是真正遵从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作,这种背离价值规律的创作方式是导致电影产品效益失衡的罪魁祸首。

此外,从峨眉电影集团的创作生产现状中还可以看出地方国有电影企业的独立制片能力薄弱的问题。“转企改制”后,峨眉电影集团在电影作品的创作生产上对其他大型电影集团和制作公司等的依附性过强,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因此在创作上总是表现得很被动,几年来只出产了一部独立制作的影片《天上的菊美》,作为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条的集团,峨眉电影集团要想获得更深远的发展,其独立制片能力亟待增强。

(二)峨眉电影集团影视作品发行放映现状。峨眉电影集团在发行放映网络的构建上率先响应国家关于建立“院线制”的号召,仅2010年,峨眉电影集团下属四川省电影公司太平洋院线在中心城市新增、改建影院12座,增加银幕75块;全年放映34.19万场,观影1078万人次;票房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72.18%,院线与影院是峨影集团电影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到2014年,太平洋影城全年总票房8.74亿元,在全国共有影院122家,700块银幕、86300座位。同时,峨眉电影集团还在省会和副省级大中城市新增多家大型高等级电影院,并加快长沙、西安等地的太平洋电影城的洽谈、建设进度,实现了集团旗下院线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覆盖。此外,峨眉电影集团还大力推进二级城市影院建设和发展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并积极拓展农村电影放映市场,力求推动农村电影放映朝数字化、规范化、长效化方向发展。

峨眉电影集团在发行放映网络的构建中基本做到了国内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镇、农村的发放网络全覆盖。但从目前的竞争大背景来看,峨眉电影集团的院线并不占有绝对优势,其放映技术和基础设施还处于中等水平,难以满足电影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例如:位于四川成都市中心的太平洋电影院盐市口店是峨眉电影集团所有的影院中营业额最高的一家,单周票房数据长期位列四川省内所有电影院中的第一名,在全国的影院票房收入排名中也位于前列,但影院内的基础设施相对陈旧,观影环境(包括影院装修、座椅舒适度等)也没有竞争对手万达、保利万和等院线那么好,其票房收入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影院优越的地理位置(临近春熙路商业区,人流量很大)。由此可见,峨眉电影集团在发行放映方面的经营情况存在着“看上去很美”的问题,有很多地方还有待完善。

(三)峨眉电影集团周边业务的经营现状。“转企改制”之后,峨眉电影集团积极拓展了很多新的电影周边业务,着力以“周边”辅业的经营成效反哺“制发放”主业,为主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底。

峨眉电影集团最出色的周边业务当属《看电影》杂志,多年以来,在吸收国外同类媒体办刊经验的同时,《看电影》结合中国电影产业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了两本《看电影》半月刊和一本《午夜场》月末版的发行规模。

除此以外,峨眉电影集团旗下的峨眉电影频道的经营运作也是比较成功的。该频道在2005年3月6日正式开播,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专业的电影频道,以电影、电视剧的播放为主体,每天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出,着重突出西南电视市场的特性,平民化视角关注中国的影视动态,创办了《影响》《鉴碟》《票房》等系列电影鉴赏和电影评论栏目,在西南地区拥有较为广泛的收视群体。

总的来说,峨眉电影集团现有的周边业务经营状况良好,对集团电影主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是《看电影》杂志,影响力更是覆盖了国内的大中城市,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在同类杂志中名列前茅,而峨眉电影频道也在西南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只是频道的管理机制和节目形态还应可作进一步的调整。

二、峨眉电影集团的突围对策

峨眉电影集团的经营现状反映出“转企改制”后的峨眉电影集团在资源整合、经营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显示出相当的活力,但在运作细节上由于过去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难免出现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逆的问题,或多或少地制约了其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针对其经营短板采取相应的突围对策。

(一)加强原创力度,确立优势类型。峨眉电影集团在电影作品创作上主要存在原创能力不足的问题,要么走随大流的跟风路线,要么拍摄一些莫名其妙的非主流电影,“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是常有的事,鲜有影片能做到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因此,必须加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原创作品的创作。

一方面,要加强创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走任人唯亲的老路。可以发挥集团的号召力,举办一些人才选用的竞赛,以竞聘上岗的形式吸纳创新人才;也可以完善奖惩机制,鼓励原创和创新尝试,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另一方面,要确立自身的优势电影类型,不要盲目跟风,迷失自身的影视生产创作的方向。而在确立优势类型的时候不妨考虑在原有优势类型的继承上注入新思维,抓好故事内容、提高创作质量,从而构建起自身具有品牌效应的优势电影类型。

(二)提升放映技术,改进基础设施。目前,院线日渐成为电影产业运作的核心,有人指出:中国电影发展的掣肘在于影片质量,而影片质量的掣肘在于制片资金,获得制片资金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电影票房。由于我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在短时间很难获得显著的提升,所以要想从电影的生产环节促进票房增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采取措施来改进电影的发行放映环节,是扩大电影消费市场、增加票房收入的可行之径。

技术的提升在于对国内外电影放映技术的更新换代要进行实时地密切关注,根据影院的资金状况和观众的观影需求不定期地对院线进行技术改进,不能墨守成规,被动地等待电影消费者的选择,而应主动去争取消费群体,创造消费市场,使自身在竞争当中处于优势地位,掌握竞争的主导权。此外,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上可以从影院装修入手,不同地区的影院可以根据周边的消费环境进行不同的装修设计,把电影主题融入影院的装修风格中往往能够更好地吸引电影消费者,而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舒适度高的座椅也对电影消费者的二次消费起着重要作用。

(三)规范周边业务,完善产业链条。现阶段,峨眉电影集团周边业务的经营还比较松散和分散,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因此,周边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这两项工作应当被提上日程。对周边业务的规范管理首先要从业务内部的管理展开,结合市场需求对现有的周边业务进行增减,把重合的业务融合,一切调整均要围绕着支持电影主业的发展而进行;在内部管理实现规范化后,要将周边业务纳入电影产业链条中进行完善与整合,现有的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这两项周边业务不可放弃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新媒体上的周边业务,充分发挥“互联网+”模式的产业推动作用;最后,由于西部地区影视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东中部地区要低,所以借助峨眉电影集团在西部地区的影响力,因地制宜地在四川投建一个能满足西部地区影视制作与人才培养需求的数字影视制作基地,无疑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小结

总体来说,峨眉电影集团的“转企改制”工作是成功的。目前,集团的影视文化产业相关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地兴建和完善,电影主业、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其在经营过程中呈现出的优点值得其他地方国有电影企业学习,暴露出的问题应当引起其他地方国有电影企业的警惕。作为一个电影企业,不仅要积极推进电影产业的革新、完善企业的产业链条,也要合理利用“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莉,季涓.宁夏电影集团现状与发展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6).

[2]李坤,徐莉.试论电影企业的发展选择——以重庆电影集团为例[J].中国电影市场,2013(5).

[3]吴春集.制片厂生存——上影集团产业竞争力与发展趋势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5.

中图分类号:J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13-02

作者简介:

唐 旭(1990-),女,汉族,四川宜宾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戏剧与影视学,研究方向: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