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怒江看中国冲突的环保希望
2016-06-20
环球时报 2016-06-20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最后一条原生态河流承载相互冲突的环保希望怒江是中国最后一条没有修建闸坝的河流。十多年来,环保主义者已发起情绪激昂的怒江“保卫战”,与决心在这条河流上修建大坝的国有水电企业相抗争。近来,这场抗争又被赋予新的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温上升,中国能承担得起保护河流并放弃一种替代燃煤电厂的选项所带来的代价吗?而后者正是世界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户。
中国各地的绿色倡导者声称,在怒江上修建大坝将迫使数万人搬迁,破坏鱼类产卵地,并危及下游农民和渔民的生计。然而,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已承诺缩减煤炭用量,即便其电力需求仍在持续上升。北京承诺到2030年时,中国1/5的能源将来自非化石资源,并意在通过修建更多大坝实现该目标。
多年来,政府部门和国企曾提议沿怒江修建多座大坝。其中许多计划已被废弃,如今的争执主要集中于拟建的5座大坝。在笔者采访期间,4座大坝的初期修建坝址已遭弃用。“大坝不利于环境,因此政府停止修建。”怒族居民阿宝(音)说,他近来还发现第五座大坝的修建似乎也已停止。有人认为,修建大坝或将加剧气候变化,因为被大坝和水库淹没的有机物可能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甲烷。一些能源分析人士还表示,容量有限且过时的国家输电系统正导致云南省发出的许多水电被浪费。
但一些气候变化研究人员称,建设水电对中国远离煤炭至关重要。着名水利科学家陈祖煜估计,目前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尚不足潜能的一半,应该继续推进。“中国仍处于水电开发的黄金期。”他说,“中国将继续开发水电30年。”▲(作者黄安伟,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