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脱钩测度方法:“速度脱钩”还是“数量脱钩”?
2015-03-23盛业旭欧名豪刘琼
盛业旭 欧名豪 刘琼
摘要
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正确认识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关键,脱钩作为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理论及方法,仍然存在脱钩概念模糊、脱钩测度方法不统一的问题,影响了其应用效果。对此,本文首先在总结现有脱钩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将其分为“速度脱钩”和“数量脱钩”两类,其中“速度脱钩”是指同一时期内资源环境消耗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数量脱钩”是指资源环境消耗数量(或水平)随经济增长出现平稳或下降;然后,借助“环境高山”分析了脱钩测度的管控意义,指出脱钩测度不仅仅是为了回答“脱钩与否”,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是否已经实现从“两难”到“双赢”的转变,我们是否该变资源环境的“适度管控”为“严格管控”;并以脱钩测度的管控意义为标尺,从理论上分析了“速度脱钩”和“数量脱钩”的优劣;最后,以我国的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为例,选择Tapio弹性系数法和Kuznets曲线模型分别代表“速度脱钩”和“数量脱钩”,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速度脱钩”可能会提前误判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已经进入“双赢区间”,误导我们提前实施“严格管控”,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不良影响,而“数量脱钩”能够更准确的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从“两难”到“双赢”的转化,有效指导资源环境管控策略的选择。因此,为了更好地将脱钩理论及方法应用于资源环境管控实践,以“数量脱钩”作为脱钩测度方法是更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资源环境;脱钩测度;速度脱钩;数量脱钩;管控
中图分类号F062.1;X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5)03-0099-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3.013
长期以来,面对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我国政府一直希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生态—循环—低碳—绿色”的经济发展模式[1],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正确认识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为了定量测度二者的关系,学术界尝试运用协调发展度[2]、数据包络分析[3]以及脱钩方法[4-9]等模型与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脱钩方法因能直观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已经在能源、交通、固体废弃物以及污染气体排放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0]。然而,在现有的脱钩研究中,存在脱钩概念模糊、脱钩测度方法不统一的问题。就脱钩测度方法而言,一般可以分为两类:①基于“速度标准”的脱钩测度方法。有些学者将“脱钩”视为资源环境消耗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背离,若同一时段内资源环境消耗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则视二者发生了脱钩,
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同时为简化分析,本文假设经济增长速度为正。
主要包括IU曲线法[4]、脱钩指数法[5]、以及Tapio弹性系数法[6]等。②基于“数量标准”的脱钩测度方法。另一些学者提出脱钩的界定标准更应该落脚到事物本身的数量(或水平)上,若某一时段内资源环境消耗数量(或水平)随经济增长出现平稳或减少,则视为二者发生了脱钩,主要包括Kuznets曲线模型[7]、IPAT方程[8]以及我国学者陆钟武依据IPAT方程推导出的IGT和IeGTX方程[9]。采用不同的脱钩测度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关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脱钩与否、脱钩程度的判断,从而制定出不同的资源环境管制策略。目前,关于脱钩测度方法的比较研究多集中于脱钩区间精度、数据要求等问题上[10-11],很少有研究从理论解释和管控意义的角度去比较脱钩方法的优劣。鉴于此,本文从脱钩测度的管控意义出发,探讨“速度脱钩”、“数量脱钩”这两类脱钩测度方法结论的差异性及其适用性,并以我国的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为例进行验证,以期为我国资源环境管制策略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1脱钩测度的管控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以经济增长为横轴,以资源环境消耗数量(或水平)为纵轴,二者的关系一般会呈现出一条先向上弯曲后又向下弯曲的曲线,这便是所谓的“环境高山”[12](见图1)。从曲线峰值A点向横轴画一条垂线,可以将“环境高山”划分为两个区间:直线左侧,资源环境消耗数量(或水平)随经济的增长而越来越多,我们称之为“两难区间”,因为在其中资源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此消彼长、难以兼顾;直线右侧,资源环境消耗数量(或水平)随经济的增长而越来越少,我们称之为“双赢区间”,因为在其中我们可以兼顾资源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或者至少没有一方受损[13]。
在不同的区间,资源环境的管控策略也会有所差异。在“两难区间”,由于难以兼顾资源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管控通常是一种摇摆于宽松与严格之间的适度管控,目的是在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权衡取舍,维持二者的动态均衡。这一过程较为痛苦,而且权衡取舍、相互掣肘的结果往往是二者都无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在“双赢区间”,由于能够兼顾资源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可以对资源环境实施较为严格的管控,在保护资源环境的同时收获经济效益,并最终实现二者的共赢。不难理解,我们总是愿意遇到“双赢区间”,并选择其中的管控策略,但问题是“双赢区间”何时到来?我们何时才能变“适度管控”为“严格管控”?
“脱钩”无疑解答了这一问题。“脱钩”意味着资源环境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始发生背离,资源环境少消耗甚至不消耗,经济也可以正常增长,这无疑为兼顾资源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可以将发生“脱钩”视为从“两难”到“双赢”的拐点,即图1中的A点:如果脱钩发生了,说明我们已经步入“双赢区间”,可以通过严格管控来寻求共赢;如果脱钩还未发生,说明我们还在“两难区间”,只能继续通过适度管控来权衡取舍。可见,脱钩测度的意义不仅仅是回答“脱钩与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双赢区间”是否已经到来,是否该变“适度管控”为“严格管控”。因此,选择合适的测度方法准确地体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从“两难”到“双赢”,是当前脱钩研究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