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在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6-06-20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6期

于 新

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在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于 新

【摘要】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在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沈阳友谊整形美容医院收治的50例单纯面部受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整形外科清创缝合或皮瓣、植皮修复术,实施美容整形修复治疗,观察患者创口愈合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满意度。结果 50例患者通过综合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所有患者伤口均为Ⅰ期愈合,伤口愈合效果理想;手术时间为(49±4)min,术中出血量为(88±9)ml,患者满意度达98.0%。结论 对面部外伤患者行整形外科缝合技术,伤口愈合效果理想,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面部外伤;整形外科;缝合技术

沈阳友谊整形美容医院,辽宁沈阳 110000

外科手术、撕裂伤、灼伤、动物咬伤易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使人体皮肤表层形成瘢痕结节组织,临床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且超出原损伤部位持续性生长的肿块,抚之较硬,弹度较差,局部颜色改变或有色素沉着,与周围正常皮肤有较明显界限[1]。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关注美,对外在形象和形体要求更高。面部的外伤对关注形象的人们往往是“致命伤”,这类人群不仅关注于外伤创口的愈合,而且更重视愈合后能否恢复正常容貌。面部创伤瘢痕、器官移位均会给这类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更会导致巨大的经济负担。针对这一现象,在治疗上采用综合整形外科缝合,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对术后创口愈合情况、容貌恢复情况较满意。本研究就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在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单纯面部受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6~50岁,平均(20.4±1.5)岁;受伤部位:额部15例,眼周8例,鼻部5例,口周11例,下颌6例,面颊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至医院后,第一时间安排专家进行诊断,详细查看患者受伤状况,询问病史,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手术前应对患者具体情况再次进行详细检查,给予CT、彩色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相关血液生化检查,掌握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传染病及凝血功能等状况。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辅导,耐心鼓励患者,保证患者心理状态平稳。最后进行创口的清洗与一系列术前消毒、隔离、器械准备等。

1.2.2 伤口处理 消毒多选用0.5%碘仿进行消毒,根据伤口情况必要时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消毒后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后选用过氧化氢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去除伤口内部坏死组织或异物。检查伤口深度,评估伤口受伤层次,检查是否有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排除其他相关复合性损伤,进行充分止血。

1.2.3 伤口缝合 伤口基本处理完毕口进行伤口缝合,临床中多选用4~0或5~0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肌肉、筋膜、皮下脂肪层,针距多为3~10 mm。选用5~0无损伤缝合线采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真皮层;选用7~0无损伤缝合线,间断缝合表皮层,针距3~5 mm。对于特殊类型的伤口,如不规则伤口、缺损性伤口,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Z字形缝合、皮瓣修复或缺损皮肤修薄回植等方法创面修复手术。

1.2.4 术后处理 缝合完毕后应用乙醇对创口进行消毒,选用无菌3 L胶布沿创口垂直轴进行包扎粘贴,最后用干纱布进行包扎覆盖。针对形状不规则伤口,应耐心仔细包扎。术后第2天进行首次换药,换药时应避免暴力撕扯,动作缓和轻柔,观察创口恢复情况,充分进行消毒后换药包扎。术3 d后进行无缺损伤口暴露治疗,一般情况5 d后可拆除缝合线,若缝合方式为皮内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则7 d后再行拆除缝合线。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创口愈合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满意度。

2 结果

50例患者通过综合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所有患者伤口均为Ⅰ期愈合,伤口愈合效果理想,缝合痕迹不明显,患者整体面部容貌恢复较好。通过植皮修复伤口、创面患者,创面皮片成活情况良好,皮肤颜色接近正常肤色。手术时间为(49±4)min,术中出血量为(88±9)ml,患者满意度达98.0%,见表1。

表1 50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满意度情况

3 讨论

机体头面部器官结构复杂,包含很多重要血管神经,且由于头部处于人体远心端,位置较其他部位突出,更易受外伤损伤。头面部往往又是一个人的形象所在,有研究表明,外貌确实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良好人际关系会对人的健康、成功与幸福产生重要影响[2]。因此,头面部一旦受伤,患者就希望在伤口恢复的同时可以尽可能地恢复原来形象,尽量减少伤口面积,甚至消除,这就给整形专业提出了较高的美容要求。在既往的修复中,由于临床没有重视患者对面部美貌恢复的需求,手术人员更偏重于考虑伤口缝合情况、感染的预防等,在针线的选取上欠缺足够考虑。虽能使伤口愈合,不影响正常器官生理活动,但瘢痕明显,常见术后出现蜈蚣状瘢痕,影响了患者个人形象、面貌美观,也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甚至患者术后花费高昂的价格再次进行整形手术,给患者心理和经济上均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在临床中对于面部损伤患者治疗时应考虑到术后压力,根据患者面部损伤情况,明确面部是否有骨折、血管损伤后,在不影响抢救生命的情况下,采取外科手术时尽量在24 h内应用整形美容外科原则急诊修复面部创伤,在保证患者预后恢复良好的同时,可明显减轻头面部伤后形成瘢痕组织,减少创伤对容貌的影响和伤后畸形[3-5]。临床中除了擦伤、切割伤、撕脱伤、挫裂伤等以外,还有面部动物咬伤,随着居民饲养宠物日益增多,近年来动物咬伤患者呈上升趋势。陈宾和陈春燕[6]对100例哺乳类动物咬伤头颈部患者,采用Ⅰ期清创、美容缝合、预防感染、免疫接种等综合治疗方案后,得出结论患者被动物咬伤后,应尽可能行Ⅰ期清创、美容缝合,预后效果较好。

在临床上还会遇到很多异物留存于皮肤组织内的情况,尤其是异物为玻璃渣、沙石时。因此,在清创缝合前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对伤口性质进行正确判断,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对伤口进行触诊,甚至使用X射线扫描,明确有无异物存留。在清除异物进行缝合的同时,应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过氧化氢溶液和抗生素0.9%氯化钠注射液不但能够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同时也是排除污物的又一次清洁。手术人员在术中应细心耐心为患者去除失活组织,与此同时应尽可能多地保留尚有活性的细胞组织,使创口愈合更加有效、迅速,缩短愈合时间。为了减少由于组织缺损导致的面部畸形发生,在机体组织结构没有明显发生坏死或感染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原位缝合技术[7]。

在整形修复手术的操作中不仅要遵循无菌原则与无创原则[8],还应充分考虑患者对预后形象的要求,遵循面部美学原则。遵循无菌原则可以防止伤口感染,避免形成更严重的瘢痕组织,影响预后效果。遵循无创原则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耐心、细致的不同缝合方法,使创面更加平整,避免瘢痕过大或过于明显影响美观;应注意手术器械的选取、缝合方式的选取、术中止血是否充分、是否彻底清除坏死或感染组织。缝合创口时应按层次由深至浅,先里后外的原则,彻底止血,将皮下组织、真皮层与皮肤进行分层,一一对位缝合,保证机体组织完美修复。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原理及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社会科学进步的同时,各个学科间的跨学科组合也越来越频繁,医学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医学、美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均是伴随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对于整形外科医师,不仅要掌握良好的外科整形技术,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了解并掌握美学相关知识及美容整形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对于面部各器官的本来构成颜面自然的结构形态美和布局了然于心[9-11]。对于遭受外伤,破坏颜面布局的外伤,在进行手术时须遵循以鼻梁中线为轴的容貌美的对称性,根据伤口部位、范围、程度、形态、周围组织的情况结合五官科的临床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考虑,细致进行修复手术,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12]。

本研究结果显示,50例患者均为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血肿、坏死等情况,组织恢复时间短,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因此不需要后续Ⅱ期整形手术。提示整形外科缝合技术能够促使创口、创面更好愈合,术后恢复良好,不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和面部容貌。本研究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9±4)min,相比于传统缝合技术时间明显缩短[5],而手术时间缩短能很大程度避免感染发生,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缝合技术。患者满意度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手术效果,本研究中患者满意度达98.0%,仅1例患者在进行额部手术后,皮肤颜色较正常肤色加深明显,瘢痕残留现象明显。

综上所述,对面部外伤患者行整形外科缝合技术,伤口愈合效果理想,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秀丽,唐正东.瘢痕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4):268-270.

[2] 吴雨蒙,谢美华.外貌认知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2013,7(2):252-254.

[3] 孙一凡,路玮,孙亚凡,等.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及瘢痕康复技术对面部外伤的综合治疗[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7(3):292-294.

[4] 刘霞.急诊面部外伤患者的整形美容修复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66-67.

[5] 黄振.整形外科缝合技术Ⅰ期修复面部外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15(5):43-45.

[6] 陈宾,陈春燕.面颈部哺乳类动物咬伤100例治疗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1841-1843.

[7] 罗洪.面部外伤行急诊美容缝合术40例手术体会[J].医学信息,2011,7(24):4574-4575.

[8] 杨静,任少强,韩雷,等.遵循美容外科原则处理并后续治疗单纯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8):615-618.

[9] 韦元强,杨建强,莫海龙,等.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06,1(5):363-364.

[10] 金巧萍,胡维君.结构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面部创伤Ⅰ期整形美容修复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8):127-130.

[11] 王炜.论“整形外科医学体系”和整形外科医师[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5,26(4):245-247.

[12] 郑方容.浅谈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措施与疗效[J].中国医疗美容,2014(5):41-42.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6.036

作者简介:于新(1980-),硕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整形外科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优化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探索(JG08DB191);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构建护理专业(美容方向)课程标准体系的研究(JG08DB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