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口时代下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题选择的原则

2016-06-20杨志远

科技传播 2016年5期

杨志远

摘要 群口时代的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在选题內容上要紧扣公众关注的话题,突出新闻性和公共利益性;话题选择要符合栏目本身的定位,有内在的矛盾冲突但是没有很明显的观点倾向性,话题本身具有延伸性、空间性和生活化空间。

关键词 群口时代;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题选择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58-0026-02

2007年“五一”前夕,凤凰卫视借《一虎一席谈》周年纪念,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引领新闻谈话节目的群口时代”论坛,将“群口时代”推到了风头浪尖。

平时,谈话节目一般是采用访谈的形式,主持人是访问者,邀请嘉宾阐述单方面观点。进入群口时代后,谈话现场变成了言论的“多言堂”。

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和齐鲁电视台《开讲天下》作为案例分析,是因为这两个节目代表了电视谈话节目进入群口时代的两种不同的选题定位。好的话题具有以下特征:新闻性、针对性、群众性、公开性、争辩性、思辨性。对于群口类电视新闻谈话节目,除以上特点之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定含义和选题原则。

1选题内容要紧扣公众关注话题

1.1突出“新闻性”,使其具有一定时间段内聚焦的关注度

“新闻性”在新闻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上一直被放在首位,因为它带来的是关注度。在群口时代的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中,新闻性的位置更加突出。对于新闻性的把握,直接反映了节目的反应速度和定位。在两档节目的网页醒目位置,都设置了网友对新闻事件的评论版,网友也可以推荐话题。评论的话题和推荐的话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最新的新闻事件,节目选题必定从这些新闻事件中选定。

1.2突出公共利益性.吸引受众对话题的关心度

群口类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是广大民众参与公共治理的一个理想舞台,选题中关注的都是最具有公共性、最民生的问题。让相关的专家当事人或者利益群体代表进行讨论、表达意见,同时也让社会大众参与讨论与互动,并在讨论中寻求问题及政策的利益平衡点。站在公共利益角度来确定选题,也为群口类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确立了更加积极的社会形象。

例如,《开讲天下》中的选题:《火车撞死10岁女孩,赔偿600元合理吗7》《机动车无过错撞人最多赔偿10%合适吗?》《你赞成医院曝光“医托”的照片吗?》这些都是关乎公众利益的问题。《一虎一席谈》也不例外:一期关于孟母堂的节目,支持孟母堂观点的嘉宾——台湾前法官谢启大女士以平民的身份谈论“义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教育也应该允许多元化”的观点,与坚持“义务教育很重要”的政府观点针锋相对。《一虎一席谈》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表达公共利益的平台,平民大众可以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2话题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2.1符合栏目本身的定位

比较《一虎一席谈》和《开讲天下》的话题选择,随机抽出同一个时间段(2011年8月)的节目选题。

比较两个节目选题的区别,最明显也是最感性的一点认识是:《一虎一席谈》的话题比较“大”,而《开讲天下》比较生活化,比较“小”,选题内容除了热点新闻,就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由此看出,《一虎一席谈》面向精英知识分子,而《开讲天下》是市民的言论圆桌。

2.2有内在的矛盾冲突但是不要有很明显的观点倾向性

举个例子:围绕性骚扰问题,《开讲天下》有这样一个选题:冲女性吹口哨该不该视为性骚扰?这在很多人看来有多方面看法。1)没有明确规定这属于性骚扰;2)曾经遇到这种情况的人看法也不一样。男生有的认为是玩笑,有的可能就是图谋不轨;女生有的认为侵犯了自己,有的认为无所谓。拿这样的话题来讨论,就是要大家有一个认识:没有绝对的是非,更谈不上话题的舆论倾向性。同时话题的冲突也很明显:一方面,确实有人认为是性骚扰,也确实有当事人认为侵犯了自己;另一方面,没有法规和舆论指定这种行为属于性骚扰。也就是说问题的冲突点在于“已经发生”和“无法界定”之间。有冲突、没有明显倾向性,这样的话题就是好话题。

2.3话题本身具有延伸性和空间性

原《开讲天下》制片人徐霞曾有一段分析:选择话题时要自己先想一想,通过这个话题我们能想到除了这个话题事件之外的什么?如果已经没有充分的空间让你能够遐想,那么这个话题就是失败的,因为它实在太单薄了。我们看到了话题背后的深层东西的时候,这个话题才是饱满的。

再看《一虎一席谈》多年前一期很经典的节目:“中国要不要建航母,缓建?速建?”

背景:中国国防部门公开表示,中国已具备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国防科工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黄强表示,“航空母舰是个敏感问题,干不干、何时干,国家也一直在研究”。但是,北大教授叶自成表示,中国海权须从属于陆权应缓建航母。他认为,海权发展必须以中国的陆权建设的各种重大问题解决为前提。正方观点: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而言,拥有强大的海权是必然选择;反方观点: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没有陆权发展,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海权。

相信没有一个嘉宾会认为中国永远都不应该建航母。基于这一点,嘉宾的讨论空间实际上就转移到了“缓建?还是速建?”“国家军事能力发展战略对于海上和陆上实力的平衡”这样的问题上。这样一来,“要不要”的讨论空间就大了,观众获取的信息量才会充足。

2.4话题本身具有生活化空间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大家都能理解和参与的话题是什么?生活。话题一旦延伸到生活空间,在辩论中就会多出几分情趣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电视节目类型学》中对于话题的定位:“社会问题文化,文化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理论化”。笔者认为应该再加上一句:政治问题生活化。

话题的生活空间怎么定位和寻找?我们来看一个例子:香港设立了“公共场所全港禁烟”的规定。这是政府的决策,如果把话题讨论的重心放在对还是不对上,那就是跟政府叫阵了。但是“政治问题生活化”,就可以拉伸话题的可探讨空间——“香港全面禁烟,是在保护人权还是侵犯人权?”这是《一虎一席谈》对于这个话题的把握。且不说把握分寸怎样,但是转移到人权的问题上,嘉宾谈论起来就不会生硬得不能触及。

最后借用凤凰卫视老总刘长乐的话为本文结尾:“我们现在的话语空间中用辩论的方式,让电视观众能够和我们一起参与到社会问题、重大的政治问题,甚至一些历史问题讨论中来。有人说这种形式不和谐,但是我觉得多元话语空间是和谐的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我们这个时代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