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淘气哥哥vs倒霉弟弟

2016-06-20

学苑创造·C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土木于谦宦官

前段时间,《女医·明妃传》一度以霸屏的态势赚得无数“粉丝”眼泪,然而对历史爱好者来说,明英宗朱祁镇两兄弟与谈允贤的“穿越”恋情让他们恨不得自戳双眼——历史上,哥哥朱祁镇死时谈允贤才3岁,而弟弟朱祁钰在她出生前就已死了很久。其实栗子君也觉得奇怪,这兄弟俩的恩怨纠葛,就算按照史实来拍,亲情友情爱情、宫斗阴谋战争、英雄烈女、奸臣小丑,各种“狗血”元素也是无一不有,何必非要虚构一个“关公战秦琼”?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就让栗子君来八一八这段精彩程度不输电视剧的历史吧。

一、正片开始前不做人物介绍是不对的

明英宗(朱祁镇):9岁做皇帝;23岁做俘虏;24岁被放回国,号称太上皇其实是被软禁;31岁重新做皇帝。短短37岁的人生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

明景帝(朱祁钰):英宗的异母弟,比英宗只小1岁。老哥做皇帝,封他做郕王;老哥做俘虏,他被迫做皇帝;老哥又做了皇帝,他只好不明不白地死去。30年的“悲催”一生,似乎都是老哥的“备胎”。

王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他曾是英宗的保姆兼启蒙老师,英宗对他宠信有加,称他为“王先生”。

于谦:《女医·明妃传》里于东阳的原型。清官、忠臣、土木堡之变后保卫北京城的英雄。但卷进皇家宫斗的好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死得很冤很惨。

石亨:卑鄙小人、军中“大老虎”。土木堡之变的败将,受于谦破格启用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了大功,后来却恩将仇报,策划了英宗的复辟,冤杀于谦,逼死景帝。

徐珵:因土木堡之变后建议迁都而被景帝疏远,觉得“一切都是于谦的错”,一心帮助英宗复位。

以上几位,便是大明朝由盛转衰的两出重要历史大戏——“土木堡之变”和“南宫复辟”的领衔主演。此外两名女配角——英宗钱皇后和景帝汪废后也很值得一提。钱皇后与电视剧里演的一样深情贤惠,而汪废后则与剧中的汪美麟完全两样,有义气又讲原则。她们两人都不愧为大明的“第一夫人”。

二、太监老师和皇帝学生

故事的开始,要追溯到大太监王振的进宫。王振原是个落魄文人,通过科举考试当官对他来说难了点,他便剑走偏锋,自己给自己动了手术进宫当宦官,服侍着英宗从小屁孩当上了小皇帝。

有文化不稀奇,有文化的宦官比较稀奇,加上王振那时表现得正气凛然,不时给小皇帝提提意见、讲讲道理,因此颇得英宗祖母、主政的太皇太后欣赏。

太皇太后去世后,16岁的英宗终于要亲自处理朝政了。看似至尊无上,但其实皇帝是世界上最孤独、最辛苦的工作没有之一,尤其是对一个9岁就失去父亲的少年而言。他唯一可以信赖、依靠,甚至不时对其撒撒娇的人,大概就只有既有养育之恩、又有教导之谊的王振了吧。

于是,英宗给了“王先生”极大的权势,对他言听计从。他对王振好到什么地步?有一次宫中开联欢会,按理宦官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可英宗怕王振不高兴,特地派人去安慰,王振却对来人大发脾气,而英宗也就不顾百官劝阻,马上大开宫门迎接王振前来参会。

大权在握,王振便作威作福,欺压百官,顺他者昌逆他者亡,他甚至公然摘掉了明太祖朱元璋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铁牌。

三、没事不要打仗玩

虽然王振在朝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歪果仁”对他可不买账。这个人就是蒙古瓦剌(音 là)部的太师也先。

作为一代枭雄,也先让瓦剌的势力发展到了极盛。他对明朝虎视眈眈,但表面上还是与明朝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常以进贡的名义跟明朝做生意。明朝这一方呢?面子大于里子,对来“进贡”的每个“使臣”都要打赏。有人愿做冤大头,也先自然就乐得发横财,派出2 000人进贡马匹,却谎报3 000人领赏。这下惹恼了王振,他顺势杀价,削减马钱,于是双方失和,一场由卖马引发的战争开始了。

蒙古军队分三路侵入明朝国境,其中也先亲率中路人马攻打大同。大同守军连吃败仗,不停地向朝廷告急求援。王振一方面派出援军,另一方面脑子里冒出个伟大或说疯狂的计划——他建议英宗御驾亲征!

当英宗在朝堂上下达亲征命令时,几乎所有大臣都“我伙呆”了。要知道,打仗可不是打牌,先别说纸上谈兵者十有九个上阵就挂,估计这娇生惯养的小年轻连纸上谈兵都不会。再退一万步,就算英宗天纵英才文韬武略用兵如神所向披靡……身为一国之君也不该随便扛枪上阵。这一是掉价,有失身份;二是万一伤了残了为国捐躯了,谁来替你顶班代课当皇帝?

但英宗说我长得帅你们就得听我的(大误),京师精锐部队全员出动谁伤得了我一根汗毛?总之我说亲征就亲征,两天后出发,就这样定了,散会!

这下大臣们不是惊呆了,而是吓傻了。兵家大事,数十万大军出征,竟然只给两天时间准备,你真当是打牌,上桌就能玩?

无奈任谁劝阻,英宗都不听。就这样,英宗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七,仓促调集的号称52万的京师战略机动部队(据一些历史爱好者考证,实际战斗兵员约为20万,其余应为后勤民夫),在飕飕秋风凄凄冷雨中出发了。随军出征的,还有文武官员100余人,也就是说,差不多整个国家领导班子都上了前线。他们那时还不知道,这一去,有半数人再也回不来了。

为什么英宗会做出如此任性的决定?史家多认为是受王振劝诱。身为一介宦官,王振爬到了国家权力的顶峰,狂妄之心难免随之膨胀,渴望做出些惊天动地的功业,一雪当年自残求荣的屈辱,让不服他的大臣们闭嘴。也有人认为王振只是替领导背了黑锅,毕竟英宗再糊涂也不是三岁孩子,岂会对一个下人言听计从?也许血气方刚的年轻皇帝并不是在胡闹,而是希望通过一场战事来树立权威,扫除不听话的臣属,把被他们把持的军政大权夺回来。

不过栗子君认为,不管是哪种原因,都无法改变英宗任性妄为的事实。因为战争关系到众多活生生的性命,关系到国与家的兴衰存亡,任何不慎重对待战争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

四、这回“玩脱”了

大军出征不到10天,军粮就已经供应不上了,士兵们冒雨跋涉,饥寒交迫,甚至有人冻饿而死。一些随行的大臣锲而不舍地劝英宗“回去吧回去吧”,却被王振“罚跪草中至天黑”。

走了半个月,八月初一,疲惫不堪的军队终于到达了大同。此时也先已得到线报,假意退走,欲放长线钓大鱼。王振呢?很配合地就要往陷阱里跳,想继续北上追击,但遭到了众臣的一致抵制。而他的心腹、镇守大同的宦官向他密报了被瓦剌打败的惨状,他终于害了怕。于是第二天,还没歇过气来的亲征军就来了个“一二三向后转”,撤兵回京去也。

有行家建议,回京应从紫荆关退回长城内比较安全。这条路线会经过王振老家,王振一想衣锦荣归多长脸啊,就痛快地同意了。然而走了40里,他却猛然想到大军过路会踩坏他家地里的庄稼,赶忙又“一二三向左转”,下令走东边的居庸关。这样队伍就拐了一个弯,正好把自己的侧背暴露给了敌人,同时也耽误了行程,以致被瓦剌骑兵追上。

八月十三,浩浩荡荡的人马来到了悲剧的舞台——土木堡。

土木堡虽然叫“堡”,但其实并没有城堡,连房子都没有。此地离居庸关已经很近了,只要入了关就算赢。可王振因自己运财物的车子掉了队,竟下令停下等待,既不肯入关,也不肯去20里外的正规城池暂避。于是几十万大军和文武百官只好陪着他和英宗玩起了野营。然而还没等他们把野营帐篷住热,瓦剌军便连夜赶到,将土木堡团团围住。

接下来的经过,只能用凄惨来形容。

由于水源被切断,明军干渴难耐,意志消沉。也先又假意议和,将包围圈撤开一个口子,明军士兵突然见到一线生机,哪还管什么阵型,乱哄哄只顾抢水逃命。瓦剌趁机发动进攻,人数数倍于敌的明军竟毫无还手之力,完全任人宰割。一日之内,50万大军折损过半,死者满山遍野,其中包括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户部尚书(相当于民政部长)等60余名文武大臣,王振自己也玩火自焚,赔上了性命。而英宗则被活捉,成了也先向明朝敲诈勒索的肉票。

皇帝丢了,精锐尽丧,京城变前线,江山岌岌可危……英宗和王振这对熊孩子惹出来的大祸,要靠景帝和于谦这对好孩子来收拾了。他们的故事,栗子君下期为你细细道来。

(待续)

猜你喜欢

土木于谦宦官
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探析
成鹰之路
果子单
国学魅力
除夜太原寒甚
陪读的特殊功效:我和前妻复了婚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
公平交易是外交准则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守望