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基础要素组合匹配分析

2016-06-20郭建缨

2016年18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

摘要:文章以大理州作为研究空间,采用水资源总量、耕地面积、森林面积、矿产资源总量、能源资源总量、人口数及国民经济等相关指标,构建多要素综合评价方法,运用资源环境匹配度指数模型、资源环境组合丰度系数模型及空间分析手段,探讨大理州资源环境组合保障能力及空间分异特征,旨在为大理州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资源环境;组合丰度系数;匹配度系数一、前言

资源环境基础是区域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区域资源环境基础的优劣很大程度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科院张雷研究员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人-地)的研究方法对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匹配程度进行空间分析,注重强调资源环境基础内部的系统平衡状态与外部的协调可能。

二、指标构建及研究方法

(一)指标构建。从传统单要素资源观看,人们更注重资源环境数量的多寡及扩大开发的可能,但在现今多元化的社会发展环境下,资源环境的开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特征,基础资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愈加明显。因此,评价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支撑保障指标时主要选择耕地面积、水资源总量、矿产资源总量、能源消费量、森林面积五个指标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在资源环境的开发过程中,人类经济社会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利用人口(数量)和经济(GDP)两大基本社会要素来代表经济社会。由七个主要表征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公式,科学合理地评价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组合保障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

(二)研究方法

1、资源环境组合丰度系数(地-地关系)

(1)式中,RFi为评价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指标;fi为资源环境各要素表征值,t为区域国土面积。

(2)式中,NFi为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指标;Fi为资源环境要素表征值,T为区域国土总面积。

(3)式中,RCER为评价区域单位国土面积的资源环境各要素指标与相应要素平均指标的比值之和。

2、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匹配系数(人-地关系)

(4)式中ML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匹配系数;P为评价区域人口密度与区域人口密度的比值;E为评价区域经济活动密度与区域经济活动密度比值,经济活动通常以GDP年产出形式表示。

三、结果分析

(一)资源环境基础特征。大理州水资源总量为99.122亿m3,多年平均降水量1053.3mm。西北部水资源量约69.138亿m3,占全州水资源总量的69.75%。东南部水资源量约有29.984亿m3,仅占全州水资源总量的30.25%。其中,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呈现出平地少、山地多的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主要以农用地为主,耕地仅占全州土地总面积13.19%,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山区、半山区。全州建设用地紧缺,适耕、适建土地较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大理州地处“三江”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矿产42余种,其中驰名中外的大理石矿床,蕴藏量极为丰富高达1亿立方米。能源资源较少,石油和天然气缺乏,主要依托于外部输入。森林资源丰富,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8.15%。

(二)组合保障能力的空间分析

1、资源环境组合丰度分析。根据上述数据处理计算得出,按资源环境组合丰度划分,12个市县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组合丰度区,包括鹤庆、洱源、云龙、剑川,组合丰度系数>5;第二类为中组合丰度区,包括弥渡、漾濞、宾川、祥云、永平,组合丰度系数介于4-5之间;第三类为低组合丰度区,包括南涧、巍山、大理市,组合丰度系数<5。从结果看出,大理州五种资源的组合丰度空间差异明显,因此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各类资源,是实现大理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

2、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匹配程度分析。按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匹配程度划分,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匹配度区,包括剑川和鹤庆,属于低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下的高匹配地区,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欠佳,人口密度不大,区域内部分资源丰度相对较好,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支撑之间的匹配程度;第二类为中匹配度地区,包括弥渡、巍山、南涧、永平、漾濞、云龙,主要是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中等,人口密度适中,资源组合有相对比较优势;第三类为低匹配度地区,包括大理市、祥云、宾川、洱源,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加大了资源需求和消耗,致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支撑之间的匹配程度减弱。

四、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求改变着区域资源环境投入结构,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资源环境基础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不甚完善的资源环境要素结构及其长期开发所造成的资源损耗,决定了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面临来自资源环境基础方面的不断挑战。鉴于此,正确审视大理州资源环境基础挑战,提高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组合保障能力,将是大理州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吴映梅,李亚,张雷. 中国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动态评价——以西南区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3:20-23.

[2]苏章全,吴映梅,明庆忠. 滇中城市经济圈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综合评价[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8:720-723.

[3]张雷,沈叙建,杨荫凯,程晓凌,姜巍,吴映梅. 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2004,06:10-19.

[4]张碧星,华红莲,赵瑞,庄立会. 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实证研究——从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视角[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03:1-6.

[5]王大力,郭建缨,吴映梅. 基于GIS的西部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研究[J].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
岩佐茂的循环型社会思想研究
浅谈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
浅析资源环境是海南可持续发展强大优势
基于大学生视角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行动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绿色经济与资源环境、社会进步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的研究
资源环境脱钩测度方法:“速度脱钩”还是“数量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