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区域内科普共同体的研究

2016-06-20朱才毅周静

科技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共同体互联网

朱才毅 周静

摘要 目前,我国科学传播的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资源整合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在科普领域的应用空间巨大。以互联网思維破解制约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难题,助力构建区域內科普共同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既是新常态下科普事业面临的新挑战,也是科普组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谋求共同发展的结果。

关键词 科学普及;共同体;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8-0005-02

当下,包括科学普及在内的许多行业,都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部门与部门间整合、线下与线上的协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科普工作涉及到社会的多个部门、多个系统,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科普绝非一家科普基地就能够完成、做好的,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的氛围,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新常态下,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思维的深入人心,必然会改变科学普及方式,提升科学传播效能,乃至影响我国科普工作的格局。

1合建共享:科学发展科普事业的重要命題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普场馆已形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综合性、行业性及领域性齐头并进、协调发展,门类相对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科普工作体系。但仅以物理场馆为载体开展科学传播,其受众数量非常有限,很难形成普惠型的传播局面,如何抓住全国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历史时机,整合凝聚各个科普基地的力量,从而形成科普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合力,成为当前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制约我国科普资源发展与共享的现状有以下方面。

1)资源分布不均匀,优质资源待开发。现有的科普资源,绝大部分位于一二线城市中心城区,位于山区和农村地区的科普资源相对较少。以广州为例,当前广州共有82家科普基地,其中79家位于广州中心城区,山区和农村仅有3家科普基地。可见,科普资源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状态,人均享有的资源极不均衡,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此外,目前我国潜在的一般性科普资源,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规模数量,但优质资源还很小,优质资源普遍不足、亟待开发,这是制约我国科普资源共享工作开展的难点之一。

2)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是国土面积上的大国,各地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科普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地区,科普水平较高.相应地,经济落后的地区,科普水平也比较落后。从空间上看,我国科普事业区域发展差距,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东部地区的科技水平和公众科学素养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3)共享意识需强化,引导力度仍不足。我国的科普资源分散在多个部门、多个系统,如科技管理部门、科协组织及科研、教育、文化、农业、卫生等,资源之间分隔程度大、共享意识低的现状有深刻的体制、制度原因。此外,目前我国尚缺乏国家层次的法律法规,以明确公共财政投入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形成的义务。在当前社会认识水平较低,利益机制还不到位的情况下,没有政府层面强有效的政策引导,这是推进科普资源共享工作的又一大难点。

2发展机遇:以互联网思维破解科普发展难題

构建科普的共同体,是推动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是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的有力措施之一。“互联网+”作为重要平台,可以集聚、集中、集成大批有用的人才,以虚拟、实体等多种方式,广泛吸引、吸纳各方英才,有效整合、凝聚各类资源,加入科学传播的行列。

2.1树立“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了便利渠道。第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科普知识的共享成为可能。互联网本身包含大量的科普信息,可以进行资源分享。第二,互联网能够提高人们对科技相关议题讨论、科学知识共享以及科普创作的参与度,更好地、准确地了解人们的科普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第三,互联网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对各类科普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筛选、评议及整合。最后,网络使得科普工作突破了地域限制与人群限制,改善了科普资源分配、分布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2.2关于共同体的认知

所谓共同体,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基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包括种族、观念、地位、遭遇、任务、身份等)而组成的各种层次的团体、组织,既包括小规模的社区自发组织,也可以指更高层次的政治组织,还可以指国家和民族这一最高层次的总体。

科普共同体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的基础上,为了相同的教育目标,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活动实践中,所形成的有责任感的团体。结合有关文献,本文对科普共同体的认知为:在一个省市,或者更大的区域范围内,以现代科学传播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为价值追求,整合区域内优质科普资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个互动、合作、分享的科普联盟,从而在区域内达到科普事业的均衡、持续、高效发展。

2.3科普共同体发展现状

近些年,科普共同体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政府管理层面、科普专业人士的关注,构建科普共同体的发展空间被打开,成为一片“新蓝海”。国际知名的科普共同体如国际科技中心协会(ASTC)、北美科学中心协会、亚太科学中心协会(ASPAC),国内有全国性的科普共同体如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地区性的科普共同体如北京科普基地联盟、首都博物馆联盟、北京科普资源联盟、广州科普基地联盟,广东科技馆研究会等,有综合性的科普共同体,也有侧重一个方面的专业性科普共同体如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联盟。相对于科普共同体建设的蓬勃发展,有关科普共同体的理论研究还多,深层理论研究的空间还很广阔。

3案例介绍:广州构建科普共同体的探索和实践

3.1联盟概况

广州科普基地联盟成立于2011年,目前共有成员单位77家,涵盖了广州地区各级科普基地。服务宗旨是通过整合资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实现科普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探索科普基地良性运行机制,总结推广科普基地成功经验和方法,推动广州地区科普活动的开展、科普作品的研发和科普队伍的建设。

3.2组织保障

按照十八大报告关于现代社会组织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以联盟章程为核心的组织架构,理事会和秘书处权责明确,运行机制行之有效。现行理事会共有理事单位19家,设理事长1名、常务副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7名、秘书长1名。秘书处负责联盟日常事务,在理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联盟秘书处设在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派一位领导人担任秘书长,领导秘书处的工作。

3.3理念先导

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积极寻找与广州市全局性、战略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用更高宽的视野做好科普工作,树立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理念。二是树立现代科学传播理念,把传统科普所采用的自上而下的、俯视的、单向教化的、静态的、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方式,转变为平视的、双向交流的、互动体验的、以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为核心的现代科学传播方式上来。

3.4项目推动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围绕国家、省、市科普工作的安排部署,以科普讲解大赛、珠江科学大讲堂、科普联展、科普四进、科普旅游等项目为抓手,引导联盟资源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联盟的发展与壮大。5年来,联盟有计划、经常性地举办各项活动百余次,活动不断,佳绩频传,一些工作已经走在了国内外同行的前面,成为了我国科普行业的“标杆”。

3.5平台建设

联盟成员分散在各行各业、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中,各有其主,这种格局往往会导致两种可能的结果:如果联盟凝聚力强,把成员个体能量有效整合,就能发挥出“1+1>2”的整合效应;如果联盟凝聚力相对较弱,成员间难以整合,甚至相互抵消,就可能产生“1+1<1”的离散效果。因此,加强平台建设,增强联盟的凝聚力、向心力,让联盟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普共同体,非常重要。

4结论

融合“互联网+”理念,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办法,助力科普共同体的构建;与此同时,科普共同体的发展壮大,又反过来成为“互联网+”的推动者和赋能者。有了“互联网+”,科普共同体不再受制于时空限制,成为用新技术、新理念组建而成的新生态系统,为消除资源整合壁垒、挖掘科普情报信息、建成科普大数据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互联网+”为科普共同体的做大做强插上了翅膀。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共同体互联网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科学普及助力科学教育做加法——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科学教育论坛会议综述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高校教师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的激励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