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山地营建十八法
2016-06-20李先逵
李先逵
川渝山地营建十八法
李先逵
李先逵. 川渝山地营建十八法[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 31(02): 1-5.
李先逵: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lxk0806 @sina.com
0 引 言
四川省和重庆市同处于典型的盆地环境,四周高山环绕,盆地内河川纵横,除了川西成都小平原外,川中多丘陵,川东多山地(图1)。四川民居聚落在这样的山地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适应,根据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利用地形、争取空间、改善条件,并减轻湿热气候带来的不良影响,创造了不少巧妙的处理手法,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经验,同时也造就了四川民居聚落独有的地域特色。这些手法灵活多样,匠心独运,无所不巧,富于创造,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类三式十八种手法:台、挑、吊;坡、拖、梭;转、跨、架;靠、跌、爬;退、让、钻;错、分、联,亦可称为“山地营建十八法”。
图1 川渝地形图Fig.1 the topographic map of Sichuan and Chongqing
1 台、挑、吊
1.1 台,即筑台
当基地受到坡地限制不足时,为拓展台地,采用毛石或条石砌筑堡坎或挡土墙,形成较大台面,可直接作为地基在上面建房,也可作为院坝等场地使用(图2)。在坡度较大,甚至陡峭的地段,形成高大筑台,特别壮观。坡度较缓时,采取半挖半填的方式,土石方量基本平衡,十分经济。有的顺坡开出数个台地或分层筑台,一台一院或两院,成为常见的山地四合院重台重院组合类型。有的利用不规则台地形成各种小院坝或边角小台地建偏厦等附属建筑,空间灵活机动,造型变化多样,也别具特色。如重庆石柱西沱镇就建在大大小小80多个高低错落的台地上。
图2 重庆酉阳龚滩古镇临河高筑台民居Fig.2 the dwellings on the highly constructed platform aside the river in Gongtan Ancient Town of Youyang, Chongqing
1.2 挑,即悬挑
也叫出挑,包括挑檐、挑廊、挑厢和挑楼等。利用穿枋出挑,争取更多使用空间是在基地狭小的情况下最为常见的手法(图3)。多种形式的挑法,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一种是出大挑檐或大披檐,遮盖走道空间或保护墙面,可出一挑、二挑或三挑,出檐甚至可达3m以上。另一种是挑出外廊,建筑的正面、山面都可出挑廊,有的四面走马廊全为悬挑。有的二层楼面挑出成为挑厢。还有一种悬挑更为特别,即从地脚枋开始整层全部挑出成为挑楼,有的甚至多层楼逐层出挑,整个房屋成了一座大挑楼。如酉阳龚滩古镇悬挑于乌江陡崖之上特别壮观。
图3 重庆丰盛古镇民居大斜撑宽出檐Fig.3 the dwellings of Fengsheng Ancient town in Chongqing with wide overhang eaves
1.3 吊,即吊脚
在陡坡地段或临坎峭壁处,利用穿斗木柱凌空吊下支撑房屋,可达4、5层,俗称吊脚楼或吊楼(图4)。吊脚下部空间有的或可作杂贮、畜栏之用。随地形坡面高低起伏吊脚柱落在基石上,可长短不一,基地原生态地貌不受破坏。吊脚柱多用木或竹材,也有用砖柱作吊脚。吊脚常与筑台悬挑相结合,以争取更多的空间,特别是沿江河溪沟两岸,这样的吊脚楼比比皆是。有的吊脚“悬虚构屋”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高踞悬崖峭壁之上,吊脚之长似乎头重脚轻,一阵清风都可吹走。如江津白沙镇川江陡崖上木吊脚仅露明部分高达10余米,有的砖吊脚高达20余米,令人称奇,如此长吊脚的吊法大概要算川内之最了。
图4 重庆渝中区长吊脚楼Fig.4 the stilted building of Yuzhong District, Chongqing
2 坡、拖、梭
2.1 坡,即坡厢
在三合院或四合院布置于缓坡地段时,位于坡地上的厢房结合地形,做成“天平地不平”的形式,称为“坡厢”(图5)。“天平”指坡厢处于同一屋顶下屋脊是水平的。“地不平”指坡厢各间内外地坪标高处理不同。一种情况是指厢房室内地坪按间分台,以台阶联系,另一种情况是室内地坪同一标高,而外部院坝地坪顺坡斜下,厢房台基不等高。
图5 川南合江县福宝古镇屋面大拖檐Fig.5 the big eaves of the roof in Fubao Ancient Town, Hejiang County
2.2 拖,即拖厢
厢房较长可以分几段顺坡筑台,一间一台或几间一台,好似一段拖着一段,每段屋顶和地坪都不同标高,有的层层下拖若干间(图6)。也可以各间地坪标高相同,而前段屋顶高度逐间低下,这种拖法叫“牛喝水”,也称为拖厢。有的房屋将后檐随进深拉长,甚至顺坡延展覆盖到紧邻的附体建筑上,此种屋面做法叫拖檐。
图6 川北达县碑庙乡坡地民居长梭厢Fig.6 the long shuttle van of the dwellings in sloping felds of Beimiao Town, Daxian County
2.3 梭,即梭厢
将屋面顺坡度拉得很长,以致超过另一破面,则称梭檐(图7),带梭檐的厢房则称梭厢。一般厢房常做长短檐,前檐高而短,后檐低而长,且随分台顺坡将屋面梭下。有的厢房也可以沿垂直等高线方向做单坡顶,随分间筑台屋面顺坡而下。梭的手法还可用于正房或偏厦。正房进深较大,有时也做成长短檐,后檐可梭下几近人高。偏厦的单坡顶同样可以随坡分台成梭檐。如合江福宝镇坡拖梭种种做法非常丰富,有的梭檐屋面达数十米远,可称川中民居极致。
图7 川北坡地民居筑台拖厢Fig.7 the dwellings with different vans on the slope in northern Sichuan Province
3 转、跨、架
3.1 转,即围转
在地形较复杂的地段,特别是在盘山坡道的拐弯处布置房屋,常呈不规则扇形以围绕转变的方式分台建造,而不是简单地垂直或平行等高线,而是随宜与等高线斜交自由布置(图8)。这是山地营建特别灵活别致的处理手法,使建筑造型独具一格。如重庆忠县黄金镇榨油房就是典型的一例。
图8 川南合江县尧坝古镇坡街房屋转弯处理Fig.8 turning process of the dwellings in Yaoba Ancient Town, Hejiang County
3.2 跨,即跨越
在地形有下凹或水面、溪涧等不宜做地基之处,或在过往道路的上空争取空间建房,则可采取跨越方式,将房屋如建桥般横跨其上,如枕河的茶楼,跨溪的磨房,临街的过街楼等(图9)。
图9 四川阆中古城跨越式挑廊过街楼Fig.9 crossing street building with overhang corridor in Langzhong Ancient Town, Sichuan Province
3.3 架,即架空
此种方式与吊脚相似,区别在于吊脚楼是半楼半地,房屋一部分还依托台地而建,另一部分呈楼面悬吊而下,是半干栏方式,而架空则为全干栏方式,即整幢房屋由支柱层架托支撑,如各处的戏楼,底层全然架空用于通行(图10)。有的为便于通风或防潮,或高或低把底层架空。
图10 川北达县亭子乡架空式民居Fig.10 the overhead dwellings in Tingzi Town, Daxian County in Northern Sichuan Province
4 靠、跌、爬
4.1 靠,即靠山
也称附崖,建筑紧贴山体崖壁,横枋插入崖体嵌牢,房屋及楼面略微内倾,或层层内敛,整幢建筑似乎靠在崖壁上,所以也称附崖式建筑(图11)。此种建筑形式,崖体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常常山崖有多高,房屋也就有多高。这种附崖式建筑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著名的清代所建的忠县石宝寨,附崖高达12层,迄今仍岿然不动。
图11 重庆潼南大佛寺靠崖式殿宇Fig.11 the palace by cliff of Tongnan Buddha, Chongqing
4.2 跌,即下跌
房屋建在陡崖上端台地,以上部临街或平地标高为房屋正面入口,楼层从上往下附崖逐次下跌,其下部为吊楼或筑台(图12)。临街建筑为平房或二层,而实际可能为多层。著名的重庆山城吊脚楼有不少都是这种形式。
图12 川南合江县福宝古镇层层下跌式木构Fig.12 the wooden structure with one layer lower than another layer in Fubao Ancient Town, Hejiang County of Southern Sichuan Province
4.3 爬,即上爬
图13 重庆磁器口大石梯坎街与上爬式建筑Fig.13 the street with terraced ghat and paddled architecture in Ciqikou, Chongqing
房屋以下部平地入口,楼层沿坡筑台层层上爬,有的沿石阶梯两侧逐台布置房屋,由下爬至高处(图13)。这种方式多用于缓坡或坡度不太陡的地段,内部联系用板梯或蹬道,进出则多在外部分层入口。如都江堰城隍庙十王殿就是这种爬山式建筑的一个范例。在园林建筑中的爬山廊也是用的这样种手法。
5 退、让、钻
5.1 退,即后退
山地房屋基地窄小且不规则,多有山崖巨石陡坎阻挡,布置房屋不求规整,不求紧迫,而是因势赋形,随宜而治,宜方则方,宜曲则曲,宜进则进,宜退则退,不过分改造地形原状(图14)。所谓“后退一步天地宽”,“以歪就歪”,即对环境条件采取灵活变通的处理。前有陡崖可退后留出部分空间以策安全,后有高坡可退出一段距离以利缓冲。有些大型宅院也不追求完整对称方正,尤其后部及两侧多随地形条件呈较自由的进退处理。
图14 川西雅安上里古镇水边民居退步处理Fig.14 stepping back handling of the dwelling aside the river in Shangli Ancient Town, Ya’an County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5.2 让,即让出
有的基址台地本可全部用于建房,但有名木大树或独特山石水面,房屋布置则有意让其保留,反而成为居住环境一大特色(图15)。有时为多种生活功能的综合考虑,也可主动让出一部分台地空间,不全为房屋所占用,如让出背山面水向阳开阔一面作为院坝或道路,让出一些边角零星小台地作为生活小院或半户外厨灶场地。在一些场镇房屋布置密集的地段,房屋互让,交错穿插,形成变化十分丰富的邻里环境空间。有的房屋讲求不“犯冲”的风水关系,实际上也反映了为求得环境和谐而采用的一种相互避让原则。
图15 成都黄龙溪古镇临江场口让步成街Fig.15 the port along the river in Longxi Ancient Town of Chengdu becoming the street
5.3 钻,即钻进
利用岩洞空间建房,或将其作为生活居住环境的一部分,与房屋空间结合使用,犹如“别有洞天”(图16)。这种进洞的岩居方式在山区也曾十分流行。现在还有少数山区人家保持这种居住方式。另外一种手法则是梯道从外面“钻入”房屋。因台地较高,房屋前长台阶巧妙地将其直接伸入房屋内部空间再沿梯道而上,形成十分特别的入口形式。如青城山古常道观、都江堰二王庙的入口处理即是这样的实例。
图16 川南南川县山区临崖房屋Fig.16 the mountainous houses by cliff in Nanchuan County of Northern Sichuan Province
6 错、分、联
6.1 错,即错开
为适应各种不规则的地形,房屋布置及组合关系在平面上可前后左右错开,在竖向空间上可高低上下错开(图17)。有时台地边界不齐,房屋以错开手法随曲合方,或以方补缺。这种前后错、上下错的机动灵活手法往往使建筑组群产生出错落有致、意想不到的景观。
6.2 分,即分化
房屋可随地形条件和环境空间状况,化整为零,化大为小,以分散机动的手法使平面自如伸缩,小体量组合更为灵活,建筑群体也可分若干小组团。在竖向空间处理上,可分层入口,可分台绿化,可设天桥、坡道、台阶或附梯等,分别以多种方式化解垂直交通难题(图18)。
图17 重庆酉阳龙潭古镇院落民居串联组合Fig.17 the tandem dwellings in Longtan Ancient Town, Youyang County, Chongiqng
图18 房屋适应复杂地形错落有致Fig.18 well-arranged houses adapted to different topography
6.3 联,即联通
鉴于山地聚落的自由性和松散性,不论宅院组群或场镇聚落,为加强相互间的联系,采用各种生动活泼、因地制宜的联系方式,如各种梯道、盘山小径、檐廊、桥涵、走道、过街楼等,以形成有机组合的整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小青瓦屋面来联结整个建筑组群是别出心裁的手法(图19)。无论多么庞大复杂自由变化的多天井重台重院,它们的屋顶总是尽量相互沟通连成一片,使无论多少个单体建筑或院落,也无论规则或不规则,都溶合成一个整体。许多大型山地四合院几乎都是如此。
图19 阆中古城联片式小青瓦屋面高低起落Fig.19 continuous Chinese-style tile with ups and downs in Langzhong Ancient Town
7 结 语
“山地营建十八法”仅仅是一种寓意性泛称,在实际表现中可能更加丰富,更加综合。我们当明其理而品其味,会其意而师其法。利用地形,适应环境,尊重自然,融合生态,争取空间,经济节省,这些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是长期实践生活经验与生存智慧的积淀,十分值得当今山地人居环境建设认真借鉴和传承,以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天人合一”为理念,去努力达成诗境般的美好栖居。
图片来源:
图1:整理自网络
图2-19:作者拍摄
(编辑:苏小亨)
18 Methods of Mountainous Construction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LI Xiankui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 编 号2095-6304(2016)02-0001-05
DOI:10.13791/j.cnki.hsfwest.20160201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