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关键链的广播电台国际新闻报道流程优化研究

2016-06-20樊硕

科技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闻报道

樊硕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评估原流程整体时效性和工序效率并提出改进思路、新流程设计、新流程评估进行论述。

关键词 广播电台;新闻报道;流程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8-0070-04

1评估原流程整体时效性和工序效率并提出改进思路

1.1原流程时效性评估

1)绘制原流程的关键链网络计划如图1所示,图中各关键时间点紧后且未延时工序的最早开始时间计为0。语言部的工序时间随x1取值不同而发生变化。

2)原流程通过网络发布新闻信息的关键链及工期

(1)19≤x1≤21

网络发布流程关键链为:1、2、3、4、5、6、7、8、9、13

最早完成时间=120+D(3-2)+39+D(6-5)+47.5=206.5+D(3-2)+D(7-5)

(2)7≤x1≤18

网络发布流程关键链为:1、2、3、4、5、6、7、8、9、11、12、7、8、9、13

最早完成时间=120+D(3-2)+39+D(6-5)+27+D(t9)+41.5=227.5+D(3-2)+D(6-5)+D(t-9)

(3)0≤x1≤6或者21≤x1≤23

网络发布流程关键链为:1、2、3、4、5、6、7、8、9、11、12、7、8、9、13

最早完成时间=120+D(3-2)+39+D(6-5)+32+D(t9)+41.5=232.5+D(3-2)+D(6-5)+D(t-9)

3)原流程中新闻音频节目制作、广播发布的相关工序固定安排在完成网络发布工序的紧后1小时内进行,因此原流程通过广播发布新闻信息关键链工期为:

广播发布时间=网络发布时间+D(14-13)+60

4)评估结论:原流程新闻网络发布速度超过3h,广播发布速度超过4h,时效性有待加强。

1.2原流程工序效率评估

1)原流程ASME表格如表l所示。

2)计算分类工时比例

在计算时采取以下方式:

(1)由于驻外记者站“采集”“审核传送”工序的效率受其所在地资源、环境等现场情况的影响较大,因此不纳入工时比例计算。

(2)重名工序只计取一次工时。

(3)单个工序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工时的,取较小值。

根据表4中的工时数值,全部工序的工时合计为126.5min,其中:增值工序65.5min(序号:4/5/7/9/14/15/17),占51.8%;控制工序34min(序号:3/6/8/9/15),占26.9%;无效工序(序号:lo/11/12,在表4中用灰色表示)5min,占3.95%。

3)评估结论:原流程控制工序和无效工序在流程总体工时中所占比例偏高.

1.3针对流程主要缺陷制订优化策略

1)主要缺陷

原流程以首播时间窗口作为业务运转节奏,未发挥网络发布的即时性;全球新闻信息汇集新闻中心集中筛选使签稿人工作负荷过大出现资源瓶颈;非增值工序比重较大;各级机构业务运转节奏不统一,流程整体缺乏连贯性。

2)优化策略

(1)根据信息汇集范畴,在驻外记者站和总部之间增设地区分部,形成三级机构并分级授予相应的信息决策与发布权限。

(2)基于新闻重要级别判断机制设计常态报道流程

按“一般”“重要”“重大”3个重要级别制定新闻信息分级判断响应机制:“重要”新闻一般由记者站/地区分部(或者记者站/总部总编室)两级判定后,存储至总部媒资系统中共享;“重大”新闻由记者站/总部总编室/编委三级决策判定。当出现“重大”新闻时,由新闻中心通知其它地区分部和新闻事件的对应语言部协同报道,总编室决策是否启动重大新闻专题报道。

3)基于深入发掘重大新闻信息价值的业务需求,制订特殊响应机制

重大新闻往往具有突发性、快速动态变化性的特点,因此适合采用预案重构的应对方法。预案重构是将包含全部对策方案,可应对各种变化情况的总预案分解成数个对应单一变化的子预案,在突发事件动态处理的决策点,可按照具体情况将多个子预案进行组合得到适宜的后续处理方案。对于新闻业务而言,可将整体流程“分解为具有一定功能、标准接口的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在重大新闻报道的不同阶段根据报道方案提取所需流程模块,流程模块之间直接联通或通过某个活动联通,从而构成整体流程。

2新流程设计

为了使新闻报道流程能够应对不可预见但却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国际重大突发事件,新流程设计中提出“常态报道”和“重大新闻专题报道”两种模式(如图2所示)。

2.1新流程的新闻分类分级与决策判断机制

1)新闻重要程度的级别划分

为了建立重要新闻决策判定机制,首先需要制定新闻信息重要程度的分级策略。新闻重要程度是一个与受众特性密切相关的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受众群体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会做出不同的、乃至差异很大的判定。本案例中按照国家、地区划分受众群体,将新闻信息的重要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一般”“重要”“重大”3个级别,其中“重要新闻”是指在某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或产生影响的新闻事件。新流程中起决策作用的人员角色在判断新闻事件重要程度时,需综合考虑从以下3方面因素。

(1)涉及范畴。指新闻事件所涉及的人员、地域范围,如:单个国家、局部地区(多个国家)、多个地区(国际)。

(2)预期关注度。预估新闻事件在对象国、地区、国际范围内对受众的吸引力。

(3)国家对外新闻发布的总体策略。国家总体策略可提升或降低新闻重要等级,如:某个新闻事件的涉及范畴和预期关注度达到“重要”级别,但涉及敏感地区、敏感事件、敏感时期时,有可能根据国家总体策略按照“重大”或“一般”新闻报道,或者不予报道。

2)新闻重要程度的决策判断机制

驻外记者站是获取新闻信息的最前沿,位于新闻报道流程的起点,应在获得新闻原始信息的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并充分应用IT及媒资系统等技术平台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同步实现各级组织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和快速决策。

在新流程的设计思路中,应将受众意愿作为判断新闻重要程度的核心因素,在很多时候新闻重要程度不会随受众范畴的扩大而提升,而有可能随受众范围的缩小而提升。如某一新闻若在其发生国所在地区的重要程度为“重要”,则在该新闻在其发生国的重要程度不会低于“重要”级别,而在其它地区及全球范围内该新闻的重要程度不会高于“重要”级别,且有可能降低为“一般”。据此,新流程对新闻重要级别的决策机制设定如下:

(1)重要程度为“一般”的新闻采用一级决策方式,由驻外记者站直接判断。

(2)重要程度为“重要”的新闻采用二级决策方式,分为两种决策情况。

情况一:首先由驻外记者站判断为“重要”级别,此后由地区分部首席记者在“修订签发”工序中经判断确认为重要新闻,选择传送至总部媒资存储中推荐共享。

情况二:当驻外记者站第一时间判断某新闻原始信息为“重大”级别时,立即通用呼叫中心将原始信息发送到地区分部首席记者和总部新闻中心签稿人。地区分部首席记者判断确认该新闻为“重要”级别并对其有可能升级到“重大”级别有所准备。新闻中心签稿人判断该新闻仍按照“重要”级别处理,则反馈地区分部,由地区分部反馈驻外记者站。

(3)重要程度为“重大”的新闻采用三级决策方式。在上文“情况二”中,若新闻中心签稿人判断该新闻达到“重大”级别,则上报总编室编委进行第三级决策。若该新闻事件经编委批准按照“重大”级别进行报道,则:该新闻事件在采用常态报道流程按照“重要”新闻级别报道的同时,由新闻中心发送消息通知其它地区分部和新闻事件的对应语言部协同报道,总编室同步启动重大新闻专题报道。否则,按照总编室指示参照上文“情况二”或“情况一”处理。

2.2新流程设计图及简要说明

基于上述新闻分类分级与决策判断机制设计新流程,如图2所示。

1)在驻外记者站,记者采集中文、外文素材,中文素材标注重要等级(一般、重要、重大)传送至地区分部,外文素材则由本站外文编辑发布到当地语种网页。

在地区分部,“一般”新闻由中文编辑筛选,经编辑、翻译后中、英文网络发布。首席记者修订、签发“重要一‘重大”新闻中文成稿,并视情况要求本地区其他语种网上发布,或将其共享至总部媒资系统。节目制作室从媒资系统中甄选信息,独立完成节目制作,发布。不同地区分部之间通过媒体资源共享实现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协同报道。

记者站、地区分部两级机构通过网络、广播方式基本实现国外新闻的国际发布,总部在相当于中国地区分部同时,总编室负责判定重大新闻,决策并参与重大新闻专题报道;新闻中心汇集全部新闻信息,参与重大新闻判断和专题报道过程。

2)在常态新闻报道流程运转的同时,若总编室决定启动某个重大新闻专题报道,则以新闻发生地的地区分部为核心组建报道团队,根据新闻事件发展动态制定阶段性的报道方案,进而将方案转换为报道流程下达实施。

3新流程评估

3.1新流程时效性评估

参照新流程设计图(详见图2)和原流程工时绘制新流程网络计划,如图3所示。图3中:地区分部“翻译”工序编号为7,节目制作室“翻译”工序编号为7′,本地区其他记者站“翻译”工序编号为7″;新闻发生地记者站“外文网发布”工序编号为4,本地区其他记者站“外文网发布”工序编号为4′,地区分部“英文网发布”工序编号为4″;地区分部节目制作室从“节目编排”至“海外音视频发布”连续四个工序编号为8至11,总部节目制作室从“节目编排”至“总部音视频发布”连续4个工序编号为8′至11′。

新流程在驻外记者站经过“1、3、4”3个工序尽快完成新闻发生地的母语网络发布,时间约为127.5min,理论上较原流程的最快网络发布时间(206.5min)缩短79min,提升报道速度约3870。另外,在本地区的地区分部完成中文网发布时间约为128min;英文网发布时间约为139min;地区内他国家母语网络发布时间约为140min。因此,新闻报道时效性得到优化。

3.2新流程工序效率评估

新流程ASME表格如表2所示,其中:驻外记者站采集、传送合并工时2h。按照上文所述原流程分类工时比例的计算方式,在排除“采集传送”工序且重名工序只计取一次工时的情况下,表5中其他工序的工时合计为95.5min,其中增值工序82.5min(序号:2/3/4/6/7/8/9/11/11′/4″/4′),占86.4%;控制工序13min(序号:5/10),占13.6%;未出现无效工序。因此,流程效率明显优于原流程。

4结论

1)在完成新流程设计和理论评估后,将进入新流程的实践检验阶段:应在适当范围试用新流程,并及时追踪、试用效果。在积累足够的试用数据后,应再次进行流程描述评估等一系列持续改善工作。当在流程优化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时,需要继续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创造新方法尝试解决。

2)由于新闻报道具有显著的时效特点和项目特征,同时新闻价值往往与新闻事件的突发性及严重程度等因素呈正相关,因此媒体机构可以借鉴项目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手段优化新闻报道流程,提升媒体竞争力。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新闻报道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广播电台供配电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青海取缔23个非法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