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市场供需角度的玉米品种权价值评估

2016-06-20刘宇尉京红

中国资产评估 2016年5期
关键词:供给方需求方新品种

■刘宇 尉京红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种子则是决定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之一。谚语有云:收无收有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肥。目前在我国,每年由农业部审定的植物新品种90%以上为农作物,而农作物新品种权的申请主要为是玉米、水稻和小麦。相对而言,在我国北方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数量最多的为玉米。玉米作为我国大田作物之一,其在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的同时,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我国缺粮问题的解决,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前玉米品种权所有人主要通过收取特许权使用费和通过市场转让获得转让费以使新品种权参与生产经营中。随着农业科研实力的不断发展,玉米每年被农业部审定的新品种已由2000年的十几个发展到迄今为止的每年100多个,在其数量增多的同时涉及玉米新品种的转让、入股、侵权等问题也在逐渐增多。因此,对农作物新品种尤其是玉米新品种的价值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玉米品种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基本上仍是沿用传统的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由于玉米品种权及其交易的特殊性,传统的评估方法难以准确地对品种权进行估价分析,并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有必要针对玉米品种权自身及交易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评估其转让价值的模型。

二、玉米品种权转让的价值区间评估模型

(一)基本思路

在玉米品种权转让时,首先从玉米品种权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同时着手,分别构建从自身角度考虑的价值评估区间。其次对玉米品种权价值评估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深人分析,并量化处理。最后结合玉米品种权转让时市场交易的特点,构建供给方与需求方的谈判模型,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市场均衡价格,这个价格即为玉米品种权转让时的价值体现。

(二)玉米品种权供给方的价值评估区间模型

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主要考虑玉米品种权的供给方不仅要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而且也要为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因此,价格的构成一方面要补偿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也要根据玉米品种权产生预期收益的大小进行分成。

1.供给方价值评估区间下限

玉米新品种的生产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智力劳动含量很大的创造性活动,从供给方看,其对价格的最低要求就是收回成本。因此,玉米品种权转让价格的下限,亦即最低收费额,首先应该能补偿为创制该品种权而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其次还应能补偿在进行品种权转让过程中所发生的交易成本,以及品种权研制中的资金占用成本和品种权转让的机会成本。即:

其中,P卖min——玉米品种权转让的评估价值下限;D——玉米品种权研发成本;F——玉米品种权交易成本;I——玉米品种权研发占用资金;r——资金平均利润率;O——玉米品种权转让机会成本。

2.供给方价值评估区间上限

玉米品种权供给方转让价格的上限,是供给方的一种期望价格,即除了补偿基本成本外,还包括沉没成本补偿及供给方希望得到的正常利润甚至分享需求方由于实施该项技术而实现的超额利润。用公式表示如下:

P卖max——玉米品种权转让的评估价值上限;α——利润分成率。

(三)玉米品种权需求方价值区间评估模型

对于需求方,玉米品种权可以看成是一种生产资料,购买该品种权就是一项生产经营性投资,转让价格的上限即此项品种权的边际效用,表现为该品种权所能给需求方带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确定投资购买玉米品种权时应考虑的原则是预期收益扣减可能的风险损失后,不小于社会平均资金收益。

从需求方来看,玉米品种权的价值可以用如下公式:

P——玉米品种权转让的评估价值;ic——折现率;n——玉米品种权收益年限;ΔMt——预期未来第t年玉米品种权带来的利润增量。

对需求方使用品种权带来的预期收益现值的计算,关键点是对其收益的计算。由于对预期利润增量的估计很难准确的预测,所以需求方可以估计出一个最可能的收益下限和最可能的收益上限,从而计算出P买min和P买max。

1.成本参数的确定

成本参数的确定主要包括研发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①玉米品种权的研发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直接成本是指研制过程中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物料费用、人工费用、设备费用、鉴定审定费用等等;间接成本是指与研制开发有关的费用,包括一些期间费用,应分摊的一些公共费用等。此外,在玉米品种权的研发中,还应考虑国家对品种研发的投入。 ②玉米品种权的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品种权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即发生在品种权交易中的包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履约成本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成本。玉米品种权的买卖双方所拥有的信息量是不对称的,信息的不完整性和不对称性使得品种权价值实现中会产生逆向选择的风险,品种权在价值实现时买卖双方的搜寻成本较一般商品更为高昂;品种权买卖双方在完成搜寻后便进人了协商谈判阶段,谈判阶段买卖双方往往还需要借助于一些评估机构为谈判双方提供必要的价值评判依据,这将带来一定的中介成本,另外由于品种权价值的不确定性将大幅度增加买卖双方为谈判所付出的时间等成本。这些成本就是品种权的谈判成本,成为品种权价值实现中重要的成本耗费。品种权交易在履约过程中受到国家的科技政策、税收制度、产权管理、法律制度的约束并发生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是保障品种权价值实现中各方利益主体所必须发生的成本,由于品种权履约而发生的成本就是品种权的履约成本。③玉米品种权的机会成本一般包括品种权转让机会成本和品种权投资机会成本。品种权转让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品种权转让而使品种权供给方失去应用品种权而产生的市场份额或销售机会而可能造成的损失。品种权投资机会成本是指由于新品种的研制和购买而发生的以货币为计价单位的费用支出而使该支出放弃其他的投资机会而可能造成的损失。

2.收益参数预测

收益参数中主要有预期增量收益、分成率、折现率、收益期间。①玉米品种权为受让方带来收益的实现主要依托于其物质载体一玉米种子,在测算中要考虑到玉米种子的推广面积、单位用种量和种子的销售价格与成本的差异。收益的测算首先要对拟转让的品种的自身特性进行充分的了解,比如试种产量、地区适应性、抗性等。其次,要以市场预测为基础,了解一定地区范围内所有玉米的种植面积和存在品种情况,了解本单位销售种子的覆盖面,以及自己和竞争对手玉米品种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在收益预测中,不能把玉米种子带来的收益当作玉米品种权收益,这样会高估收益值,应该从玉米销售的利润中把品种权带来的收益分离出来,这就需要分成率的计算。

3.分成率测算

分成率的测算有多种方法:一是以经验数据为准。如国际市场上一般品种权转让费按不超过销售收人的3%一5%计算。以经验数据确定的利润分成率简单易行,但经验数据不能反映个性差异;二是将运用普通生产经营方式与运用转让后的玉米品种权进行经营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比较,采用边际分析法确定。具体做法是测算企业投资的品种权在尚可使用年限内带来的追加利润现值以及在品种寿命期间的利润总额现值,并将两者相比,确定玉米品种权的利润分成率。边际分析法简单明了,但由于玉米品种权往往必须与其他资产相互作用方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确定某一品种权实现的追加利润往往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因而可行性比较差;在玉米品种权转让中,比较可行的是在经验基础上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修正,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成率的测算。

4.折现率测算

折现率的选取是与玉米品种权为其受让方带来的收益相匹配的,折现率由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报酬率构成。对玉米品种权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研究,关键是风险报酬率的确定。这就需要进行风险分析,主要是考虑风险因素,影响玉米品种权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经营因素、自然因素等等。自然风险是玉米品种权价值实现的一个特殊因素,因此应着重进行考虑。

5.收益期确定

玉米品种权收益期间的确定要考虑其法定寿命和经济寿命,法定寿命可以在植物品种保护年限的基础上,根据转让方和受让方的合同来确定,经济寿命是根据农作物品种技术的寿命周期为依据的。在确定玉米品种权收益期限时,对该品种寿命周期的预测尤为重要,主要是根据目前玉米品种研制的情况和玉米品种自身抗病性的特征,结合专家进行测定。需要根据被评估玉米品种的功能特点、使用范围、市场竞争情况、技术进步速度、更新速度等进行科学预测,才能得出其剩余经济寿命年限,可通过聘请农业领域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依据他们的经验和判断,来估计其剩余经济寿命期限。

6. 玉米品种权价值评估区间的确定

目前在我国的玉米品种权转让市场上,对某品种权形成供给垄断或者购买垄断的较少,且完全竞争的市场形态基本上也是不存在的,可以说目前的玉米品种权市场是介于垄断与完全竞争之间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处于垄断竞争环境下的玉米品种权,其最终交易价格受制于供给方与需求方,因此,可以从玉米品种权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同时人手,寻求可以为交易双方同时接受的可能价格的分布区间,在此价格波动范围内进一步对参数进行量化处理,最终得出评估结果。

对于玉米品种权的供给方而言,成交价格越高越好,其转让价格至少应高于研发成本,因此,供给方的定价主要是确定评估区间的下限;对于需求方而言,成交价格越低越好,其能接受的成交价格应低于预期收益与可能风险损失后的值,因此,需求方定价主要是确定评估区间的上限。因此,在垄断竞争市场下,玉米品种权价值评估区间为[P卖min , P买max]进行复合,确定可以为交易双方同时接受的可能价格分布区间,最终在市场交易的条件下,供给方与需求方进行博弈,通过谈判,形成最终的合约价格,这个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均衡价格即为该项玉米品种权评估价值的体现。

[1]汪海栗.王毅.无形资产评估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57-173.

[2]傅新红.中国农业品种技术创新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20-21.

[3]张永榜.技术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3-55.

[4]段毅才.试论评估值的价值区间.中国资产评估,2006.3:18-19.

猜你喜欢

供给方需求方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物联网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研究
——基于供需双方的进化博弈
云制造环境下人力资源需求的评价与选择方法
四方演化博弈视角下的共享经济信用生成机理
面向软件外包平台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供给侧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
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