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人物的公关心态(三十一)

2016-06-20孙志江

公关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汉武帝才华王安石

文/孙志江



历史人物的公关心态(三十一)

文/孙志江

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是一种公关策略,是指以退让的姿态和心态作为进取的阶梯,退是一种表面现象,由于在形式上采取了退让,使对方能从己方的退让中得到心理满足,不仅思想上会放松戒备,而且作为回报,对方也会满足己方的某些要求,而这些要求正是己方的真实目的。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一种公关智慧。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在继续“使诈”。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份量,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份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沽名钓誉了,因为这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在现代公关情境中,一个团队的领袖,受公众关注的程度肯定会高于一般人。而有些人可能对情况不怎么了解又喜欢乱下结论,甚至有时候会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加到头上,这时候你去辩解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心中有鬼,即便最后得到澄清也极可能给旁人一种不好的印象,何况有时候你无意之中真的会犯一些错误。对没有的事情不置可否,事情终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那时候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不辩自明,以退为进,是一种优秀的公关心态。

寂静藏锋

寂静藏锋的前提是能屈能伸,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始有灾变,蠡专其明,可谓贤焉,能屈能伸。”指人能适应各种境遇,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抱负。曾国藩说:“龙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曲。如危行,伸也。言孙,即屈也。”保持高洁的操守,就属于伸的一方面;言语谦逊,就是屈的一方面。屈是为了伸,藏锋本是蓄志。不屈难以伸展,不藏锋志从何来。

西汉游侠郭解是很有才华的历史人物,他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懂得寂静藏锋。他在洛阳的时候,有一位男子因与人结怨而处境困难,许多人出面当和事佬,但对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只好请郭解出面。郭解晚上悄悄地造访对方,热心进行劝服,对方逐渐让步了。如果是一般人,一定会为对方的转变而沾沾自喜,但郭解却不同。他对那位接受劝解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能接受我的调解。不过,身为外地人的我,却压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排解了你们的纠纷,这实在是违背常理。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作我的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有当地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才接受,怎么样?”郭解的这种做法虽然异于常人,但却是一种公关智慧,是一种使自己免遭众人嫉恨的明智之举。既保护了自己,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美名。

《史记》记载了孔子请教老子的故事。老子告诫孔子说:“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身上经常隐藏着危险,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那是因为他暴露了别人的缺点,因此,一个人还是节制为好,不可处处占上风,而应采取谨慎的处世态度。”

寂静藏锋的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无论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都不要锋芒毕露。有才华固然好,但在合适的时机显现才华而不被人猜忌,避免功高盖主,所以有才华的人必须把保护自己也算作才华之列。

自修明强

自修即修养自己的德性。《礼记·大学》曰:“如琢如磨者,自脩也。”明强亦可谓明疆,精明强干。《新唐书·戴胄传》:“〔 胄 〕性坚正,干局明彊,善簿最。”尤其是为官者,最讲究修养心性,注重明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决不求一时之功,决不轻举妄动。

自修明强,是指追求的不是对他人的优越,而是自我超越,当然也不会形成对他人的威胁或者伤害,也就不存在征服与反抗的矛盾。因为此时征服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消除恶行,光大善举。明强不是逞强斗狠。逞强斗狠,其目的是要获得对他人的超越感和优越感,谋求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服从或尊敬,这种优越感的获得是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在某一时间、某一场合或某一范围内,你确实征服了别人,但在另一时间、另一场合或另一范围内,你又征服不了他人,而且这种征服必然激起他人持久的抵抗;征服的人越多,反抗就越大,最后就把自己人为地陷入到一个孤立的境地,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难。

北宋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精神锐意改革,但最终失败了。旧史评价说,王安石性格坚强刚愎,遇到事情不管可与否,都固执己见。在议论变法时,在朝廷百官全部持不可变法之观点的情况下,王安石附会经义,提出了自己的各种主张,辩论起来动辄数百言,众人皆不能使他屈服。细究起来,从公关心态的角度讲,王安石性格中的刚烈之风却是其变法最终失利的重要原因。

唐朝后期的救世功臣刘晏,是自修明强的标尺人物。当时朝中权贵都想通过刘晏的关系,替自己亲戚朋友在理财部门安插一个职位。刘晏为了改革的成功,不得罪他们,满足他们对官职和俸禄的要求,给予官位但不用这些人管事,只用厚俸养着他们。这样,既不得罪权贵,又避免了败坏的吏风对理财的干扰。刘晏把他选用的人分为两类:一是士,一是吏。他说:“士人多清廉,洁身自好,求名重于求利;佐吏虽然廉洁奉公,终究没有什么前途,求利重于求名。”把钱物稽核出纳的事务交给士人掌管,把奉命办理文书的事务交给佐吏掌管。这样既调动了官员的积极性,又防止了贪污腐败。刘晏所任用的人,即使远在千里之外,执行政令,就像在他的眼前,就连吃饭、睡觉、说话、做事,也丝毫不敢隐瞒。正因为如此,刘晏的理财主张和措施才能贯彻到底,并取得巨大成就。

(未完待续)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猜你喜欢

汉武帝才华王安石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北陂杏花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王安石的坏习惯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古老的皮影戏
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